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一个规律:吹韩信的肯定要贬低刘邦和汉初诸将
但是有一个前提事实是改变不了的,在韩信没来汉营之前,刘邦起义从无到有发展出一支军队,在三年灭秦战争中最终获得了西进入秦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的成就(这个成就怎么着比作璧上观的诸侯强一大截吧),总归是成了汉王有一块封地(汉中、巴蜀在秦末没有受到大的战乱波及,而且得到秦的开发,这地不算太好也不算太烂)
而且刘邦没有传闻中的所说的没了韩信就死去活来的那种调调,至少刘邦没有求韩信,反倒是韩信想当刘邦手下。
再说汉初诸将,曹参到汉中的时候已经依靠战功封侯了,樊哙一路砍人头先登也是妥妥的侯爵了,他们的人生其实已经圆满了(看看李广一生难封侯)接下来只是食邑多少的问题了。就拿曹参来说他之后跟着韩信只是服的是刘邦而已,即使他不跟韩信难道活不成了吗?他之前封侯难道靠的是韩信吗?在韩信被罢免后,曹参也还是照样能立下军功,离开了韩信曹参就真得是废物了吗?
总观史料,汉军诸将没有跟韩信照样可以打得不错,总体而言获胜居多。汉军胜多败少,楚胜少败多,这个是大的趋势,估计会有人说楚方的胜仗大多数没记。到底是没记还是确实如此谁知道呢?要脑补的话可以脑补任何一个人很厉害但是史料没记录这样??????
wan518814
· 广东我倒是见过为了贬低韩信。1.吹曹参,分掉破魏破赵破齐的战功,认为总是低韩信一级的曹参跟韩信平起平坐,同时认为史记记载“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是司马迁夹带私货。2.吹靳歙,分掉破赵战功,认为史记着重描写的井陉之战是偏师,拿下邯郸的是刘邦本人,这才是主力。3.认为史记记载“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是司马迁夹带私货,因为赵国离荥阳太远,同时认为刘邦派出了灌婴和骑兵给韩信才是事实。4.吹灌婴,破龙且的是灌婴,击楚国破彭城都是灌婴的功劳,韩信则需要把郦食其的锅给背了。5.认为垓下之战是刘邦指挥的,因为在场谁最高谁就是指挥。韩信带的三十万人只是先锋部队。6.认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是刘邦自谦,或者是司马迁夹带私货。
浮云远上
· 江苏什么我的意思 这是原文 你比历史人物本身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