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和他们的御用演员】周星驰&王晶——恶搞颠覆无厘头,魔改缝合屎尿屁

avatar
关注

1989年,34岁的王晶迎来了自己事业的巅峰,其执导的《赌神》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但拿下当年香港票房冠军,同时也开启了“赌神电影宇宙”的序幕。翌年,刘镇伟的《赌圣》作为跟风作品横空出世,但风头完全不落于《赌神》之下,也拿下了当年香港票房冠军。《赌圣》的成功当然要归功于周星驰的精湛表演,作为主演的周星驰也是经历了几年的沉浮才初尝火爆的滋味。《赌神》与《赌圣》相继拿下年度票房冠军,让王晶和周星驰都成为了票房灵药,也间接促成了二人的合作。于是,《赌侠》应运而生。

《赌神》的文本灵感来自于王晶熟悉的赌片,他的导演处女作就是谢贤主演的《千王斗千霸》,只是在本片里,赌神的赌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但在魔改“赌博”的基础上,他还用一招“失忆”巧妙地缝合了周润发特有的两种电影特质——喜剧和枪战,再把周润发和刘德华生活中同样“亦师亦友”的关系写进文本中,把《赌神》拍成了一部类型元素十分丰富而且毫不违和的优秀作品。

而周星驰在《赌圣》里毫不掩饰地对《赌神》进行了致敬和恶搞,但在赌博之外,赌圣这个人物的塑造相比赌神更加丰满,他来自内地,却代表台湾跟香港对战,刘镇伟为本片加入的政治话题性同样是王晶文本中欠缺的。而且赌圣不需要像赌神那样靠失忆去降低“神性”,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缺点的人,只是特异功能让他变成了“圣”,这对于赌博要靠精湛的赌术才能成功也进行了颠覆。可以说周星驰在处理这种类型的人物是轻车熟路的,最终的呈现也是非常成功。

所以二人合作的《赌侠》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两种风格的对撞,从一开始王晶想让刘德华当主角让周星驰配戏,到后来不断给周星驰加戏,甚至最后周星驰的风头完全超过刘德华这一点上来看,对撞的结果王晶是完全被周星驰所征服。本片文本可以看作是《赌神》的翻版,一样是开篇大杀四方,中间跌入谷底,最后逆袭赢回一切。不同的只是从前作的“失忆”,改成了知情人全部失踪。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周星驰带来的“恶搞”加分,这部电影恐怕乏善可陈了。

继上一部《赌圣》中恶搞赌神之后,这一部周星驰恶搞了他的偶像李小龙。拿皮搋子当双节棍,这样的恶俗创意,恐怕除了王晶周星驰就不会有第三个人能想到了。而且除此之外,片中特异功能斗法一段,还分别恶搞了徐克的《笑傲江湖》和《古今大战秦俑情》,周星驰抱着女人大腿唱《沧海一声笑》和大军COS巩俐都是神来之笔。而片尾王晶非常“鸡贼”地把未参与拍摄的周润发的镜头剪进去,也是弥补了一点“双周”从未有过合作的遗憾。最终《赌侠》在年度票房排行榜上仅次于《赌圣》位列第二,王晶和周星驰的第一次合作宣告圆满成功。

《赌侠》的成功让公司老板看到了王晶和周星驰组合的爆发力,于是马上马不停蹄让王晶拍摄《整蛊专家》。王晶日后在采访节目中聊到,当时老板让他拍的时候他就只有十个字:“整蛊专家周星驰刘德华”,而老板的命令是五周后就要上映。五周时间拍一部只有十个字的电影,放在现在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但放在九十年代的香港,这不但可以想象,而且可以实现。

本片虽然跟《赌侠》一样打出双男主的宣传,可是在这部戏里周星驰已然是完全挑大梁的存在。而且刘德华在与周星驰的对戏中显得十分僵硬,完全处于下风。在本片之后刘德华再也没有跟周星驰合作过,但两人私底下的关系还算不错。不知是否为了照顾对手戏很不舒服的刘德华,周星驰在片中献出了荧幕初吻给刘德华,也是一段佳话。

如果说之前的王晶电影还讲那么一点逻辑,那么本片就可以说是完全放弃了逻辑叙事。好巧不巧,周星驰的标签“无厘头”的意思,正是“无逻辑”,所以本片简直成了周星驰的个人秀。王晶铺垫的“穷小子娶得富家女”主线,在周星驰极具个人风格的“无厘头”轰炸下,险些荡然无存。刘德华与关之琳的感情线,甚至还没有周星驰和邱淑贞的支线来的有存在感。更不用提最后那场堪称“胡闹”的整蛊对决,简直如同漫画情节一般虚幻。如果不是周星驰来演,恐怕效果会仆街到妈都不认识。

港片在黄金时代一直是秉承“无所不用其极”的创作理念,一个赚钱的IP一定要拍到彻底不赚钱的那一天。于是,“赌神电影宇宙”又迎来了《赌侠2:上海滩赌圣》。虽然是《赌侠》的续集,但是故事已经跟赌侠没半毛钱关系了,完完全全就是赌圣的故事。影片的文本简而言之就是“穿越+上海滩+赌博”的缝合,不过此时距离《上海滩》的火爆已经过去了很久,所以王晶魔改的《上海滩》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只是借用了吕良伟的丁力而已。

穿越题材在90年代的港片里其实并不新鲜了,但让王晶去玩《回到未来》里面那种严苛的时间悖论是不现实的,片尾一段穿越让巩俐变老的桥段看的我一愣一愣的。她是30年代的人所以去90年代会老死,那你俩90年代的人来30年代为啥没变精子呢?不过周星驰的恶搞还是挺有趣的,一般穿越到过去第一要素就是要避免跟亲人接触,不然会改变历史导致自己不能出生。但周星驰上来就跟饰演他爷爷的吴孟达说:你是我爷爷,春天(吴君如)是我奶奶,结果本来还在追吴君如的吴孟达立刻觉得恶心想吐,三言两语之间又是一段对于婚姻和爱情的解构。

对于《鹿鼎记》的魔改,是王晶编剧履历里不得不重重写下的一笔。因为周星驰的韦小宝珠玉在前,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接受陈小春的韦小宝,哪怕陈小春这个才是更贴近原版的。其实对于金庸的魔改,王晶日后还有一部《倚天屠龙记》,同样过分,但是同样精彩。其实要把长篇巨制《鹿鼎记》改成两部电影,这个体量上的改编就是一件难事。不得不感叹王晶的大刀阔斧,确实改的精彩,而且贵在把原著中的讽刺变本加厉。韦小宝的一段“我对阁下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对白写的真是既虚伪又有喜感。

而且对于原著中为数不多的正面角色陈近南的改编可谓颠覆至极,刘松仁一身正气,却能一本正经地跟韦小宝说反清复明就是要夺回我们的“钱和女人”。当韦小宝看到大清朝国泰民安进而质疑反清复明的意义时,陈近南一句“因为反清复明是我毕生的理想”差点让我直接脑淤血。只是受限于篇幅,对于韦小宝和一众老婆的感情戏处理的略为敷衍。不过美女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多为花瓶,《鹿鼎记》里还出了一个玩SM的建宁公主(邱淑贞)和一个颠覆了“东方不败”的林青霞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另外一个花絮是,王晶在拍摄的时候突发奇想问周星驰:“我想让李嘉欣把脚趾塞进你鼻孔里,你愿不愿意?”面对这个灵魂拷问,周星驰的回答是:“你确定是李嘉欣自己的脚吗?”王晶回答:“绝对是。”于是,就有了这个在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让我喷饭的镜头。据说,李嘉欣还洗了三遍脚,就怕有味道。结果开拍的时候反而是周星驰说:“我的鼻孔洗的干干净净,你不要嫌弃噢。”这波得了便宜还卖乖确实有点遭人恨。

可能是魔改中国的已经不够满足王晶了,《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直接魔改了当年的大热电影范霍文的《本能》,本片跟《本能》的相似段落多到了约等于翻拍的程度,不知道王晶有没有买过版权。如果只是凭借梁家仁的一句“跟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很像”就算致敬了那也太过于随便了一点。

当然相比《本能》的严肃,周星驰的恶搞就完全跟严肃无关了。一开场面对凶杀现场的一段处理,周星驰不但拿死者用来擦“那里”的纸巾给梁家仁擦汗,后面还直接把死者那杯精液给干了。小时候看到这段还不明所以,长大后再回想这段确实有点难顶。不知道这段屎尿屁处理是出自王晶还是周星驰本人,反正不忍直视。

除了《本能》,本片还用一大段篇幅来致敬《赌圣》。必须得承认,这一段不但多余,而且有点审美疲劳。倒是陈百祥的表演,在这里十分抢眼,他也是少数跟周星驰对戏能不被吃掉的演员之一(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萧芳芳,不过那时的周星驰还不是星爷,后来也没机会再合作了)。

《九品芝麻官》我觉得是周星驰和王晶最好的作品,虽然还是多多少少恶搞了一点《包青天》,但确实是为数不多的原创性很足的文本了。而且难得的是不同于以往的电影中过度依赖周星驰的表演,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真正的人物了。不仅有人物小传,还有起起伏伏,有被人奚落的悲楚,也有被强迫吃馒头的不堪,更有精神寄托被烧毁后的绝望。而且最重要的是,有人物的成长和不敷衍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然周星驰电影中恶搞是无处不在的,说白了恶搞的本质是解构,把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颠覆成坦坦荡荡的真小人一直是周星驰的拿手绝活。本片中饰演豹头的徐锦江和饰演常威的邹兆龙还有饰演方唐镜的吴启华都在影片的前后两部分完全不一样,一个由坏变好,一个由疯狂暴戾变文质彬彬,最后一个由神机妙算变破败不堪。三个人物人人出彩,在周星驰的过去的电影里并不常见,王晶的能力可见一斑。

当然表现最好的永远是周星驰。在这样一部值得细品的电影中,周星驰的表演是极具层次的。伴随着这个人物的成长,我们也见识到了不同阶段不同情绪下的周星驰是如何处理的恰如其分。一场张敏咬手的戏,周星驰眼看着自己的手被咬出血,眼神里充满了孤立无助的痛楚,一瞬间就让观众明白,手疼没有心疼重要。不愧是王晶口中表演最好的演员。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周星驰对于传统喜剧的恶搞和颠覆的尝试到了一个疲劳期。期间他跟刘镇伟合作了《大话西游》和《回魂夜》,尝试各种新风格。到了这部《百变星君》,则把邪典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这部电影被人称为《变相怪杰》的恶搞版,不得不说风格上确实有些相似之处,但周星驰明显做的更过分。除此之外,王晶还缝合《低俗小说》里的舞蹈和《终结者》里的液体机器人。

还有博士的造型跟《回到未来》里的博士如出一辙,甚至连表演方式上徐锦江都有些模仿的成分(不过也可以说都是来自爱因斯坦)。颠覆依然是周星驰电影中最重要的课题,虽然名曰科幻,但谁能想到最终杀人兵器竟然是一个老太太呢?最后变成微波炉把液体机器人溶化的处理,令人拍手称赞。

在《百变星君》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周星驰都没有再和王晶合作,这期间上映的《大内密探零零发》和《食神》都开始尝试喜剧之外的元素,比如惊悚,奇幻,美食,商战,而后面的《喜剧之王》则直接把喜剧抛到一边,开始聊表演和人生了。而王晶也自己开了公司逐渐退居二线当制片人,偶尔拍部电影,核心内容还是离不开恶搞魔改缝合屎尿屁这些。

1999年的《千王之王2000》是周星驰和王晶的最后一次合作。二人因赌片结缘,最后也在赌片里分道扬镳,也算是一段轮回了。本片实际上是王晶为了捧新人张家辉而拍的,周星驰作为配角只拍了几天的戏。但不论是海报上还是影片开头字幕,周星驰都是作为领衔主演而出现的。这当然又是王晶的“鸡贼”作祟。

本片中王晶作为反一号也让人见识到了他精彩的表演,完全不同于以往总是客串一个屎尿屁角色来的毫无存在。不论是跟日本国家队三人打乒乓球的霸气外露,还是抓到林熙蕾时露出狡黠的笑容,都可以看到王晶出色的演技,把这个人物塑造的十分到位。

其实对比周星驰跟王晶合作的电影,与不跟他合作的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不同。除了《九品芝麻官》以外,王晶很少会要求周星驰塑造人物,更多的是依赖周星驰的表情和肢体去演类似的角色。而周星驰其他的电影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人物内心的挣扎,如《武状元苏乞儿》中苏灿的一生动荡,《济公》中济公的舍身取义,《审死官》中宋世杰对老婆的一往情深,《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悔恨。王晶的电影里周星驰是个很少有低潮的人,他总是充满了能量,从这点上看,王晶要比周星驰更单纯,周星驰比王晶更复杂。

就像王晶一直对外讲的那样,他是一个商人,并不热爱电影。拍电影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但周星驰明显更倾向于艺术创作,虽然同样是拍喜剧,但他更重视人物内心,更关注世态炎凉。只是随着香港电影的没落,二人也都相继北上拍片,最终还是殊途同归地走到了江郎才尽的道路上。一个被称为“烂片之王”,另一个也被影迷喊话“不再欠他的电影票”。未来他们想必也不会再有机会合作,但三十年前那段美好,每每回味,还是值得一笑。

喜欢这个系列的可以点击帖子下方话题,也可以搜索【大导演和他们的御用演员】

影视区周星驰的演技什么水平大导演和他们的御用演员
发布于辽宁阅读 28599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天下谁识君

· 山东

亮了(9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撒

· 上海

看文章分类里有周星驰和梁朝伟,不禁感慨,大家都知道这两人是发小,一起去考表演训练班,梁朝伟就是天才,周星驰就是吊车尾,两个人完全不同的职业轨迹,最后在香港电影的不同领域,喜剧电影和文艺电影里达到至尊级别。可惜没有大荧幕的同框真是遗憾,希望有生之年这两位竹马能圆影迷一次同框电影的梦。

亮了(46)
查看回复(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