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战各方面的分析 【都是干货】
公元前205年 , 汉二年四月初 ,汉王第二次制服殷王司马卬后 ,南渡平阴津 ,到了洛阳 。新城三老董公拦道进言 ,告诉了义帝被杀的事 。
我这里情景展现一下那个细节 :
董公问:“大王可知义帝之事?”汉王道:“并不知晓。”董公叹息一声,便将义帝被弑之事细细说了。汉王听罢,不禁泪流满面,放声恸哭。左右劝了多时,方才止住悲伤。
董公接着说道:“自古有云:‘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无道,放杀其主,此为天下贼也!有道是,仁不以勇取,义不以力夺。今大王如令三军之众皆披素服,将义帝死讯告与诸侯,随之而合兵东伐,则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乃三王之举,大王何不效法?”汉王听了,恍然大悟 。
准备好了 ,即令军中皆插白旗,兵卒都着缟素,汉王披麻挂孝,袒露左臂,与众文武去洛阳城外,为义帝发丧。三日后,随即发书往告诸侯。书道: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遂得以劫五诸侯之兵 ,合一起 ,有五十六万人马 ,浩浩荡荡 ,杀向彭城来 。
人问 :“是哪五方诸侯 ?”
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理解的 。
集解徐廣曰:「塞、翟、魏、殷、河南。」
應劭曰「雍、翟、塞、殷、韓也」。
韋昭曰「塞、翟、殷、韓、魏,雍時已敗也」。
索隱按:徐廣、韋昭皆數翟、塞及殷、韓等;顏師古不數三秦,謂常山、河南、韓、魏、殷;顧胤意略同,乃以陳餘兵為五:未知孰是。鄙意按:韓王鄭昌拒漢,漢使韓信擊破之,則是韓兵不下而已破散也。韓不在此數。五諸侯者,塞、翟、河南、魏、殷也。正義師古云:「諸家之說皆非。張良遺羽書曰『漢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復東』,謂出關之東也。今羽聞漢東之時,漢固已得三秦矣。五諸侯者,謂常山、河南、韓、魏、殷也。此年十月,常山王張耳降,河南王申陽降,韓王鄭昌降,魏王豹降,虜殷王卬,皆漢東之後,故知謂此為五諸侯。時雖未得常山之地,功臣年表云『張耳棄國,與大臣歸漢』,則當亦有士卒爾。時雍王猶在廢丘被圍,即非五諸侯之數也。」
各种说法 ,对错难辨 ,但大致就在塞、翟、雍 、魏、殷、河南、常山、韓、赵九个中 。
徐廣、應劭、韋昭都把塞、翟 ,放在五诸侯内 。从【秦楚之際月表】中 ,可看出 ,汉一年八月 ,刘邦还定三秦 ,就已经将塞、翟国除了 。司马欣 、董翳充其量只是跟随东进 ,根本没诸侯的名号了 。雍王章邯尚被围在废丘 ,應劭排他在内 ,毫无道理 。可以确定 ,塞、翟、雍不在五诸侯之列 。那么 ,就当在魏、殷、河南、常山、韓、赵六个之中了 。而这六个里 ,常山与赵是不相容的 ;韩是有郑昌 、韩王信之分的 。 张耳汉二年十月投刘邦 ,虽然还有一帮人跟着他 ,但常山国已不复存在了 ,跟司马欣、董翳一样 ,那个常山王也就不是了 。郑昌汉一年八月为项羽所立 ,汉二年十一月 ,韩国的新王就变成是刘邦封的韩王信了 。 月表中 ,记着汉二年三月 ,“降漢,卬廢”,此能否说明司马卬也不属五诸侯 ? 回答是不能 。 司马卬虽投降了汉 ,但当时国并没有除却 ,只是不再是原先项羽封的王而已 。因为魏豹的记录里 ,也有“降漢為廢王”的字样 。如果司马卬不算 ,魏豹自然也不能算 。
归纳一下 , 就可清楚知道 , 这五路诸侯是 : 魏豹的西魏 ,申阳的河南 ,司马卬的殷 ,韩王信的韩 ,赵王歇的赵 。
实际也证明 ,古人在某些地方 ,分析力也不是很强 。
刘邦乘项羽主力被羁绊在城阳的机会 ,分兵两路 ,向彭城挺进 。汉王自带中路 ,令周勃 、樊哙 、吕泽 、丁复为前军 ,克曲遇 、屠煮棗 。然后与从河内渡圍津过来的曹参 、灌婴部(傅宽留在修武)一起 ,東擊龍且、項陀别军于定陶 ,破之 。合兵東取碭、蕭 ,遂入彭城 。樊哙则率部攻击鄒、魯、瑕丘、薛等地 。
有人说是三路进兵 ,还有一个薛欧、王吸领军的南路 。
这些人可能没搞清楚 ,【薛欧、王吸出武关 ,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 。】是汉一年九月间的事 ,而东进发生在汉二年四月 。刘邦檄文里的“南浮江汉以下”,也只是号召 ,不能证明南面就有军事行动 。
刘邦军到外黄时 ,彭越將其兵三萬餘人来歸 。漢王曰:「彭將軍收魏地得十餘城,欲急立魏後。今西魏王豹亦魏王咎從弟也,真魏後。」乃拜彭越為魏相國,擅將其兵,略定梁地。
从刘邦对彭越的话中 ,可知还认魏豹是西魏王 ,月表记录废王 ,或不是废掉的意思 ,而是指项羽封的西魏不算了 ,但我还是认你是王的 。
项羽本纪中 ,写刘邦入彭城后 ,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一句话 ,就是昏了头 ,只顾享受了 。
这里插一个问题 ,此时张良 、陈平都在刘邦身边 ,那韩信在吗 ?
我们且先看淮阴侯列传的记载 : 在刘邦逃出彭城 ,回到荥阳时,《史记》:“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閒,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汉书》:“信复发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间,以故楚兵不能西。”
《汉书》与《史记》相比,差了一个字(忽略后面的“之”,“卒”),一个是“收”,一个是“发” 。如果认为《汉书》内容是对《史记》的整理和修订的话,那也会相信《汉书》是对《史记》的记述、用词,做了详尽的审核,把不妥的事件、时间与表述做了修改 。同时,《汉书》的修订,当可解释为解密了部分西汉的机要文件。所以,《史记》中没有出现的韩信“北举策” ,韩信伐西魏对话 ,以及直接在高帝纪里记录进韩信在京索之战中的作用 。故而,《汉书》的“发”比《史记》的“收”更可信。
淮阴侯列传中的这句 ,传递给你的是什么信息呢 ?
一 、韩信当时并非没有兵权 ,并非没有号召力 。而《汉书》里的“发”,也间接说明 ,韩信不是从关中过来的 。因为关中之兵 ,只有萧何有权发 。韩信大概略 ,应该扎一部分兵在荥阳不远处 ,如巩洛一带或成皋等地 。
二 、 韩信在荥阳,是跟刘邦相会 ,而不是追随跟来 。
我们来看看几个可查到的 ,比较出名的将领在彭城之战后的记载 :舞陽侯樊噲 —— 項羽敗漢王於彭城,盡復取魯、梁地。噲還至滎陽,益食平陰二千戶,潁陰侯灌嬰 —— 復以中謁者從降下碭,以至彭城。項羽擊,大破漢王。漢王遁而西,嬰從還,軍於雍丘。信武侯靳歙 —— 從東擊楚,至彭城。漢軍敗還,保雍丘,去擊反者王武等。
都是“还”,而不是“会” 。
三 、韩信在随后的京索之战中得胜 ,并在荥阳东击退了楚骑 ,使项羽兵西进的梦想落空 。
上面的三点 ,如尚不足肯定韩信究竟去没去彭城 ,那么张良下邑的进策 , 就可断定韩信没去彭城 。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
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弃之,誰可與共功者?」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张良下邑献策时 ,韩信尚未与刘邦在荥阳相会 。张良策中提到韩信可独当一面 ,一表明韩信已在定三秦时大显身手过 ,二确认韩信此刻处在非常安全的位置 。
韩信没去彭城 ,已得到确认 。项羽回军袭击 ,司马迁则分别记录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里 。前者记叙了回兵的路线 ,后者描画了战役的场面 。浓缩成两句话 ,就是:项羽痛快淋漓 ,刘邦惨不忍睹 。项羽的回军路线 ,和刘邦的狼狈画面 ,他人的文章已描述得够多了 ,这里不再絮叨 。我只讲两个一般人忽略的事 ,省得读者看那没意义的文字 。
第一个问题 , 彭城之战时汉军的部署和军事指挥是谁 ?
我们知道 ,项羽的回军 ,是由鲁县南下 ,经胡陵 、丰沛到萧县 ,晨击然后东向彭城的 。樊哙列传 ,记他攻击了鄒、魯、瑕丘、薛 。这鲁和薛 ,是楚军经过之地 ,但未必一定会碰上 。汉军攻没几天 ,人马一般都驻扎在城内外 ,周边地方大了去了 ,楚军从缝隙中穿过 ,完全没问题 。丰邑与沛县 ,项羽立国后一直保持原样 ,所以也没有汉军屯扎 。而萧县 ,作为彭城西边的门户 ,自然要派驻部队把守 。但考虑到楚军如回军 ,当从东海郡过来 ,萧县不是防守重点 ,刘邦只会派相对弱的人马驻守 ,最可能的 ,便是殷王司马卬 。结合司马卬战死当时 ,这种推理是成立的 。也就是说 ,项羽晨击 ,起点是萧县 ,司马卬连同他的部队 ,不消一刻 ,就被摧枯拉朽干掉了 。何以断定萧县发生过战事 ?“晨擊漢軍而東”,这个汉军 ,包含了各诸侯人马 。“而东”,是萧县战后所显的动作 。这就说明 ,项羽是先破了萧县兵 ,再东进去击彭城的 。
萧县屯的司马卬兵 ,那么在彭城的 ,是谁的人马 ? 可以确定的是 ,大部为汉军 ,一部分是西魏的人马 。
我们细读功臣表 ,能看到祁穀侯繒賀 ,记载很难懂 。【以執盾漢王三年初起從晉陽,以連敖擊項籍,漢王敗走,賀方將軍擊楚,追騎以故不得進。漢王顧謂賀:「子留彭城,用執圭東擊羽,急絕其近壁。」侯,千四百戶。】
一个汉三年初才从入汉军的人 (注:这里从的 ,应该是曹参或韩信 ),怎么会在彭城之战时延迟了楚兵的追击 ,为刘邦逃命争取了时间 ? 答案就是 ,彭城一带 ,驻有西魏魏豹的军队 。繒賀就凭此战 ,在汉六年六月 ,被封了侯 。
接着 ,推断一下当时彭城外大战 ,汉军的军事指挥 。
人说你这不是废话么 ,汉军的军事指挥当然是汉王刘邦 。我说不是 ,刘邦只是统帅 ,并非实则的指挥 。我们把参与彭城之战的汉方人物细读一遍 ,就会发现 ,诸将皆无一言,只曹参有记录。【東取碭、蕭、彭城。擊項籍軍,漢軍大敗走。】结合曹参一贯的以主将身份击敌 ,在韩信没来的情况下 ,指挥大任自然要落到曹参身上 。这个 ,在刘邦讨伐英布时 ,也得以充分体现 。
不然 ,韩信也不会说,刘邦将兵不能过十万 。
第二个问题 ,惠帝刘盈在彭城战时 ,是怎么回事 ?
读项羽本纪 ,内有“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一句 。乍看 ,会认为刘邦摆脱了追兵 ,在去沛县取家眷的路上 ,遇见了从沛县家中出来 ,与吕雉、太公走散的一对儿女 。按逻辑推理 ,这个观点也能成立 。只是安国侯王陵的功臣表记录 ,否定了这个论断 。
【以客從起豐,(1)以廄將別定東郡、南陽,(2)從至霸上。(3)入漢,(4)守豐。(5)上東,因從 ,(6)戰不利,奉孝惠、魯元出睢水中,(7)及堅守豐,(8)封雍侯,五千戶。】
1 — 5 条 ,是总结性论述 , 指出王陵曾干过的事 。 6 — 8 条 ,则是彭城战前后所为 。 特别点明 ,奉孝惠、魯元出睢水中 。也就是说 ,这姐弟俩 ,听说汉军攻克彭城 ,就赶来与父亲相会了 。吕雉要照顾太公 ,或别的原因 ,没有一同前来 。这才有王陵在汉军彭城战败后 ,奉孝惠、魯元出睢水中 。不过在接下来 ,这姐弟俩 ,就与王陵走散了 。可巧的是 ,却与刘邦、夏侯婴遇上了 。而发生的刘邦常蹶兩兒事 ,应在沛县到丰邑的路上 。摆脱追兵后 ,姐弟俩当时就留在丰邑 ,并未随其父去下邑 。这个可以从夏侯婴列传中找到证据 :“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更巧的是 ,丢失姐弟俩的王陵 ,此刻正在丰邑 ,与吕释之 、任敖一起坚守住了丰邑暂时不被侵犯 。姐弟俩或不久 ,便由王陵等护送到荥阳 ,那是后话了 。
visioncarter
· 海南这种帖子居然没人回了……真虎扑也!
山坡下的兰花楼主
· 江苏虎扑的高手在NBA 。历史方面 , 基本是菜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