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解释为什么冰球比赛容易产生大比分
本人看冰球说起来也不短了,有6年多了,看到冰球借着冬奥会稍微有了一些热度还是很开心的,也很高兴大家在男冰第一场赛后没有“看比分下定论”。算不上什么专家,但感觉还是有资格跟感兴趣的各位稍微介绍一下为什么冰球比赛比其他项目更容易出现大比分。尽量和大家比较熟悉的项目做一些关联,另外为了方便大家理解里面有些解释并不一定完全准确,懂冰球的朋友也不用特意较真。
1. 冰上移动能力差异被放大
抛开球技和对抗/身体素质不谈,所有运动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能跑(不管是速度,敏捷度,还是耐力)。一般来讲我们都不太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不管篮球还是足球,只要是职业水平的运动员,进攻方带球/运球的情况下,防守方速度还跟不上的情况基本很少出现(虽然中国男足也有过被对手带球强吃的情况)。
但在冰上并不是如此,滑冰比起走路显然有更高的技巧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更大。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球员滑冰速度/转弯灵活度等等和对面有差距,那这基本无异于高中生和初中生打篮球,不需要什么技巧和配合,直接用滑冰速度(相当于身体优势)碾压就可以了。显然中国队和世界顶级球队的差距并没有这么大,不过对手也足以获得一个可观的优势,让中国队处于被动。
这一条同样适用于敏捷度和耐力。如果篮球一对一防守吃了假动作,那么你只是丢了身位,很快可以跟回去,继续在身后干扰,甚至掏球,足球也可以身后铲球。但是在冰上一旦吃了假动作,一个转身大概率就已经被拉开了五米,没有机会再追上了,基本只能靠队友补位。而冰球场上想要隔着人直接掏球是基本不可能的,而且大概率会将对手拉倒/勾倒/绊倒,被吹犯规(按照规则罚下两分钟),而不是像足球一样给个任意球就完事了或者像篮球一样只记一次犯规。
2. 冰球比赛节奏快
足球场上,假设一方可以从后场连续顺畅地从后场将球推进到前场并取得进球(阵地战,不是反击),就算中间不出什么差错,整个过程大概也需要一分钟。而冰球不同,一名球员从后场带球到前场(可以射门的区域)只需要5秒甚至更短。如果当中有配合会消耗更多时间,不过总体趋势都是直上直下,很少会有横向传球。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两队实力存在差距,强的一方每十秒钟就可以组织一次像样的进攻。
比较直观的一项数据。足球比赛一场比赛两队的总射门数一般也就十几二十次。而且要注意这是所有的射门,包括打偏的,真正射正球门的次数基本只有一半左右。如果是一支强队打弱队的话,射正比可能会是10:3之类,而这也已经足够占优的那一队打进3-4球了。但冰球比赛不同,每场比赛比较正常的射正数是30:30左右,要注意这里只包括射正球门(shot on goal/SOG),有时转播为了方便也会直接显示shot,但这仍然代表射正数。除非特意强调shot attempt,只有这一项才表示射门数。中国队对阵美国队的比赛,双方射正数是55:29。
3. 守门员的重要性
紧接着上面一点,冰球比赛场均的射正次数在30次左右,这就注定冰球比赛的守门员对比赛的影响要远高于足球守门员。
足球比赛中基本没有人统计扑救率这项数据,因为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冰球比赛中扑救率是衡量守门员能力的一项最重要的数据之一。普遍来说,合格守门员的扑救率都在90%以上,而且大家之间的差距都很小。NHL主力守门员平均的扑救率在91-92%,最好的可以达到93%以上。如果有人扑救率在90%以下,那么他大概率就会丢掉自己的位置。第一场中国队守门员史密斯的扑救率是85.5%(47/55)。鉴于中国队实力处于下风,并且55次射正远高于正常守门员的工作负荷,后期表现下滑,不足90%也是情理之中。
鉴于守门员位置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队必须在这个位置使用归化球员,并且史密斯很可能打满后面的所有比赛。做一个假设,如果上一场两队阵容不变,只交换守门员,那么最终的比分可能会是美国队5-2之类,甚至更接近。
4. 冰球比赛很难死守/摆大巴
继续进行类比,如果一支足球队从比赛开始的第一分钟就是尽可能守住,少丢球(比如西虹市的大翔?)控球时尽可能拖延时间,只在后场倒脚,不做冒险传球,快要失误了就大脚解围。防守时全力收缩,对方传球稍有失误就全力解围或者踢出界,像之前说的那样让对手花一分钟重新组织。那么这样下来,一整场的丢球也不会很多。
但是冰球不一样,原因在于:1)冰球在本方守区将球打出场外是犯规,需要受罚两分钟,而在攻区你大概率也不会想把球打出去 2)冰球直接在本方半场将球打向对方底板是违例(具体复杂一些)不犯规不罚人,但双方直接在防守方守区内重新争球,而且违例一方不能换人(冰球球员每次上场一轮的时间一般为1分钟或更短)长此以往守方会体力不支造成丢球或犯规。这两点就注定了“全队防守,一人偷鸡”这种战术是不可行的。同时一有机会就解围这种“我不想赢你也别想舒服”的打法也是不可行的。这就相当于把你锁在了八角笼里,不能耍小聪明,必须撑完60分钟。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冰球比赛实行死球停表。足球比赛虽然90分钟,但是每次出界,受伤,换人都会消耗时间,净比赛时间一般也就是50-60分钟,碰到一些卧草队还会更短。但冰球比赛的比赛时间是实打实的60分钟。
为了防止个别人抬杠,这里正经讨论一下堵门的可能性。第一个问题是冰球射门的速度极快,表演赛中创下过100多英里/小时的记录,一般比赛中的射门也至少是每小时100公里左右。这样的球速就算穿了护具,打在身上也会非常疼,并且不是场上所有球员都可以穿守门员的护具。下面来讨论找一个大胖子堵门的可能性。冰球守门员看着很大,但实际上覆盖球门的面积也不到50%。一般守门员采取的都是半蹲伸展四肢的方式,这样他们就能覆盖到球门的四个角落,不过与此同时也会留出一些空档,比如裆下,胳肢窝或者脖子边上等等部位。如果找一个体型巨大的人守门,他也许可以覆盖更多的面积,但灵活度显然要大打折扣。而另外一个很多人都忽视的问题是,在平地上如果一个300斤的胖子坐在地上不想动了,基本上就别想把他挪走了。但冰面上摩擦力很小,几十斤的力就能让他移动,甚至可以把球硬怼进球门。
5. 冰球比赛不好放水
这样讨论总会让人感到奇怪,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运动项目中都存在无意或有意“放水”的情况。篮球比赛的垃圾时间,领先一方(更可能是双方)都会派上替补。如果比分悬殊,也许主力下半场就不会上场了。足球当中,后场倒脚十分常见,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战术。抛开这些,在失去悬念的比赛中大家也不会全力冲刺,也不会奋力拼抢二分之一球。
但在冰球比赛中不是如此。冰球比赛实行各组轮换,如果明星球员一直休息就意味着角色球员需要打很多时间,也会体力不支,所以主教练不会这样安排。而如果本队持有球权却不往前推进,这是很明显的不积极比赛,不论是在主场还是客场都会得到嘘声(主场球迷的不满,后场的嘲讽,当然除了领先并且比赛很快就要结束这种特殊情况以外)。上了场想要稍微放水也不那么容易,如果一名球员明显不努力滑行,不愿意对抗,下了场肯定会收到队友的调侃和教练的批评。而球到了杆下他们肯定还是想多进一个球,不会故意浪费机会,甚至射门,控球等等动作都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肌肉记忆,想要故意打偏还没那么容易。
所以综上所述,大比分差在冰球比赛里不能说常见,但如果两支球队水平有差距,也是很合理的。
两支水平相近的球队,如果一方状态好另一方状态不好,或者一边守门员开挂另一边守门员状态低迷,打出四五球的差距也是时有发生的。如果差距在八九个球,那么说明这两个队不在同一个水平(开赛前基本就没有悬念)但也能勉强一战,如果差距接近10个球以上,那么两支球队不属于同一个水平,而且不应该在同一个级别比赛。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冰球比赛有落后情况下放手一搏的传统。如果分差在1-2球,比赛最后阶段落后方可能选择用一名进攻球员换下守门员6打5。这也意味着一旦失去球权可能会被对手打空门(也没那么容易)。这也是为什么很少会看到比分差1球的比赛。有的比赛看上去比分是3-0,一方完全占据优势,但可能实际上在比赛结束前两分钟时比分还只是1:0,最后进了两个空门而已。
随手截了几张这两天nhl比赛的比分,分差较大的也有。最后上一张之前和中国队队长叶劲光的合照。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中国队和其他冰球比赛。
钢铁意志绿衫军楼主
· 加利福尼亚就跟最后一部分说的差不多吧。最后不全力打了不代表放水。中国队后面主要是想进球所以防守结构乱了点,要不然少丢两个球也是很有可能的。
多是横戈马上行
· 陕西冰壶有什么打架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