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读书分享——《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avatar
关注

写的都是书本的原本内容或者是归纳,带括号的是自己的想法。

第六章 从众

第二节 什么是经典从这研究

第三个实验: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实验考察的是当权威的要求与道德的要求相抵触时会发生什么行为。

内容:两个人来到耶鲁大学心理实验室参加学习和记忆的研究,研究者穿着白色大褂严肃的解释这是一项有关惩罚对学习的影响研究。研究者要求其中一个人教给另一个人一组成对出现的单词,如果出错就要对其进行惩罚,惩罚就是实施逐渐增强的电击。学习者是研究者的同谋者,被放在另一个房间。教师在体验一次轻微电击后,看着研究者把学习者绑在椅子上,并在手腕上绑上电极。而后教师和研究者回到主房间,教师坐在电击发生器前,仪器上有一排开关,15v到450v,写着轻微电击、强电击、危险高压电击等等。研究者告诉教师,学习者每答错一次,就调高档位实施电击。随着电击增强,学习者越来越痛苦,教师这时就会询问或者请求停止实验。为了使实验继续,研究者采用口头鼓励,命令的方式要求继续。

米尔格拉姆对110人描述这个实验,这110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在135伏处会不服从命令。米尔有要求他们对其他人进行估计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人期望他人使用电击的最强开关。然而,当米尔用不同职业的40人进行实验时,有26人一直进行到450伏。所有进行到450伏的人都服从了命令,继续接着又做了两次进一步的实验,直到实验者喊停。

虽然,这些作为学习者的同谋没有受到任何电击,然而有些批评说,研究强迫被试违背自己的意愿。许多教师体验到极度痛苦。流汗、颤抖、咬嘴唇或者爆发神经质大笑。(产生了不协调)

米尔发现有四个因素影响服从:受害者的情感距离、权威的接近性与合法性、权威的机构性和不服从的同伴参与者的释放效应。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很容易贬低远离自己的人或失去个性的人。对于个性化的人更富有同情心。

刽子手用布蒙住受刑者的头。

(贬低远离自己和失去个性的人,那么更好的说服自己伤害他们,因为他们贬低他们给自己心里一个声音,他们本来不就是这么贱吗?以给自己之后的行为一个解释和理由。)

(所以部队的新兵入营后,都会收到老兵来自人格的贬低,有利于新兵被管理,也更好的让老兵们更好的管理)

命令的发出者在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性和权威性约大,越会增加服从率。

下属执行上级的命令,许多时候在接受命令的情况下,只是遵从这么一个熟悉的脚本:上级命令,下级服从,而不会考虑这件事情的正确与否。

(战争中士兵伤害平民、士兵烧毁房屋,特别是在群体中,那种狂热、紧张的情景之下,不由自主的就会执行命令)

日常生活中,有机构作背景的权威易引发社会效应。

(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公告)

群体影响的释放效应:在有人做出反抗的表率后,接下来的人更容易做出模仿,做出反抗。

阿施和米尔的实验,都揭示出服从先于(我认为是高于,因为毕竟被试还是有心里冲突的)道德认识发生,就强制人们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言,他们都成功了。

军队训练士兵拒绝服从不恰当、不合法的命令来训练士兵的绝对服从。

这些实验也证实,外界影响作用超过内在信念,态度便无法决定行为。实验中,强有力的社会压力超越了力量较弱的自己的道德、受害者的抗争。在受害者的抗争和研究者的命令的权衡中,在希望避免造成伤害和希望自己服从成为一个好被试的思想斗争中,级大多数人选择了服从。

登门槛效应,被试在听到学习者第一次呻吟时,已经顺从了5次了,接下来只有稍微极端一点点的行动,被试便更容易有行为惯性服从惯性,在进行到330伏时,已经是22次的服从了,被试早已降低了不协调。此时,他们的心态也已经改变。

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理倾向可以彼此影响互相促进,有时还是螺旋上升的。

纳粹德国早期训练党卫军官,候选人一定是对权威服从和顺从的人,有这些倾向后,还要逐渐培养,通过参加搜捕队,殴打囚犯,观看拷问过程,亲自动手拷问,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残暴的法西斯。

(所以,有个性对个你自己个人来说,是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但是对于体制内,对于一个组织的管理制度下,你是刺头,只要有一点点反抗的倾向,那么就给你打下烙印,失去一开始的资格。但这样的人,或者这种资格,也只是作为一个听话的手下的资格。只要你走上去、有话语权,你的个性就是你的亮点,不然,你的个性很可能就是你的累赘。)

只要有一次反抗或顺从的行动,行为就会形成一种态度,随后态度又影响行为,行为又反过来增强态度。

没有明文规定的规则(道德)指导着公从的行为。

邪恶有时来自于社会(群体、环境)力量,情景有时会诱使普通人赞成谬误或向残忍屈服。

(所以,在社会舆论一边倒时,总会有那么几个理中客站出来,不管他们是不是符合我们的普世价值观和道义,他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在相反条件(大众舆论被误导)下,一言堂,没人破窗,没人吹哨的情况出现,再不济他们也让世界更加精彩不是吗?)

分散工作时,邪恶似乎更容易进行。

(那些犯罪团伙中,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多大危害,他们很可能只是负责一个很小的内容,在他们眼中不构成危害的内容,但是他们还是从犯)

对邪恶的听之任之常常日积月累,尽管自己不是有意识这么做。拖延同样是对自我伤害的无意识放任。

基本归因错误:人们总是倾向于强调并放大个人个体的影响,而忽略了社会环境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人们更多的总结,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

人们可能认为,纳粹集中营的军官都是恶棍,但是他们在一天辛苦的工作后,会欣赏音乐,有较高的学历,还会孝敬父母,关爱家人。

(不能够二极管的看人,事物不是非黑即白,人更不是,应该就事论事,就事分析。)

善良的人们有时也会堕落,他们因为要改变不协调的现状,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合理化的归因。

虽然实验室的从众情景与日常生活明显不同,但是假定的是实验室中的心里活动过程与日常生活中的是一样的。

从点燃一根火柴的简单事件概括到复杂的森林大火,必须非常谨慎,但是点燃火柴的可控性实验可以看到燃烧的本质,而不用为了研究燃烧每次都点燃一场森林大火。








发布于山西阅读 6673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