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想看
虎扑JR0554185756
· 湖北战略意图从来都是提前判明的。安禄山称帝后,确定了东、西两大进攻目标。西进目标是国都长安,目的是彻底摧毁唐朝;东犯目标是中原睢阳,目的是卡住运河,扫荡江淮。为达成两大战略意图,安禄山才派遣其子寇潼关,派重兵东进攻大运河通济渠之侧的雍丘、睢阳等地。张巡也不是只守了睢阳,雍丘、宁陵一线的战事都能判断敌军用兵方向。而他对城池的弃守,也是以最大程度遏制敌军战略意图达成为参照。比如雍丘,天宝十五年(756年)一月,叛军将领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谯郡太守杨万石投降。张巡率吏民大哭于真源县玄元皇帝祠,然后起兵抗叛。并与单父尉贾贲一起进攻雍丘,迫使已投降的令狐潮弃城逃走。二月,令狐潮又率领叛军一万五千人返回雍丘,而城内唐军不过三千余人,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张巡身先士卒,“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在贾贲战死的情况下累计杀伤近万人,迫使令狐潮退兵。三月,令狐潮会同叛军李怀仙、杨朝宗等率兵四万蜂拥城下,张巡乘敌不备,亲率一千人冲阵,敌军再溃。敌军围城后,他大小数百战,带甲而食,裹疮复战,一直坚持到十二月。由于令狐潮、李庭望等历经终年屡攻雍丘不下,遂改变作战方针:由强攻变为围困,在雍丘城北另筑杞州,屯重兵于城内,以断绝雍丘张巡的粮饷运输线。在张巡坚守雍丘将近一年时,中原东部地区的鲁郡、东平相继陷于叛军,济阳太守高承义献郡降叛,虢王李巨由徐州东走临淮。面对这种局面,继续守雍丘已经难以最大程度阻遏敌军,张巡主动放弃雍丘,出兵宁陵阻击叛军杨朝宗部,并大破之,斩首万余级。也是因为这一波次抗敌的成功,他才被任命为河南节度副使。安禄山第一波次南下失败后,才有安庆绪杀父于757年正月,派尹子奇任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进攻。等到张巡放弃宁陵守睢阳,这已经是第二波次敌人进攻了。以张巡的战略眼光和临阵战力,他不是只会被动坐困孤城的人。死守睢阳而不放弃,实在是因为这是他认为必守的关键城池。当时的翰林学士李翰也分析过张巡的意图:“巡退军睢阳,扼其咽颌,前后拒守”,以致叛军“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若无巡,则无睢阳。无睢阳,则无江淮。”你说张巡于国于民无益,只说明你战略分析判断有问题。

虎扑JR0554185756
· 湖北作为地方官,张巡清正廉洁,业绩显著;作为将领,他善用兵法。他坚守雍丘,转战宁陵,力保睢阳,牵制了叛军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地方的平叛斗争。在著名的睢阳保卫战中,他率孤军坚守,以死报国,不仅保全了江淮,保证了大唐平叛的物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叛军的西进与南下,而且为唐朝调整战略结构、扭转战争局势、组织平叛斗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张巡在保卫睢阳时所表现出来的神勇、智慧、大义与决绝,都是列于史册与岳武穆、文天祥相较而毫无愧色的。忠臣已去,但其殉国的精神时时感召着后人,激励着后人,鞭策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