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屋·原创】巨头篮球到底要怎么打——76人vs骑士
从开局你就能发现骑士对这场比赛的重视:
开局骑士防守端就摆一盯四联,不仅如此,他们还对76人的常见招式做了针对性部署:
当哈登想要启动帝灯挡拆时直接换防拆解,继续保持一盯四联的阵型,
而恩比德想要在低位启动单挑时,他们会把另一个——骑士至少摆两个机动型内线——内线球员轮转到恩比德身边,然后夹击,就像这样:
这球乐福原本站四联的高位,看到恩比德拿球后指挥队友轮转,把他自己轮转到四联位的低位,顺利夹击。
那阵型摆出来了,对76人来说问题就来到了该怎么破。
从原理上说,一盯四联和普通联防的区别在于有一个点是游离在联防体系之外的,这就意味着其他四个人要覆盖三分线内的所有区域,由于NBA三分线远,所以哪怕是五个人也不容易覆盖全部(这也是联防始终没法在NBA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更何况四个。
所以破一盯四联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攻击内线,迫使联防回收后再分到外线,然后是直接投还是继续突分就随便了。
讲究的点在于该如何攻击内线。
76人常用的方式时恩比德低位吸引收缩后分出去找三分。
效果如何基本上看当天外线群的手感。
再说76人的防守端,还是常规的防守策略,防挡拆恩比德沉退护框,挤过还是绕过视情况而定。而对于骑士外线核心加兰,自然是用塞布尔招呼。
但塞布尔有点迷失在了骑士层层叠叠的掩护里。
这也是所有外线大锁的问题,一对一防守很棒,但是对面可以叫掩护。
加兰锁不住,加上骑士连续利用体型优势切内线,恩比德多少独木难支。而另一端对手的防守策略看起来很对路子,情况似乎很是不利。
但是76人没有溃,靠的是恩比德无视夹击,
骑士有理论上的夹击资源,但是由于顶防的无论是阿伦还是莫布利都顶不住第一下,所以夹击不是每次都有用
以及哪怕哈登和恩比德被拿掉了挡拆选项,还是可以靠各种小手段来带动球队。
马克西和哈登做的Miami配合,再加上上线大帝的stagger-roll,三星(至少这场马克西也算)连线,总能出机会。
下半场两边的整体策略没什么变化,毕竟这只是一场常规赛,你不能指望教练在中场休息时在战略上有什么太大的调整。
而76人能反超的根本原因是外线手感的持续上升(也和拿上了更多的射手,比如尼昂有关系)其实上半场76人的三分命中率是40%,已然不低了,只是在骑士53%的三分球的对比下显得不太好。
下半场骑士的手感回落到平均水准,而这回一度飙到五成命中率的变成了76人。
再加上双星的单挑,76人在进攻端站稳了脚跟。
两队就这样僵持到了第四节,而这时候骑士之所以没法成为顶层球队的根本问题就出现了:他们有一堆20%使用率的球员,打的是时下流行的全民皆兵。但是关键时刻能依赖的稳定手段除了加兰的挡拆以外就不剩什么了。然而,加兰是一个能以58%TS吃下26%的使用率的全明星球员,但也仅此而已,他做不到在关键时刻无限吃球权。
骑士的进攻停滞了一阵子,而不巧的是这时候马克西连得八分,除了一个快攻空篮以外剩下的两个三分骑士都有好好防到。当然,在NBA防到位了还进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这个时间点对骑士来说很糟糕。
半节球,领先6分,这对于双星托底的76人来说是比较稳的局面,毕竟和那边的骑士不一样,这边有两个球权怪物。。
最后一刻一人一个无语式得分扑灭了骑士最后的反击。
至此,比赛就交代了。
然而,下半场帝灯挡拆几乎没有出现——上半场的尝试发现效果一般。
实际上,哈登来到76人的第一场球对阵森林狼,虽然比赛过程被大比分给盖住了不少,但是在上半场森林狼进攻断电之前,他们的活力夹击延误是给帝灯挡拆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的。
这场球骑士用另一个花式同样拆解了这组“理论上无敌”的挡拆组合。
当然,哪怕帝灯挡拆从比赛中被拿掉了,76人还是挺强的,这场球就是例子。
76人外线不稳,第三点的马克西还未稳定触及全明星水准,但有两个超星托底,不说直接收走比赛,但总能拖到其他人回暖。就和这场一样,看似赢在了第三节外线群的回应球和马克西33分的carry表现,但无论对面的骑士攻势多凶,始终让76人留在比赛里的还是哈登和大帝。
只是如果没有了这一组“天作之合”,76人就落到了巨头型球队的标准模式,而巨头型球队,也不是每一支都能夺冠的。因此,留给76人的问题还是有一些的。
行云流水铭
· 湖北相比投篮不中,我对黑哨和笑话咬牙切齿!
凌户笙
· 福建这场球骑士用另一个花式同样拆解了这组“理论上无敌”的挡拆组合。当然,哪怕帝灯挡拆从比赛中被拿掉了,76人还是挺强的,这场球就是例子。但无论对面的骑士攻势多凶,始终让76人留在比赛里的还是哈登和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