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后内马尔时代”的巴萨终于找到正确方向

avatar
关注

吕克·德容连连上演救主好戏、奥巴梅扬首秀帽子戏法、特劳雷边路突破上下纷飞······内马尔离开后,巴萨花费重金打造的锋线连连受挫,反倒是内外交困下临时拼凑的“虾兵蟹将”屡屡发光,如今不仅帮助巴萨重新燃起争四希望,更让红蓝军团对欧联杯冠军也产生了更多的遐想。


自内马尔离队以来,巴萨就着手利用这位巴西巨星所遗留下来的巨额转会费构造全新进攻线。前有登贝莱,后有库蒂尼奥、格列兹曼,巴萨截止到目前已经花费了高达5.52亿欧元购入锋线球员。但让人意外的是,亿元先生没有能够成为巴萨的救世主,反倒是一批并不让人看好的球员在关键时候扛起大梁,成为了巴萨全新拼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马尔之于巴萨,究竟算什么?


部分不太关注巴萨的球迷或许会低于估这位巴西边锋场上作用,比较MSN三位球员的各个赛季数据,梅西自然不用多言,这位阿根廷巨星与内马尔并肩作战期间的平均赛季进球数从未低于40个,其中2014~15赛季、2016~17赛季以及2018~19赛季的进球数都突破了50个。


苏亚雷斯加盟巴萨后的表现也可称无懈可击,这位乌拉圭中锋在2015~16赛季的单赛季进球数就达到了惊人的59个,场均进球数超过1个,是当时为数不多可以打破梅罗对于西甲金靴的垄断之人。更可贵的是,作为一名中锋,苏亚雷斯单赛季的助攻数常年上双,2014~15赛季的助攻数达到了惊人的20个,2015~2016赛季,他在打入59球的情况下还有22个助攻,进攻表现堪称无可挑剔。


如果单单从数据上来看,巴萨时期的内马尔似乎是MSN中最逊色的一个——他在巴萨效力期间单赛季最多进球数也只有31个,远远少于另外两名成员;即便拿助攻数来看,内马尔单赛季最多也只完成了21个助攻,仍然不敌于苏亚雷斯和梅西。

正是依托于这些表面上的数据,不少球迷或多或少低估了内马尔在巴萨所发挥的作用,有些人会单单将他视做一名边路突破手;有些人结合内马尔加盟大巴黎后的“碌碌无为”,则将他比喻成需要抱大腿的“平庸之辈”。

但如果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结合内马尔离开巴萨后的诸多比赛,我们可以明显发现红蓝军团战术体系的断崖式下滑。

内马尔回撤组织的情况屡见不鲜

作为巴萨433转型为442阵型架构的核心球员,内马尔在比赛过程中所承担的作用不仅仅是突破过人,更多时候需要承担大量回撤中场接球的重任,帮助球队在适时状态下由433变阵为442。梅西在此环境下不必承担大量的回撤接球任务,只需要依托于苏亚雷斯强大的支点作用游弋在其身旁,发挥其灵动的跑位和射门能力。

毫不夸张地说,梅西能够在三叉戟体系中如鱼得水,贡献如此突出的进球数,与内马尔所提供的战术互补不可分割。


2017年8月3日,法甲豪门巴黎圣日尔曼以惊人的2.22亿欧元购入内马尔。即便时间已经过去5年,但毫不夸张地说,内马尔这笔转会交易时至今日都仍然在影响着巴萨。


内马尔的离开极大削弱了红蓝军团的进攻犀利度,球队虽然及时以高额转会费引进了登贝莱等进攻好手,但内马尔在左路所奉献的突进作用大量削减,攻强守弱的阿尔巴成为了左路为数不多的看点,但其在防守过程中无法回位的事实也阻碍了球队的左路进攻体系。没有了内马尔在左路高昂的控球成功率,阿尔巴的插上显得无比冒险,致使红蓝军团的左路成为了不少球队的针对爆破点。

那么内马尔具体是如何帮助到巴萨的进攻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其实我们从更加深层次的数据就可以一窥全局。


早在效力桑托斯期间,内马尔便仅展现出独属于桑巴足球的美丽风采。花哨的脚下技术配合上卓越的场上意识,内马尔往往能够在多人的包夹下控制住皮球,并且完成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神奇突破。

2013~14赛季是内马尔来到巴塞罗那的首个赛季,面对陌生的竞技环境以及战术体系,年轻的巴西小将迅速适应环境,在19场联赛中打入9个进球,此外他的场均过人数高达3次,在巴萨队内仅次于梅西排名第2,而在同位置所有球员中稳稳排到首位。


到了2015~16赛季,内马尔在联赛中的场均过了数达到了惊人的4.2次,其场均过人数已经超过梅西排名巴萨队内第1,在同位置所有球员中也可以排到首名。

2016~17赛季是内马尔在巴萨的最后一个赛季,而在这个赛季中,他也为球迷们贡献了最为极致的突破表演——这位巴西巨星在当赛季的场均过人数达到了5.6次,放眼整个西班牙足坛都是无懈可击的存在。


犀利的突破能力是内马尔安身立命的法宝之一,即便面对各个球队的针对性盯防,细腻的脚下技术仍然足以支撑他完成种种意想不到的操作。而在边路上下纷飞的姿态也能吸引更多的防守注意力,为异侧的梅西创造更大的拿球空间。可以说,正是凭借着内马尔出色的过人能力,MSN时期的巴萨能够在左、右路贡献出同样犀利的进攻,且能够保证极高的效率。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世界足坛并不缺乏过人如麻的好手,之所以其他人无法达到内马尔的高度,是因为内马尔在拥有强大个人实力的同时还有着卓越的场上大局观。


效力桑托斯时期是内马尔职业生涯的一个蜕变期,前期的巴西人也一度沉溺于突破无法自拔,致使往往沉浸于脚下技术,没有办法抬起头观察队友跑位。但随着俱乐部教练的针对性调教,内马尔逐渐摒弃了低头盘带的坏毛病,针对性地开发了自己的场上大局观,增加了威胁球传递能力。

来到巴萨的首个赛季,内马尔将自己多年磨砺的组织进攻能力带到了红蓝军团。在那个赛季,巴西人一共在联赛中献上了8次助攻,可以在同位置所有球员中排名第3位;他还创造了10次绝佳进球机会,可以排在同位置所有球员中的第2位;内马尔的场均关键传球数则高达1.6次,可以在同位置所有球员中排到第3名。


到了16~17赛季,内马尔的助攻数、创造绝佳进球机会次数、场均关键传球次数均可以排在同位置的第1名。均衡的各项技术让这位巴西巨星不但能够贡献高昂的进球数,还能在边路完成种种一对多过人,更能在必要情况下将皮球转移到更加合适的位置上。正是依托于如此均衡的各项技术,那内马尔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在西甲站稳脚跟,并且在梅西等人的帮助下彻底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巨星。


毫无疑问,内马尔的离开对于巴塞罗那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损失。但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红蓝军团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巴西人离开的苦果。2017~18赛季前夕,利用内马尔所遗留下来的巨额转会费,红蓝军团先后以过亿资金买下了登贝莱以及库蒂尼奥两位球星。前者在多特蒙德所展现的过人能力已然世人皆知,而库蒂尼奥更是一度被认为是伊涅斯塔的接班人,巴萨对这位巴西国家队成员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衔接起巴萨的中前场进攻,减轻梅西的组织压力。


但令人遗憾的是,被寄予厚望的登贝莱以及库蒂尼奥始终没能在诺坎普找到自己的巅峰状态。时任巴萨主教练巴尔韦德将登贝莱和库蒂尼奥作为球队两翼的核心成员,但登贝莱较为糟糕的基本功让他虽然有强大的过程能力,但和队友配合的意识远远不足,加之懒散的训练状态以及层出不穷的场外新闻,短时间内巴萨便已对他失去信心。


相比较而言,库蒂尼奥倒是勤奋很多,即便深受质疑,但也勤勤恳恳想要在红蓝军团证明自己。然而,库蒂尼奥在红军一度隐藏的弱点在诺坎普球场完全暴露——作为边锋,库蒂尼奥没有加速突破能力,单兵作战实力完全不足;作为中场,库蒂尼奥技术特点过于单一,虽然有一脚远射实力,但身体对抗能力远远不足,而丢球后的防守实力也难以达到球队要求。久而久之,登贝莱逐渐成为了巴萨的不稳定炸弹,库蒂尼奥则沦为了边缘人,开启了漫长的租借之路。

新援状态成疑,球队的战绩重压又只能由梅西来承担。好在彼时的阿根廷人仍然保持着巅峰的竞技状态,2017~18赛季,巴萨在引进的著名新援表现整体不佳的情况下仍然创造了极佳开局,但依靠梅西肩扛球队前进的模式毕竟已经落伍,待到赛季中后期油尽灯枯,种种问题便完全暴露。最终,那个赛季的红蓝军团仍然顺利夺得了西甲冠军,但在欧冠中则遭遇了耻辱之战——1/4决赛面对罗马,巴萨在首回合4:1大胜的情况下次回合0:3惨败,惨遭翻盘。


赛季后期,巴尔韦德开始针对性地减轻梅西负担,一方面重新开始调教登贝莱与库蒂尼奥的战术作用,另一方面也给予梅西一定的轮休时间,希望球队能够通过整体战术的变化代替阿根廷人在场上的某些职责。但从总体效果来看,梅西对于巴萨所带来的进攻帮助仍然不可获缺,库蒂尼奥等人技术上的缺点太过明显,往往会在防守球员的针对性干扰下失去作用。

在此背景下,巴萨只能无奈再度祭出“钞能力”——为了填补梅西的战术空间,红蓝军团再度花费巨资引进了格列兹曼等人。


作为梅西时期的最后一搏,巴萨引进格列兹曼其实有着多方面的深思熟虑——首先,法国人已经有了丰富的西甲效力经历,对于西班牙足球的风格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因此似乎能够更加完好的融入巴萨的战术体系;其次,即便在素来不以进攻擅长的马德里竞技,格列兹曼在进攻端的衔接作用也有目共睹,作为法国国脚既可以像中锋一样攻城拔寨,也能像前腰一样组织调度,似乎是代替梅西战术作用的合适人选。


其实总体来讲,如果将格列兹曼的巴萨生涯完全定义为失败,是不太妥当的。首先,如果以巴萨高层对于他的要求作为评判,格列兹曼效力球队期间的确完成了登贝莱、库蒂尼奥无法完成的工作。他可以在中场起到一定的组织衔接作用,也能在必要时候为球队攻城拔寨——首赛季他就已经代表巴萨打入了15球、20~21赛季更是完成了单赛季20球12助攻的数据,虽然低于人们预期,但已经算不上“水货”了。

但之所以双方仍然不欢而散,笔者认为更多原因还是在于与梅西的球路冲突。众所周知,效力马德里竞技时期,格列兹曼是当之无愧的进攻核心,尽管西蒙尼不是一位强调控球率的主旋教练,但仍然会在进攻时给予格列兹曼自由的拿球选择,无论是长传转移还是小范围渗透都是格列兹曼的拿手好戏。


来到巴萨,情况则发生了一些改变。梅西是当之无愧的绝对核心,其标志性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拿球权,这无疑与格列兹曼的战术特点发生冲突。为了调整战术模式,格列兹曼不得不舍弃大量控球权,逐渐转变为一名纯粹的左边锋。与此同时,由于巴萨的主教练对他施加了许多的防守任务,使得这位法国球星常常陷入防守重任无法自拔,甚至被人调侃为“左边后卫”。

除此之外,从格列兹曼职业生涯的具体位置来看,最适合他的其实还是右路和影子前锋位置。令人遗憾的是,巴萨并没有办法满足他的战术需求,只能将其安置在左路。如果单纯从边锋的角度来说,格里兹曼缺乏登贝莱的速度和突破,也没有那么高超的威胁球传递能力,失去了他赖以生存的控球权,就越来越泯然众人矣了。


除了边锋位置的种种调整,巴萨在中锋位置的布局也已经早早展开了。巅峰时期的苏亚雷斯是世界足坛最为顶尖的中锋,不仅能够在中路攻城拔寨进球如麻,更能和梅西形成同种小范围配合,甚至来到边路帮阿根廷人拉扯空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苏亚雷斯的竞技状态不可避免受到影响,首先他的活动区域大范围减少,类似于巅峰时期频频拉边的举动已经越来越少,而更多可以被理解为一名单纯的“吃饼前锋”。

苏亚雷斯的状态下滑困扰巴萨高层多年,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俱乐部也引进了不少替补中锋,希望分担乌拉圭人的压力。但从更加广阔的角度来看,顶级中锋不愿在巴萨甘打替补,但平庸中锋又无法弥补苏亚雷斯的战术作用,巴萨在这个位置缺乏合理的人员补强,更多时候还是要依靠老将苏亚雷斯扛起大梁。无奈之下,红蓝军团只能转变思维,一方面寻找一些即插即用的中锋好手,另一方面也适当降低要求,希望新中锋能够更多承担工兵职责。


在此背景下,布莱斯维特以及博阿滕得以进入红蓝军团的视野。当初仅仅作为苏亚雷斯的替代品引入,布莱斯维特的数据自然难以和乌拉圭人相媲美,但勤勤恳恳的比赛态度以及恰如时机的进球表现让他能够征服巴萨球迷的心,时至今日仍然留在球队。由于伤病问题困扰,本赛季的布莱斯维特出场时间很少,但在为数不多的出场时间中仍然完成了2球1助攻的不错表现,这样的数据似乎得以支撑他继续留在诺坎普球场。

总而言之,巴萨对于三叉戟的改造虽然步履维艰,但在梅西离开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虽然替代品的成色远远比不上当年的MSN,但至少不会像当年的亿元引进一样血本无归。


哈维的到来掀起了巴萨改革的先风,作为巴萨青训的杰出代表,哈维虽然没有顶级豪门的执教经验,但在提拔年轻球员方面有独到之处。巴萨看中了他在卡塔尔联赛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亦希望哈维将属于巴萨的DNA带回到诺坎普球场。

来到球队,经过短暂的战术磨合,巴萨重新立起了传控足球的大旗,哈维也专注于从青年队提拔一些年轻球员,并且对于一线队中的年轻小将加以针对性辅导。在他的帮助下,佩德里、法蒂等年轻球员对于场上局势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在接下来的诸多比赛中都奉献出远远高于同年龄段的成熟发挥。


也正是得益于哈维的强大影响力,巴萨的引援目标也越来越贴近实际情况。无论是费兰·托雷斯还是狼队的特劳雷,与西班牙足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愿意在巴萨困难的时候施与援手。当然了,得益于巴萨多年来的出色影响力,阿尔维斯等老将也愿意在关键时刻放下身段,接受低薪资,重返球队“义务劳动”。


除此之外,哈维抓住契机,也以极低的代价引进了类似于奥巴梅扬等已过巅峰期、但仍然可以发光发热的优秀球员。这些球员虽然年龄已大,但完全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巴萨带来帮助,同时以老带新的战术策略也符合多年来巴萨的发展思路,无论对于战绩的提升还是年轻球员的培养都有许多好处。

在具体的战术方面,除了继续坚持传控打法,哈维也巧妙适应足坛战术的新潮流,在不同局面下拓展了不同的战术思想。吕克·德容虽然一度被诟病为水货,但在度过磨合期逐渐展示出作为柱式中锋的不错支点作用,尽管已经离开了巴萨的主力阵容,但在有限的替补出场时间仍然可以简化巴萨的进攻流程,甚至可以作为破密集防守的一大法宝。

【结语】

漫漫长路,不仅需要巴萨球员协力前进,亦需球迷们互相体谅。如今的红蓝军团处于队史的低谷期,梅西的离开让他们的战术经历地震式动荡,但功勋球员哈维的到来又给球迷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无论是战术的调整还是人员的引进都让巴萨退去了科曼时期的迷茫,似乎在万般黑暗中找到了前进的曙光。


三叉戟的改革是巴萨近些年来的一个缩影,俱乐部管理层的混乱让球队丧失了不少宝贵的资金,但战术策略的及时调整也让巴萨得以在赛季中期扭转乾坤。如今红蓝军团在争四的道路上重新掌握主动权,在欧联杯中也顺利淘汰强敌那不勒斯,愁云惨淡之中透露出新的曙光,这一切不仅要得益于俱乐部战术策略的正确调整,亦离不开哈维的潜心耕耘。

足球话题区欧联1/8决赛对阵出炉
发布于江西阅读 6954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