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论经典是如何被毁的

avatar
关注

如果说——

世界上最出圈的侦探是夏洛克·福尔摩斯的话。

那么,世界上最出圈的推理作者,一定是阿加莎·克里斯蒂。

她是当之无愧的「推理女王」。

她的推理小说被翻译成超过103种语言,总销量突破20亿——

只有《圣经》与莎士比亚的著作在她之上。

2月19日,即使在众多小说之中,也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又被肯尼思·布拉纳导演搬上了荧幕。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为悬疑粉和阿加莎的书迷,首映当天我便满怀期待冲在第一线——

结果看了个啥?

居然看了一部埃及旅游宣传片!

影院灯亮,我问了一句陪我一起看电影的小伙伴,“你有猜到凶手是谁吗?”

他之前并没有看过原著和1978年版本的《尼罗河上的惨案》。

我问他的时候,他正紧皱眉头,专注的在某猪上搜索着什么,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什么凶手?什么东西?我现在只想订一张飞往埃及的机票。”

什么叫宣传?

这种不惜动用名演、巨资甚至名著来包装的,才叫真正的旅游宣传片。

不过因为疫情原因,他的旅游大计暂且搁置。

打开豆瓣,6.1分,仅仅刚刚及格!

下来,我就聊一聊在有8.5分前人改编的经验基础上,再加上阿加莎9分的剧本——

肯导到底是用怎样的鬼斧神工,拍出6分的「及格电影」。


《尼罗河上的惨案》本身剧情并不复杂——

富豪女琳内特抢走了好闺蜜杰奎琳的未婚夫,并选择乘坐豪华游轮前往埃及尼罗河度蜜月。

豪华游轮上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媛、豪绅、没落贵族以及一心想要复仇的杰奎琳。

对于琳内特来说,这一次迷人浪漫奢华的蜜月之旅,本该是她最甜蜜的回忆,却不幸成为了她人生的终点。

游轮上发生了连环杀人案,把在埃及度假的大侦探波洛卷入其中,被迫破案。

所以,我就搞不懂了——

肯导的2022版本,他开头为什么要用七八分钟来描写一场一战的德法战争?

这跟原著有半毛钱关系?

因为堵车的原因,我和小伙伴迟到了几分钟。

我一冲进影院,还以为自己错入了旁边《水门桥》场次,进进出出三次,在检票员仿若看“智障”的眼神下,我们才最终确定,这就是《尼罗河上的惨案》。

那导演为什么要加这么一段战争剧情呢?

看到结尾我才明白导演的良苦用心——

原来是要让观众知道,大侦探波洛为什么要留八字胡。

看到这,我只有无言以为——

等了半天的彩蛋,就等个这?

我来看悬疑片,是来看侦探怎么破案的,不是让你告诉我,胡子是怎样诞生的。

不仅如此,作为看过78版和原著的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越看越疑惑,越看越抓耳挠腮——

这都是谁啊?

为什么看过原著的我,这出场人物我一个也不认识?

一对黑人母女,一个不知道是伊斯兰还是印度血统的富翁表哥,一对白人同性恋的主仆。

这配置,是不是有内味了?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在那个年代,即使最崇尚自由的美国,种族歧视都还大行其道,不少地方还甚至都标记着黑人不得进入。

就更别说自命不凡,从骨子里就瞧不起美国暴发户的欧洲贵族了。

所以我是真的一点都没想到,现在的美国电影里,政治正确已经可以到了罔顾历史的地步吗?

在1937年,欧洲上流社会的贵族们,居然可以和两名黑人女子在一艘豪华游轮上同行,并且相互之间毫无任何敌视。

强调一遍,我真的没有种族歧视,但是这剧情,不就是纯粹瞎扯淡吗?

这跟你歧不歧视毫无关系,这种魔改,就和黑人美人鱼、拉丁裔白雪公主一样,人设和选角差了一个太平洋,让你浑身觉得不舒服。

甚至,在电影里,肯导还不罢休,差点就让大侦探波洛爱上了一名黑人女歌手,我是真的瞎了眼。

配角的魔改,我就当小打小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还能勉强接受。

但是主角的魔改,我是真的无法忍受了。

原著中,琳内特是拥有一切的女王,她自私残忍、嚣张跋扈,有着极强的控制欲,所以才遭众多人嫉恨。

但到了电影里,琳内特居然成了一个淫虫上脑的傻白甜——

舞会上和闺蜜男友跳了一次舞,就对上了眼无法自拔,最让人无语的,是当她带着亲戚朋友参观阿布辛贝神庙时,居然突发奇想——

要在巨石雕像的肩膀上,和新婚丈夫来一场啪啪啪,还差点儿被配角推下来的石头砸到。

(就是这里!)

说真的,别说剧里的配角看不下去了,我一个看电影的都要忍不住,恨不得钻进去给你们来一脚。

而主角波洛呢,硬是被肯导演成了一个自恋、自负,还一脸苦大仇深,生怕别人看不出他身世凄惨的自我意识过剩男。

我的小伙伴看完电影后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这主角怎么这么恶心啊?

作为书粉,我当场就和电影划清界限郑重声明:

这和阿加莎原著毫无瓜葛。

除了人设之外,我严重怀疑肯导可能压根没看过之前两部经典的改编作品。

读过小说的朋友都知道,虽然原著剧情并不复杂,但是小说里出现的人物是比较多的,每个出场人物之间,看似毫无瓜葛,其实都隐藏暗线。

(1978版合照)

所以为了铺垫各种小团体之间的冲突,在第一起命案发生之时,已经到了小说的中段。

阿加莎在除了主线之外,还特地安排了两条支线伴随着主线展开,一个是“瑞斯上校查案线”,一个“女主珠宝丢失线”来缓解读者前期的枯燥感。

但小说可以这么写,电影却不能这么拍啊。

因为小说和电影终归是两个不同的载体,如果按部就班按照小说的节奏来拍电影,那么不仅电影时间过长,而且剧情也会过于琐碎。

所以,在1978版和2004版电影中,导演都选择了对故事线和人物进行删减和整合——

尽量把命案的发生时间提前,删去不必要的支线,让观众早早进入破案、悬疑的氛围,沉浸在三角恋的爱恨纠葛之中。

但肯尼斯布拉纳导演的想法,岂是我等凡人可以参透的?

整部电影不该改的地方一点没留,该改的地方原封不动。

2个小时的电影,将近过了一半的时间,第一起命案都还没发生,导演还在忘我的拍歌舞拍风景拍美人,甚至坐我前面的观众还特地去查手机,边查边自我怀疑——

“这,应该是悬疑片吧?我没买错吧。”

对对对,你没有买错,这就是悬疑片。

三起命案加上破案,再加上最后的结局,总共就拍了一个小时,破案的篇幅甚至都还没拍埃及风景的多。

你说你不是旅游宣传片,谁信?

因为电影时长不够,导致之后三起命案发生的太过突兀、紧凑,而且破案过程毫无反转、高潮可言,让观众的观影体验极差,甚至连最后凶手自杀殉情的场景,都变得索然无味。

整部电影除了让人失望透顶,就是让人失望透顶。

当然,既然是「及格电影」,肯导版的《尼罗河》也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的。

如果碍于疫情,你无法去埃及旅游,那你可以看看这部电影欣赏埃及的美丽风景。

如果你是盖尔·加朵的粉丝,也可以去看这部电影欣赏一下偶像的美丽容颜。

除此之外,我建议各位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作者:十四

公众号:十四十四

影视区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观后感
发布于浙江阅读 76696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蜗牛独行侠

· 上海

可以建议开心麻花拍一个《尼罗和尚的惨案》

亮了(754)
查看回复(1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国王的韦伯

· 江苏

这片子毁在zzzq上了,电影里的黑人就是爷,上可喷波洛下可搞同性恋,每句话都趾高气昂“你怎么敢的”样子。估计过不了几年大侦探波洛也变黑了,然后这帮人开始去祸害少年包青天

亮了(705)
查看回复(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