战国时期语言不通,国家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鲁国和赵国咋交流?各说各的地方语言,根本没法沟通。
文字也不一样,难道那时候也有翻译官?
就算有翻译官,咋学习呢,是不是需要点特务潜行过去学习呢?
唐古拉07
· 海南商周时代,文化输出都呈现从中原向周边的扩散,这同样包括了语言的输出和统一。各诸侯地域一定是各有本土语言的,但是被强势的中原语言所统一了,就类似于今天的国语官话普通话对应地方方言。否则孔子都不敢周游列国。语言学音韵学研究也现实,汉语上古音,先秦秦汉,是统一的。要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才会出现大变局,以至于唐宋是无法读懂上古音韵的,朱熹还会闹出“叶音”这种强行乱读的笑话。上古音(先秦秦汉)、中古音(隋唐宋)和近古音(元明)是汉语语言演变的三大割裂。
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
· 吉林当时下层百姓说的话确实互相很难懂,尤其南方的吴楚越等国吴越下层百姓说的是百越语,大概类似现在的越南话或者泰国话;楚国百姓说的话应该算是古汉语的一种方言,但也保留了很多百越成分,所以中原人根本听不懂楚语,孟子还嘲笑楚国人说:“今也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不过当时上层贵族之间都会说“雅言”,就是周天子说的那种话,下层百姓才只会说本地语言。孔子周游列国就是“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因为孔子是贵族后裔所以会说雅言,才能让各国君主都听懂,有点类似中世纪欧洲各国贵族都会说拉丁语,下层百姓才只会说法语德语英语。所以当时各国贵族和士大夫之间是可以交流的。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