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动作演员背后的男人们——《龙虎武师》

avatar
关注

 如果让我真的明确说一个武打演员作为我的心头好,可能太难为人了。

毕竟我爱李小龙那桀骜的动作,拳拳到肉的真实感。我爱成龙那幽默的武打,仿佛真实打架一样的痛觉。我爱甄子丹那中外结合的风格,大开大合,十分好看。我爱洪金宝,肥硕的身子依旧可以灵活的仿佛一只猴一般的动作。

 所以这一篇,与其写写某个武打明星,不如写写,那个璀璨的时代,那个可以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那个时代背后,默默付出的,龙虎武师们。

 谈到龙虎武师,大家估计想到的肯定是去年那部纪录片,关于武打电影,武行的纪录片—《龙虎武师》。不过因为版权问题,其实这部不是特别全,所以我们先从他们没有讲到的邵氏,乃至他们的老祖宗,上海的电影和更早的京戏说起。寻根朔源,寻找武打片的由来…

 我国电影的开端和其他国家从魔术从摄影从马戏这些慢慢转向戏剧再独立出自己的电影语言不一样,我们国内自产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是谭鑫培大师的著名京剧力作…

而后在电影从北京逐渐过渡到上海的过程中,京剧也一直是同时期电影的主力,这股风潮到了后来新中国成立,北影厂拍了祝福,才慢慢由故事片取代了这些戏剧片。

 所以我们的电影跟就扎在戏剧上面,我们的电影自始至终都有着戏剧,尤其是京剧的那么一模韵味。相比于务实的刻画,我们的电影总会有一些留白。相比于古板的三一律三幕剧,我们的电影总带有着浓烈的节奏感,韵脚十足。相比于那些固定的场景,虚假的戏剧,我们的电影总有着说不清的动感,从火烧红莲寺一直到这几年的怒火重案,充满了力量。

 而这些优点,也成为了我们能够拍摄武打片的萌芽,也就成为了武打片发展壮大的温床。不同于巴赞笔下如同雕塑一般,造神的西部片…我们的武打片,武侠片,本身是西皮二黄,是流动的脸谱,是将神变成人,是侠客,是自由自在的人。

 那么这些侠客精神,这些与西部片同期出现的类型片—武侠神怪片,本应该在大陆,在上海大放异彩,又为什么会在香港,这个历史没那么悠久,没有京剧基础,且没有这些精神的地方大放异彩呢?

 兄弟们可以看一下我这篇之前写的关于导演代际关系的帖子,具体就不去赘述了(因为这块涉及了几乎二战和解放战争,也涉及了中国电影的三条派系的演变,单出一个帖子才能写完,正好之前写过这块),只说一下这块的变化历程。

https://bbs.hupu.com/47151568.html?is_reflow=1&cid=&bddid=&puid=&client=da4d417ebd16bb34

 因为1927年某次流血事件,《火烧红莲寺》作为文艺界的代表,作为新老文化的传承,共同发声,将人们的情绪推向高潮…于是常凯申在面对大量这样的文化激荡观众情绪的时候,一纸禁令,开始了对这些文艺界的新老人们开始了围追堵截。

 为了在夹缝中生存,也因为战争逐渐波及大陆,于是第一批电影人才和戏剧人才合流,陆陆续续去往了香港,来到了被当时英国庇护的安全区(所以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本身就是同根同源,本身来说其实张彻他们就是大陆的第三代导演这些,也是有师门传承这些的)…于是,中国电影,这个二十年代在全世界都喊得出名字的地域电影,开始在香港大放异彩。

 而后,香港电影开始了一个大融合时期,也可以叫做前张彻时期🐶,这个时候的武侠,武打,依旧是神怪性质的,依旧充满了各种浓厚的戏腔小调。京剧在香港没有出路,于是京剧的各种角开始了融入电影行业,也使得香港电影开始有了自己的雏形:节奏感,扎实的演技,剧情多出自老派那些京剧或者各类志怪小说。

 直到,两个人横空出世…张彻和胡金铨…一前一后,一阳一阴,一刚一柔。彻底将京剧,粤剧,电影,乃至舶来品话剧,以及福特的西部片,黑泽明的剑戟片这些融合在一起。张彻拍摄的,硬桥硬马,追求拳拳到肉,融合的是京剧的大开大合。胡金铨拍摄的,仿佛空山新雨后,意在七分,拍得三分,深得京剧的留白之法。这个时候,京剧的那些武生,也开始逐渐起来: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罗莽…

这个时期,武打片,武侠片,成为了香港的主流。但是 依旧还是很戏剧,而且也还没有离开香港,没有走出国外。

 直到李小龙名震全球,这个积累了五十年,背后是中国前年文化背景的武打类型,彻底走了出来。除了李小龙硬桥硬马的功夫,潇洒的个人魅力。武打片能够征服世界,还有着京剧那些舞台张力和节奏感带来的全新刺激。不同于雕塑一般的西部片,武打片每一下挥拳都仿佛在演奏一首圆舞曲,充满了韵律。

 于是,自李小龙始。成龙改良了原来的围绕式打斗群戏,让节奏感更加加快,更具有真实感。

袁和平带来了遮挡和狭小空间的腾转挪移,以及武器的创造性:全世界只有我们国家的武打片可以做到,随手任何的板凳,瓶子,鞋子,刮胡刀,啥东西都可以作为武器,提高了美感。

 刘家良则是追求拳拳到肉,将传统武学和戏剧结合,把暴力和美更好的融合。

 甄子丹更是融合自由搏击这些外来击打技术,让传统武学更具有现代感。

 于是,武行伴随着这些角的出现,也逐渐兴起。武师从京剧中不算特别突出的部分突然重要了起来。龙虎武师,就是对这代人最好的诠释。由各大名角牵头,各个武行的成员去研究,将武打越来越深入骨髓,让电影的节奏脉络,可以围绕这些去运动,也就才有了我们看到的这些好的武打片。

 而我们能看到这些好片子,我们不止要感谢这些名角,还有那些,还有那些从上海颠沛流离来到香港的京剧武行,那些在电影中拼死拼活的武行班子,那些在为了每个动作反复扣细节的幕后人员。

 他们留着京剧的血,留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着我们的文化积淀。向世界说中国,向我们说文化。

 当前武行,武师,乃至动作片的颓势,其实不是说他们要被淘汰了,就像现在好莱坞依旧爱吃史泰龙的那些电影一样…电影依旧没有被淘汰过…只不过是目前武师价格过高,动作团队不是正常剧组请得起的。风险太大,目前法律比以前更严格,不好出了事情当无事发生…所以武行,所以武师,都暂时沉寂了。

 等他们找到方法,找到思路,找到可以迎合时代对于人权的保护的时候,相信,龙虎武师们,会继续带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就像西部片之于美国,剑戟片之于日本,武侠片,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day 21 喜欢的武打明星




影视区30天挑战第3期
发布于山东阅读 10806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三首刑天y

· 上海

香港武打片那个时候的辉煌真是这一群人拿命拼出来的

亮了(18)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