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光华,拖后中卫的嬗变

avatar
关注

拖后中卫这个位置,曾在绿茵场上镌刻下许多辉煌的印记,但也在岁月变迁当中失去过光华。历经了百年的足球发展史洗礼之后,本文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个屡屡被人提起但又不那么引人注目的位置。

一、诞生与勃兴

拖后中卫这个位置分工最早出现于“咖啡馆足球”时期的瑞士,奥地利教练卡尔·拉潘在查普曼WM阵型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倒转金字塔》里这样写到:“在常用的235阵型的基础上,让两个边前卫回收并居于两个后卫的两侧,负责防守对方的边锋。在此基础上,原先的两个后卫实际上成了中路的防守者......”在防守时,面对对方在一侧的进攻时,另一侧的中卫就能过来补位,这样做使球队在后防始终有多余的一个人,而这个人被当时的瑞士媒体称为“门闩”。

“大国际时代”的国际米兰

拉潘的“门闩”战术成为了现代“清道夫”位置的先行范例,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国际米兰,埃雷拉打造的链式防守体系讲究盯人策略,每一名防守人员身后都有另一名球员为之补位并清除威胁。在那支国际米兰中,皮济扮演了拖后的“清道夫”的角色,他不仅作为防线的最后一环进行阻截和协防,同时还拥有良好的拿球和出球能力,在断得皮球后他可以摆脱对方的反抢,将球输送至前场,成为了进攻的发起点。皮济可以说是后来“自由人”战术的萌芽,自此,在防线上多设置一人拖后防守的传统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同时期最为著名的清道夫,英格兰的冠军队长博比·摩尔进一步诠释了控球型拖后中卫的角色。

英格兰的冠军队长博比·摩尔

到了七、八十年代,清道夫战术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意大利人和阿根廷人深得这一战术的精髓,贝阿尔佐特率领蓝衣军团问鼎西班牙世界杯就是对清道夫战术的最佳证明,意大利也诞生了如费拉拉、西雷阿这样的优秀拖后中卫。巴雷西堪称史上最伟大的拖后清道夫,他是米兰王朝的基石,也是后代意大利拖后中卫的模板。同时代的阿根廷也拥有冠军队长帕萨雷拉这样的优质清道夫,他防守凶悍、卡位精准,对后防线的变化有着准确的判断。

巴雷西被誉为“世界第一清道夫”

清道夫战术的盛行诠释了防守足球和实用主义的精髓,在盯人防守盛行的时代,清道夫战术给后防线额外增加了一名防守球员,这个人通过覆盖后卫身后的关键地带以及队友提供协防保护,大大增加了防守纵深。

二、昙花一现的自由人

同样深居防线身后,自由人的位置不止要求球员完成防守扫荡,对于球员进攻能力的要求更高。对于所有球迷来说,“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是毋庸置疑的史上第一自由人,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足球史上能够驾驭“自由人”位置的球员屈指可数,大概只有德国足球才真正诞生过几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

贝肯鲍尔攻守兼备、组织能力突出的个人技术特点造就了他在这一位置上的成功,拜仁主帅柴可夫斯基最早尝试让贝皇出现在防线身后,并在球队进攻时持球组织,贝肯鲍尔经常尝试在中路带球推进到对方禁区前,这是绝无仅有的一种战术。对于自由人来说,也只有像贝皇这样全面的球员才能完成在上一秒防守,阻断进攻同时在下一秒就杀入对方腹地,完成摧城拔寨的任务。因此,对于众多的拖后中卫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也只有70年代的贝肯鲍尔以及90年代的萨默尔,以及被称为“最后一位自由人”的诺沃特尼。

三、战术的消弭

随着现代足球的发展,战术、阵型、规则的进步,清道夫战术不再成为主流的战术选择,这一曾经风靡一时的战术逐渐被束之高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萨基引领的区域防守的理念深入人心,盯人防守不再是足球场上唯一的防守方式。区域防守带来的是战术观念的革新。萨基强调的是防线整体移动的体系,清道夫这个固定的位置与他的主张背道而驰,每个区域有专职的人负责的情况下,清道夫的角色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此外,四后卫阵型逐渐取代三中卫体系,尤其是442阵型的流行,双中卫的平行站位。若在防线上多设置一人却无法完成同时盯防两名前锋的任务,清道夫的角色变得逐渐尴尬起来。到了21世纪,高位压迫战术和边锋战术的普及,使得球场空间变得更为紧凑,各类超级边锋不断涌现,位置过于拖后的清道夫显然对于球队的边路防守于事无补。

二是足球规则的改变,尤其是越位规则的变化,1990年国际足联将越位规则修改为:“如果进攻方接应球员平行于防守方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或者平行于防守方最后两名及以上球员不属于越位。”清道夫如果拖后的话对于球队造越位战术是非常不利的,同时,1992年规定门将不能用手接回传球,这更是使得清道夫的功能遭到了极大地削弱。

金球级别的清道夫,萨默尔

三是球员能力难以达到要求,不能要求达到贝肯鲍尔的水准,即便是萨默尔这样的金球中卫都是难得一遇。清道夫的位置要求球员攻守兼备,同时还要拥有身体和体能优势作为保障。现代足球节奏越来越快,攻防转换往往就在一瞬之间,这样一来能够符合条件的球员就更凤毛麟角了。

四、新生与转型

随着足球战术进一步发展,拖后中卫的踢法再度被人们关注起来,尤其是近年来三中卫体系再度风靡,众多优秀的居中拖后中卫再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从近二十年趋势看,如今拖后中卫的发展主要有几种模式:

一种是在三中卫体系当中的居中中卫,例如孔蒂体系下的大卫·路易斯、德弗赖。这一类球员或者是防线的指挥者、协调者,同时能承担出球的职责;或者是防守凶狠,在守转攻阶段具备向前推进和输送能力的球员。这一类球员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如今非常注重后场出球质量的战术里,中卫的脚下能力更加被教练所看重。

另一种是在四后卫体系下的拖后中卫,“一拖一抢”是很多球队的中卫配置,尤文图斯拥有博努奇拖后为基耶利尼保驾护航,皇马曾经也有瓦拉内为拉莫斯做好协防补位,更早的06年世界杯上,由于内斯塔伤退,马特拉齐作为拖后中卫与卡纳瓦罗搭档成就一段佳话。在拥有优质的上抢(盯人)中卫的球队当中,选择一位稳健的拖后中卫与之搭档是很多球队普遍采取的战术。

最后一种是较为特别的,并不发生在中卫位置上的变化。在瓜迪奥拉教练的引领下,传控体系对于场上所有球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诺伊尔、埃德森等门将为代表的的“门卫”开始登堂入室。这一类脚下技术娴熟,传球能力强的门将开始走出禁区,扮演起防线最后一名拖后后卫的角色。在某些属性上,“门卫”们扮演的就是过去清道夫们的角色:清除威胁球、作为传球发起点组织进攻。此外,许多后腰球员在己方组织阵地进攻时沉入防线中央,向前推进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拖后中卫的角色。

足球战术发展到今天,对于空间的利用,对于球员综合能力的要求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当防守不再只为了“守”而守,拖后中卫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职能。清道夫和自由人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中卫们将会展现出怎样的风貌,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细细考量。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文字、排版:31号的Nerazzurri

校对:蓝衣_Maldini

发布于云南阅读 45664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yueyuswing

· 浙江

好帖子,读下来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踢的自由人…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维京冬夜

· 天津

好几年不玩了,不知道现在的fm里还有sw这个位置吗?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