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屋-原创】雷-阿伦、加内特、皮尔斯。
本文3752字,阅读时间大概10分钟。
本文是一位凯尔特人球迷今日心情迸发后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阅读下去,多多点赞。感谢。
篮球世界里充斥着太多的矛盾。
你可能早知道了贝勒爷与杰里-韦斯特对凯尔特人的愤愤不已;
也可能对伟大的迈克尔-乔丹与“刺客”托马斯的不相往来略有耳闻;
又或许对是“OK”决裂后每次遇见的分外眼红烂熟于心;
甚至对韦德詹姆斯在11年对德克的幼稚行为感到不满...
然后我们发现,矛盾的双方或许是站在球场对面的死敌领袖,更有可能是自己曾奋斗的队友。
你可以说他们或许是小心眼,也可以侃侃而谈是利益驱使,但从古至今,正是有了这些矛盾,才塑造了更为精彩的篮球世界,才为千万的球迷带来了永远不熄的话题。
凯尔特人当然也跑不了活在矛盾之中,尤其是在考虑到凯尔特人为篮球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这些“绿色矛盾”给人们带来的冲击也是无与伦比。
从拉里-伯德与安吉的互不顺眼,到皮蒂诺对波士顿球迷的疯狂宣泄,又到凯里-欧文与整个波士顿的互相敌对。
凯尔特人从始至今每一次为球迷产出的矛盾都是“精品系列”,尤其在社交媒体流行泛滥的现在,他们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被放大千倍万倍,所以当2008年那支——让如今的凯迷也仿佛一直活在2008年的凯尔特人决裂之时,仿佛就是一记闷棍敲在心里,让你一直喘不过气。
你可能对他们如何分裂的原因搞不清楚,但你肯定对他们在那几年的实力有所耳闻,08-12年,三巨头的凯尔特人获得了1次总冠军,拥有2次总决赛经历,3次东部决赛经历,3次东部半决赛经历,那支凯尔特人首发五人组在健康出战全部系列赛比赛的经历中,凯尔特人没有被淘汰过一次。
人们似乎都认为他们会一起终老,34/20/5会一同挂在波士顿花园的上空。
但他们有了矛盾,而矛盾的开始总是一些微小的方面。
也许是从雷-阿伦开始的:
因为也许是雷在刚夺冠后的一句“拿隆多换保罗”点起了苗头让隆多一直闷闷不乐;
也许是雷对里弗斯和管理层表达“隆多不给自己传球”的不满;
也许是雷不情愿在布拉德利身后出场;
也许是“隆多快攻空篮不上”而选择给雷传球得分后,雷无视隆多的主动击掌;
也许是因为在加盟热火的决定爆出前后,雷甚至没有给皮尔斯和加内特打一个电话通知;
也许还有雷写书自爆自己与球队合不来的“异常举动”,甚至自己从不参与球队聚餐。
是的,也许事情的最早一直是从雷开始。
可是,矛盾从来不是一个巴掌就能拍响的。
这件事或许有管理层的锅:
是管理层决定保隆多而忽略了雷的诉求;
是管理层敲定了“雷-阿伦换OJ-梅奥的交易”后,又因为“一些人的伤病原因”交易取消;
是管理层在最后一年的自由市场上,先去找了杰森-特里,而不是及时为雷提供合适的续约合同。
当然了,这件事少不了加内特和皮尔斯的锅:
是KG第一时间在社交网络上大发“要与雷-阿伦不相往来”的评述,删掉了雷的手机号;
是皮尔斯没有第一时间将和事佬做到底,选择了和球队在一起,让雷坐实了“叛徒”之名...
谁错了?谁又是受害者?
没有确切的答案。
但三人的矛盾从12年季后赛结束开始,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隆多举办聚会,08年的成员悉数到场,波西因为比赛没去也提早打了电话祝贺;
KG 在自己Area 21节目邀约08年队友,一群人一起追忆回顾,埃迪-豪斯因为家人生病也提前打了招呼;
还有皮尔斯的酒会、帕金斯的聚餐...
熟悉的面孔一个接一个出现。
唯独少了雷。
那雷去哪了?
雷去迈阿密参加了韦德、波什的退役仪式;
雷去见证了库里超越自己的三分球之夜;
雷去参加了那支迈阿密热火组织的基本上所有的活动。
世界仿佛分成了两拨,他们各自活在自己的部分里。
所以球迷们也看开了,他们开始不再劝自己去相信他们有朝一日去和解,开始加入了激化矛盾的争论之中,似乎在他们的意识里,雷要么是除了08年都不在球队,要么就是因为迈阿密那记拯救世界的惊天三分球,新增了无数球迷为雷辩解。
可你认为球迷在争论谁对谁错?
他们都是只想争一口气罢了。
但现实总是残忍,你或许还会在茫茫人海中偶遇曾伤害过或者被伤害过的前任,更不要提NBA圈子里三位历史上留下印记的球星了。
2017年NBA达拉斯慈善之夜,马克-库班邀请了所有为公益做出过事业的球星助阵,德克与KG交谈甚欢,雷与勒布朗韦德举杯共饮。
会场就那么大,就连德克和詹韦都曾互相寒暄,但这两人一个词都没有说。
2018年雷入选名人堂(你要知道名人堂会场就在和波士顿一样的马萨诸塞州),热火的队友们给了雷十足的面子,但波士顿的队友...
事情就这样了,没有人愿意松口,直到...
你知道的,矛盾的消化总是需要时间和机会。
“OK”组合在菲尼克斯的同举奖杯有多让人潸然泪下?
拉里-伯德和丹尼-安吉在高尔夫明星赛合影上被主持人一句“拉里,讲一句垃圾话吧。”重新拉进了距离。
转机还是有的。
2017年,皮尔斯推开了NBA上海办公室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了姚明隔扣KG的海报。
“我得把这张照片拍给KG。”皮尔斯笑着说。
9月10日,皮尔斯将自己退役后首次的篮球表演给了中国,企鹅名人赛,已经略显发福的34号笑着等待着雷-阿伦的出现。
所有人都对这件事不抱希望了,皮尔斯和雷在中国的重聚,给全世界凯米重燃了一点点希望,一时间球迷们全部都心口不一起来:
嘴上说着“我希望皮给雷一拳”,心里却无比想快点看到两人重聚。
然后。
没有迎面一拳,也没有太多的话语,皮尔斯找到雷,相互长时间拥抱起来——雷的好友甚至被这一举动吓坏了,所有球迷都吓坏了。
“所以两个人真的没事了吗?”
皮尔斯和雷的拥抱在美国一度冲上热搜,甚至被称为了“世纪拥抱”,雷用一句“只要保罗(皮尔斯)告诉我,我绝对会到场。”承诺世人,皮尔斯则直接将“致力于大家重归于好”的重任一肩挑起。
但所有人都知道,KG不松口,这件事就会一直没着落。
虽然另一个阿伦(托尼-阿伦)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KG没有真的生雷的气,但想让KG这头犟牛低头开口,真的难上加难,KG所主导的一切活动雷均不在邀请范围,而且加内特非常喜欢做一些被人认为“大可不必”的事情——比如他裁掉了照片里的雷去发ins。
而雷也不是省油的灯,加内特的名人堂庆典上,雷虽然发布了自己的祝贺,但是谈到是否去现场,雷却又回答“自己要先和KG进行一次深度交流才行。”
所以自从他们分开,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新三人站在一起过——要么是雷和KG“被迫”同框,要么就是KG皮队一起撒欢,皮尔斯和雷也是仅有一次的拥抱被人吵上了天后又不了了之。
但皮尔斯并不是什么都没做,在他的呼吁下,里弗斯教练也投身于恢复三人关系的工作中。
和前文说的一样,这三人总会出现在同一个场合的,皮尔斯的名人堂典礼上就是个机会。
2021年与皮尔斯同时入选名人堂的,还有克里斯-波什。而皮尔斯的引荐人是好友加内特,波什的引荐人正有雷-阿伦。
这是三人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同台,三人重聚的画面自然又引起了各路人马的关注,尤其是看到预演座位席的位置上,加内特的旁边正是雷-阿伦后,呼声更甚。
但可惜的是,三人同框并没有真正的上演,只有皮尔斯的ins上短暂的停留了自己和雷的合影。
是的,没有合影,球迷们又扑了个空...吗?
就在庆典结束后,KG发布了一个多达16张图片的INS,这份祝贺词里,赫然圈住了雷-阿伦的名字。
KG松口了,就像他在自己2020年的名人堂仪式上说的那样:
“这些都不重要了,我不敢要求他们这么做,我不是一个会这么做的人,我与2008年的那支凯尔特人都是兄弟,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联系,我们永远都是兄弟,包括雷-阿伦。”
不管怎么说,有人想解决这些事情了。
可雷依旧没有发声,第一次同框也就这么浪费了。
好在机会还是有的。
2022年2月21日,也就是昨天,NBA75周年评选的75大球星悉数到场克利夫兰参加全明星——当然了,有很多人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不能到场,但他们三个,全都来了。
这就是机会。
三位傲娇能站在一起的机会。
虽然赛前的大合影开始前皮尔斯才姗姗来迟,没有了中间人的加内特好巧不巧的站在雷-阿伦后面,拍完照片后一瞬间有点略显尴尬,而赛中的半场雷与詹姆斯互动后离去的镜头,长时间的停留在了抬着头的KG脸上,马上又被万千网友转发吐槽。
机会似乎又要错过了,别人我不敢妄加猜测,但我,这个因为希望见证他们三个和好才做起了半个篮球媒体的爱好者——一瞬间仿佛失去了情绪——果然男人是个奇怪的物种。
然后,他们三个就站在一起,我刷到了社交媒体的推送,皮尔斯先是发布了三人的合照,然后各大平台开始转发,可我感受不到半点的圆满,近十年的恩怨明明已经很明显的过去了,可我还是感觉差了那么一点。
然后,KG也发了相同的照片,还圈起到了其他的队友。
最后的这一点才终于填补上。
在我们的眼里和嘴里,这十年,雷仿佛就要从凯密心中划去了,这一部分的记忆只剩下了2008年的光辉闪耀,关于雷投进三分后转身离开,三老决裂,仿佛是把本该好好写下去的故事给一把敲断了一般。
近十年来没有人真正的给这份曾经的美好划上句号,球迷也尽量不去提起,嘴上喊着早已淡忘,偶尔有人提起,人们仿佛被揭开了老伤疤,高声呼喊着,大声斥责着“叛徒”两字,然后打断一切的话题。
凯尔特人的球看久了,球迷也变得口是心非甚至是傲娇起来。
时间过去很久了,但终于,大家都没白等。
这一切真的发生了。
三个老家伙站在一起,他们穿着笔直的西装,站的位置和当初相聚在凯尔特人的位置一样,面带笑容的看着镜头——世界仿佛颠倒重置。
突然KG的挡拆隔扣仰天长啸,皮尔斯的撤步跳投大嘴巴,雷-阿伦的跑动接球利索干净,08-12年的一幕幕涌上心头,你甚至会因此掉下几滴泪,然后心中还暗自说一句:
“挺好。”
虚堂
· 四川这么好的文章没人回复真是!!!江湖一笑泯恩仇,都道是年少轻狂,感谢阿伦包皮帮KG圆冠军梦!
longyan1029
· 北京08那次神奇的夺冠经历,就像那年在北岸的烟雾一样,永远那么特别,永远无法复制。仨老头好好的吧,都功成名就了,以后一起喝喝啤酒,吹吹牛逼,别被人当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