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区概况
客家地区(Hakka area),是指以客家人和客家文化为主,客家方言流行的地区。因为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所以客家地区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客家地区是指客家人集中分布的闽粤赣地区,被称之为“客家大本营”。客家地区狭义上可以是地理概念,而广义上则更多的是文化概念。
客家话分布区的夜景灯光图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21个省区,268个县市,其中纯客或基本纯客县市42个,而客家地区的东极位于东经121°的台湾省桃园县,西极位于东经101°的四川省凉山黎族自治州西昌市,北极位于北纬33°的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南极位于北纬19°的海南省儋州市。总的来说,客家人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按定义来看,客家地区则是梅州、惠州、河源、韶关 、深圳 、龙岩、三明、赣州 、贺州、桃园、苗栗、新竹所辖区域的统称,在文化、民俗、语言上相近相亲,属中国客家文化区, 是客家文化形成、传播与传承的“主产地”与中心地带 ,是客家人最主要的发源地及集中地 ,是客家民系发展演化,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比较独特的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心态的稳定的客家民系的重要地区。
客家话大本营分片
客家地区大本营依山傍海,山海兼备。东起东经117°的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南抵北纬22°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北至北纬26°的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西达东经112°的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山脉众多,水系纵横,其人文环境由山而分,又因水而生,根据山脉阻隔和水系流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地理单元:赣江流域的赣南、汀江流域的闽西、梅江流域的粤东、北江流域的粤北、东江流域的粤中及珠江口东岸。
客家话大本营地形图
这五大地理单元组成的客家大本营恰好处在中国南方四条大江大河的中上游,从水系的角度看分别是长江的赣江上游,闽江的沙溪上游,韩江的汀江、梅江及珠江的东江一带。客家地区大本营北界湘赣,西扼广府,东抚闽南,南临南海,北部以雩山—罗霄山脉与湘赣方言区为界,东部北自武夷山,南至博平岭—莲花山脉与闽南方言区天然分界,西部大致以清远连山-广州花都-深圳宝安为界,与广府方言区毗邻。
客家话大本营水系图
客家地区大本营文批南国,泽润四江。是著名的侨乡、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1500多万海外客家人魂牵梦绕的家乡,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将军之乡、长寿之乡、中国恐龙之乡、青梅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稀土王国; 是石峡文化的发祥地、禅宗文化的祖庭 ; 是世界钨都、世界橙乡和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 ;是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是朱德总司令和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祖籍地、开国元帅叶剑英元帅的故乡。
各地客家话分布面积统计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第一版《中国语言地图集》B15客家方言分布图,测得出全国客家方言区总面积为196918.343719平方千米,大于一个河北省,其中大本营地区总面积为154345.615486平方千米,大于一个山东省,含四川等散居区则310588.143485平方千米,小于一个云南省。海岸线长1445.85千米,小于一个广西区。客家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大小盆地,各类地形占客家地区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平地16.38%,高地54.33%,山地29.29%。
客家话分布面积地形统计
客家地区文化中心是梅州、汀州、赣州,经济中心是深圳,惠州,新竹,最大城市是深圳。一般认为,客家大本营是客家五州,客家五州包括广东惠州、广东韶关、广东梅州、江西赣州、福建汀州(今分属龙岩、三明)。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 被成称为“客家祖地”;由于海外客家华侨祖籍地最多的是原惠州府,所以惠州又被称为“客家侨都”;梅州则因其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区而被称为“世界客都”;河源则被称为千年“客家古邑”;赣州则与客家民系形成有密切关系,被称为“客家摇篮”;韶关是名扬海内的客家第五州的主要继承者 ,被称为“客家吾州”;深圳是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区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中的一个典型,被称为“滨海客家”。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