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人血的纪录片?你可知道纪录片曾经天生虚假

avatar
关注

 你看过纪录片嘛?在你印象中什么才是纪录片?你认为纪录片可以是动画嘛?

 大部分的jr兄弟估计第一时间想到纪录片,应该都是那种《动物世界》或者BBC那种,充满了人与自然的融合的纪录片…或者是《大号的我》或者《美国工厂》那种关于各种社会实验或者社会分析的…似乎这些都是一尘不变的,说教似的,猎奇似的,在给予观众知识的。

 但是其实纪录片并不是这样一尘不变的,同时很多纪录片甚至对于观众来说,是很难接受这是一部纪录片的…比如戈达尔那种完全堆砌情绪的《电影史》系列纪录片,亦或者《德国之秋》这种具有剧情方向的纪录片,亦或者瓦尔达那种纪录实验…其实对于观众来说很难得到接受。

 纪录片,到底什么是纪录片,是真实记录生活的是纪录片,还是要展现某些片段的才是纪录片,亦或者纪录片只是某些人歪曲真相的把戏?

 在《和巴什尔跳华尔兹》这部标榜动画纪录片的电影上映以后,这个问题曾经在全球广泛被讨论。纪录片的定义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变得模糊不清,需要重新去定义。

 试想,如果你看到的一个动画片,你是否可以做到把他与事实上的真实联系在一起?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是很难的。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假定,本身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场景根本不可能从现实中找到。而这个特点似乎也与纪录片所要的真实完全违背了,连场景都不是真的,又如何去说这是一个纪实的电影呢?如果我虚构一部分历史,然后用动画的形式去创作,那么是否这也应该是一个纪录片呢?

 no,no,no…

 纪录片从来不是真实的象征,纪录片最早的电影是哪部?是一部吃人血馒头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可能很多没看过的老哥不了解…这部纪录片,也就是《港囧》里面小舅子包贝尔演的那个傻子所遵从的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做的…这部讲述因纽特人的电影里面,因纽特人充满了原始和落魄,用鱼叉捕鱼,冰屋里面住宿,像傻子一样和白人交易…就仿佛在拍一个原始人一般。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纳努克早就已经用枪捕鱼了,冰屋盖了一半,然后一家老小就在没法遮风挡雨的半个冰屋里面冻着,只为用更好的采光给导演拍居住的效果,为了迎合导演的拍摄需求,纳努克低价卖掉了自己的猎物,显示出自己的痴傻,然后也因为拍摄,没有储存足够的食物,在转过年的时间,活活饿死了…

 如果真的要说,其实纪录片从一开始就是吃着人血馒头起家的,靠着拍野人的噱头赚个盆满钵满…

 同理,像国内徐童这种,假装朋友去找特殊服务人员,然后拍下内容,不经过同意就曝光的,也不尽其数…人血馒头,在纪录片行业,几乎比比皆是…徐童得奖的时候,是否听到过那个女孩从良以后家里人发现这个电影,最后被家暴,被欺凌的故事?

 所以纪录片到底哪里真实?英国的纪录片从一开始就是很标准的政治歌颂片,美国的纪录片更是很多屁股歪的离谱,那些津津乐道的比如麦当劳抨击片《大号的我》,也是屁股歪的很…

 是不是现在兄弟们突然疑惑了?那这些都这么样子了,为什么还需要纪录片?

 因为纪录片需要的,不是真实,不是事实上面的绝对真实,不是一对一的真拍…当然,我们需要史料,我们需要记录历史,所以总需要有人去拍摄那些事实。

 但是纪录片不需要,在谢尔盖·爱森斯坦的观念中,“对于我来说一部电影使用什么手段,它是一部表演出来的故事片还是一部纪录片,不重要。一部好电影要表现真理,而不是事实。”…纪录片虽然本身出生在罪恶中,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纪录片是开在罪恶中的美艳之花,或许本身纪录片导演是不道德的,是败类,是人渣…或许纪录片本身是虚假的,是不真实的。

 但是,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是在虚假中,片刻的时代真相,是在黑暗中,片刻的光明。是某些人对于世界的观点,是某些事情的看法…

 真实应当是一种精神,而不是苛求于纪录方法。他们的不道德是为了未来的人可以看到真相,他们的人渣是为了未来更少的人成为人渣…或许这才是纪录片的意义。

 让观众得以抛弃对已有真实事物的刻板印象,让观众去感受影片传达出来的观念的真实性,这才是这些纪录片不道德创作者,负重前行,本身的意义吧。

 day 19 纪录片 我最喜欢

影视区30天挑战第3期
发布于山东阅读 84432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闲人电影

· 陕西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咸湿》,黄霑拍的,讲香港色情史的🐶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劈啊劈啊地

· 辽宁

你不说我确实不知道,原来这是包贝尔拍的啊?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