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白的小浣熊
· 浙江这个观念我觉得有问题,开创新制度,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实需要。很多时候,如果旧有制度可以很好地满足需求,就完全没有变更制度的需要。唐朝历史我不大熟,所以就拿我比较熟的明史来佐证这个观点。明史崔恭传里有一段话,我看后印象很深,是一个关于财政的问题:初,周忱奏定耗羡则例,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恭乃罢去,悉如忱旧。 明朝治理财政的好手,周忱,他所订立的损耗的征收,是每家每户平摊。李秉接任后,觉得不公平,就改成按每户所交赋税的多少,来征收相应的损耗。按我们现代的角度来看,李秉的方法是更优越的、更公平、更贴合百姓生活的。应该说,该新制度的提出,是带有进步的性质的。但在具体实施的阶段,坏事了。当年没有计算机,无法通过算法快速算出各家所该征收的损耗,必须靠吏员们一家家手算出来。结果就是:吏员们活多了许多,要天天起早贪黑地997,但他们连最基本的征收工作都完不成了,那更不用提去兼顾公平问题了。所以崔恭一上任,马上取消了李秉的改革,用回周忱的老方法,结束了这个三输的局面。由此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出,开创新制度并不是万灵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汉世祖光武帝刘秀
· 江苏皇帝中打仗这么厉害的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