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想看曼城VS热刺:什么叫“高质量比赛”啊
已经高歌猛进三个月,连续15场英超比赛不败的曼城在主场迎战此前英超三连败的热刺,比赛的基调大概是可以预见的:曼城势必要延续自己的压迫式传控打法,热刺肯定还是要首先立足于防守,再指望能不能利用反击找到机会。
双方的首发名单也基本上验证了这个思路。热刺那边排出的是一套“孔氏经典”343,防守时五后卫落位的安排和中路赫伊别尔搭配本坦库尔的双后腰保护能最大程度上让门前的洛里有那么一丝安全感;至于瓜迪奥拉这边,则是拿下了马赫雷斯,将B席位置提前至锋线,与斯特林和福登组成进攻三人组。
让三个身高低于175,偏爱脚下控球的“前腰型”球员去面对对方身材高大的五后卫防守体系,这可能已经超出单纯的“无锋”战术理念了。反正我只知道,这种极致的小球打法,这个世界上现在大概只有坐在曼城教练席上的这个光头玩的明白。
开场后的曼城不出意料地掌控了比赛节奏,瓜迪奥拉的战术设计也透露了球队已经做好了要打一场持久消耗战的准备。但很可惜,比赛僵局在第三分钟就被打破了,进球的是热刺。
一粒典型的热刺型反击进球。热刺的阵型在由守转攻时快速由541弹开变成一个类似于3412的模样,中锋回撤到前腰位置做支点,两翼迅速向前插上,这个套路其实在擅长打反击的球队中并不少见,但热刺的这个“腰锋”,这个3412里的“1”,是哈里·凯恩。
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如果当时站在那个位置上的不是凯恩而是其他一名普通中锋,他大有可能会先把球停在脚下,再抬头观察周围情况,反应快的话还能把球分到边路,动作再慢点就很有可能陷入三人围抢,那时候再发动反击的,就是曼城了。
这就是哈里·凯恩,进可以做支点吸引防守,退可以直塞发牌,他既有顶级中锋的射术和头球能力,又有一名优秀中场的传球能力和大局观。看球的时候我莫名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凯恩明明正在踢着曼城,但他这一套,是真的适合瓜迪奥拉。
也难怪,毕竟是能让曼城财团在两个月内连发四份报价的男人。
取得领先的热刺并没有完全退入死守,而是依旧保持着开场之后孔蒂的战术布置。曼城则把自己的进攻重心放在了左路,还是希望通过自己最熟悉的一套肋部渗透打法在边路寻找空间。B席和福登在两翼进行频繁的换位拉扯,坎塞洛更是仰仗着德布劳内的右倾直接打成了一个“左边前腰”,但在热刺密不透风的五后卫防守面前,肋部的进攻实在是效率过低:一只蚊子想飞过这道防线都得费点功夫,更别说斯特林了。
曼城的球员同样也意识到了热刺的防守好像不太吃自己这一套,于是曼城很快在进攻上做出了改变:福登撤出禁区拉到右路,利用脚下控球的节奏感牵制塞塞尼翁的防守;德布劳内依旧往返于两侧肋部,带动热刺整体防守重心的不断转移;京多安站位提前,作为一个后插上的“尖刀”反复前插冲击热刺的禁区。
于是在比赛中段,随着曼城反复的调度和自身注意力的下降,孔蒂在开局阶段反复强调的“紧凑性”被极大地动摇了,热刺的防守虽然兵力投入还是很多,但已经恢复不到开场时那般的整体了。曼城利用斯特林的传中和京多安的前插扳平了比分,在右路继续解放沃克之后,曼城更是一度取得了压倒性的进攻优势。
但是,瓜老师,咱也不能一直在前场做文章吧,还是得看看防守不是?
在前场过多的调整无疑让曼城的整套阵容陷入了巨大的前倾:德布劳内执着于肋部发牌,京多安忙着一次又一次冲进热刺禁区,B席的位置被前提去支援锋线。换句话说,除了罗德里,曼城中前场的其他队员都很难在热刺打起反击的时候参与防守,甚至连坎塞洛也不一定回得来。
罗德里:一定要让我哭吗?
缺少B席在身边保护,罗德里防守覆盖面积不大、回追速度不快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还想指望拉波尔特来帮帮忙?抱歉,他光是防守一个凯恩就已经快顶不住了。
于是,热刺用带着自己鲜明北伦敦特色的反击套路在罗德里和坎塞洛的防区肆意蹂躏,孙哥冲起来了,凯恩骚起来了,库卢跑前跑后好像根本感觉不到累,这仨人就足够在曼城的半场大闹天宫了。
这是曼城为了进攻调整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热刺两粒反超比分的进球都源自于曼城左路坎塞洛的防区。当然,也不必过多质疑瓜迪奥拉的战术安排和临场调整,本场比赛的曼城确实在进攻上展现出了极强的统治力和丰富的比赛内容。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坎塞洛和京多安这场找到了“射门靴”,曼城有可能在上半场就杀死比赛了。
这就是足球好玩的地方,很少有什么是绝对的优势和劣势,你想要在某一方面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需要用其他方面的调整进行交换。
总而言之,两支球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相当精彩的强强对话。曼城打出了极致的传控和压迫力,热刺打出了经典的防守反击和“孙凯连线”。经此一役,英超的争冠形势又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争四形势更是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虽然用那句话结尾未免显得有点老土,但我还是不得不说:
“如此英超,你怎能不爱?”

五十万太多卸载
· 广东热刺:曼城,凯恩这表现,你看看是不是加钱带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