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和烧烤的必备-----啤酒产业链
炎热的夏天又要来临了,啤酒也将会迎来销售高峰,啤酒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有的国家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在德国,除出口啤酒外,德国国内销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辅助原料。
啤酒(Beer)是一种以小麦芽和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经过液态糊化和糖化,再经过液态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
啤酒的酒精含量较低,含有二氧化碳、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低分子糖、无机盐和各种酶。其中,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很易被消化吸收,在体内产生大量热能,因此往往啤酒被人们称为“液体面包”。1L12°Bx的啤酒,可产生3344kJ热量,相当于3~5个鸡蛋或210g面包所产生热量,一个轻体力劳动者,如果一天能饮用1L啤酒,即可获得所需热量的三分之一。
相信大家看过见过啤酒,但是对于它的产业链却知之甚少,下面我们就来仔细介绍一下啤酒的产业链。它是经过怎样的步骤才来到了我们手里!!
一、产业链
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中游为啤酒的种类,下游为消费渠道,最后到达终端消费者。
啤酒产品主要原材料有大麦、大米等,麦芽受产地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如果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将可能影响一些公司的经营业绩。随着主要啤酒厂商在全国市场设厂布局,以及外资厂商在中国加大投资力度,啤酒行业竞争将增大。
资料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
二、上游分析:
1.小麦
数据显示,我国小麦产量由2016年13318.83万吨增至2020年13425.00万吨,我国小麦产量走势平稳。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可达13490.37万吨。
我国春节前成交的政策性小麦陆续出库,储备小麦轮出即将进入高峰,国内小麦供给充裕,但小麦饲用消费旺盛,支撑价格稳中趋强。2021年2月,最低收购价小麦保持每周400万吨左右的投放量,累计成交量523万吨,较1月份下降57.3%。春节假期过后,面粉迎来需求淡季,面粉企业开工不足,黄淮地区企业开机率49%,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面粉企业库存较为充足,购粮意愿不佳,国内小麦价格稳中略跌。
2.大麦
大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植作物之一,具有食用、饲用、酿造、药用等多种用途。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全球大麦产量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走势,2019年大幅增长,产量达到15679.9万吨,同比增长12.33%。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全球大麦产量可达19121.9万吨。
3.啤酒花
啤酒花是桑科,葎草属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枝和叶柄密生绒毛和倒钩刺。啤酒花为酿造啤酒的原料。在啤酒酿造中,啤酒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显示,啤酒花价格也自2016年开始逐年轻微上涨,价格浮动变化稳定,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啤酒花的价格将达每吨31075元。
三、中游分析:
1.产量
由于成本上涨明显,啤酒行业薄利多销的模式受到较大挑战,小微啤酒生产厂难以平抑成本端压力,大企业虽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产量仍然有所下滑。啤酒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20-50岁,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20-39岁消费群体人数减少,叠加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消极影响,成为我国啤酒产量下降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2021年1-3月国内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合计821.99万千升,同比增长50.66%,我国已连续2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啤酒也是国内第一大消费酒类,市场普遍认为啤酒产量已经进入稳定期。
2.销售收入
我国啤酒销量遥遥领先,远超全球其他啤酒大国。我国啤酒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20-50岁,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20-39岁消费群体人数减少,叠加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消极影响,成为我国啤酒行业2018年市场规模下降的重要因素。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近两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021年我国啤酒销售收入将达到1794.9亿元。
3.行业集中度
成本挤压下,供给格局更加固化,寡头集中度提升明显。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一方面是并购增加了龙头企业的收入,另一方面则是行业去产能导致的小微企业退出。我国啤酒行业发展阶段从分散走向集中,实现手段为一步步的并购整合。而行业集中度发展到现阶段,各大啤酒企业均以实现了以一个或多个区域市场为利润池,行业“长尾”部分的产能并购意义减弱。目前啤酒行业格局并非分散,而是愈加集中,未来将强化“军团化发展”的特征。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行业集中度将达到88.8%。
4.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啤酒市场主要品牌为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以及嘉士伯,5大品牌合计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行业集中度较高。5大品牌以外的中小品牌瓜分剩下近30%的市场份额。
四、下游分析:
1.消费量
从消费量来看,人均消费量的变化是影响啤酒行业产量的重要变量,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逐渐下滑,啤酒消费量也随之减少。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啤酒消费量为3826.4万千升。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啤酒消费量可达3856.6万千升。我国啤酒行业经过近两年的出清,产销量已有较大幅度的下滑,未来总体需求端预计将保持平稳,进入存量时代。
2.消费渠道
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啤酒行业的商业模式也有所改变,渠道改革成为行业高端化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来看,啤酒厂商的渠道升级主要呈现出两大趋势:经销商赋能及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按照销售终端的不同,啤酒渠道主要分为现饮和非现饮两类。2020年现饮渠道受疫情影响占比有所下降,预计现饮和非现饮占比分别为48.6%、51.4%。现饮渠道多销售中高端产品,具备较高的门槛和溢价水平,而非现饮渠道主要销售中低端产品。因此,啤酒行业高端化的结构升级将主要集中于现饮渠道。
3.消费场所
数据显示,家是最大的啤酒消费场所,消费者在家喝啤酒的频率也呈上升趋势。77%的消费者表示,过去四周内在家里喝过啤酒,大大高于餐厅(56%)和酒吧(25%)的比例。
五、重点品牌分析
一、雪花啤酒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从一个很少被人提起的单一工厂(沈阳啤酒厂)如今发展成为行业知名企业。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于中国北京。2013年雪花啤酒销量达到1062万千升,连续九年全国第一,成为中国首个销量超千万千升的啤酒品牌,巩固了其作为全球领先啤酒品牌的地位。如今的雪花啤酒以中国啤酒市场23%,世界啤酒市场5.4%的占有率傲视群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润雪花占据了将近中国四分之一的啤酒市场,遍布全国的95家啤酒厂,让雪花啤酒在每个城市都有它的身影。雪花是中国啤酒的骄傲。2014年,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公布的全球十大畅销啤酒品牌中,雪花位列榜首。雪花啤酒的气泡适中,麦香浓郁,入口清爽不苦口,也不上头。
二、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一听名字就知道产自山东青岛,公司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1903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命名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后来抗战胜利后1947年,正式定名为青岛啤酒厂。青岛啤酒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8.4%以,排名与雪花啤酒不相上下。
青岛啤酒的品牌历史悠久,也是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之一。2008年抓住机会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让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现在的青岛啤酒早已不是一个地方性的品牌,走出了山东,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全世界!
三、燕京啤酒
燕京啤酒产自北京,1980年建厂,1993年组建集团,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2%以上,华北市场50%,北京市场在85%以上。2015年啤酒产销量达到800万千升,进入世界啤酒前六名,形成世界级的大型啤酒企业集团。燕京用20年的时间跨越了世界啤酒业100年的发展历程。
燕京啤酒,听名字就有浓浓的历史感。作为诞生在首都的地道北京品牌,名字中带着一种霸气。但是想做大做好,光靠霸气是不行的。燕京啤酒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快速成长为中国畅销啤酒品牌。
四、金星啤酒
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是1995年10月以河南金星啤酒厂为核心组建的集工、贸、科研一体化的全国大型啤酒集团,企业始建与1982年,年生产能力200万吨,居河南第一,进入中国啤酒企业四强。在全国10省有18个啤酒生产基地,畅销全国20多个省。在河南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金星新一代啤酒更是成为全国品牌。
诞生在中原腹地河南的金星啤酒,依托背后雄厚的人口优势,不但拿下了这一亿多人的市场,而且打开了全国市场。在中国啤酒行业,金星啤酒是唯一一家没有任何外资背景的企业。“中国啤酒四强”,“中国啤酒第二阵营领军者”的行业角色对金星啤酒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考验。
五、山城啤酒
山城啤酒是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品牌,诞生于1958年。目前已经占据了重庆9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啤酒行业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之一。2005年,“山城啤酒”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北有燕京、南有珠江、东有青岛、西有重啤”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也许有人会想为何叫山城啤酒?因为重庆别称山城。诞生在这个有山有水的城市,山城啤酒有其独特的口感。“山城啤酒,知心朋友”在重庆已经成重庆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可见其在重庆市场的地位有多高。经过近50年的发展,山城啤酒已经由西南地区逐步扩张到沿海区域!!!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