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考研一战上岸北邮信通 | 数一英一400+经验帖
0、写在前面:
经历了一年辛苦备考,最终也是如愿以偿一志愿拟录取。考研期间在校园区和考研区获得了不少宝贵经验,也见证了许多兄弟的努力,于是决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写下来,让后续的考研人少走一些弯路
1、个人背景:
本科重邮通信工程,综测排名大约20%,四级570六级480,无科研无项目,混奖学金选手。
2、考研成绩:
报名方向:信通院 085402通信工程专硕
初试成绩:407分,政治70,英一77,数一128,专业课132
招90(实则扩招到113),进复试150人。
初试排名第6 / 150,复试第4 / 150,录取总成绩第1 / 113。
3、关于择校:通信可考的院校很多,强势院校包括两电一邮、清华、东南等。择校的时候建议大家结合自己以后想在哪里发展、自身学习水平、自律能力来合理择校。
刚开始备考的时候我是按北交准备的。当时觉得北邮分太高,自己考不上,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北交。但到了暑假感觉自己还是不甘心,每天都在想冲一冲会不会更好;加之数学复习感觉还可以,遂于七月底正式决定改冲北邮。所幸最后得偿所愿。
至于考北邮信通,其实没有别人说的那么难。录取名单乍一看高分成群,实则是因为专业课这几年都比较简单,几乎都是套路题,把整体分数拉上去了。如果踏踏实实学的话,专业课上130不算难;同时公共课只要不拖后腿,基本就达到录取的平均水平了。所以不要人云亦云,被别人说北邮很难考而吓退,对于想考北邮的同学大胆考,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而且要有稳定的心态和科学的复习方法。更何况不止有信通院招通信,电子院也有很多名额可以冲,实力强的选手甚至可以考虑AI院。
4、初试经验:
数学一:
数学是很多人准备时间最长的一门,也是水平最为参差不齐的一门。我个人认为数学复习讲究的就是一个扎实。考研数学不像高考有那种特别难的题,突出的就是对基本功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今年的数一很明显就是考计算。所以平时一定要注重计算能力的训练、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到了考场上,七分靠积累,三分靠运气和发挥,几乎所有题都是根据平时的积累下意识地去做,像今年数一的18、19两道大题,我相信不少人放到平时做应该都是手拿把攥,但是上了考场在紧张的环境下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算的磕磕绊绊的,平时不会做的题到了考场上更不可能做得出来。那些平常练得少的、觉得看一眼就会然后懒得算的、或者对着答案做就觉得会了的人,一上了考场立马原形毕露。总之,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就是数学考高分的捷径。另一个点就是所谓的奇偶数年,其实从今年考研的难度可以看出新大纲改革后数学难度开始趋于稳定,像今年开考前各种渲染偶数年难度爆表,但最后也只是比去年难了一点,跟16、18、20还是差一些。所以我觉得以后数学的难度应该会比较稳定,不会有太大程度的起伏,不论是哪一年都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基础阶段:(开始--暑假前)
讲义:武忠祥《高等数学基础篇》+李永乐《复习全书基础篇》+余丙森《概率论辅导讲义》
习题:660+杨超三大计算
高数:我全程跟的武忠祥,个人也比较推荐武老师。他讲课注重概念,而像今年数一二的选填都侧重考察概念,跟着武老师会让你打好一个不错的基础。22年基础阶段用的讲义是《复习全书基础篇》,不过今年武老师单出了一本书《高等数学基础篇》,高数跟他的就买这本。习题用的是660+杨超三大计算。个人建议这个阶段要把基础概念理清楚,基本的例题都会做,没有必要刷大量的题,把讲义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好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就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进入强化。因为基础阶段不管怎么搞都和考研难度差很多,真正拔高到考研难度还得看强化,所以不必在这个阶段耽搁太长时间。总体确保在暑假前进入强化即可。660虽然叫基础题,但里边大多数题得强化才能做,基础阶段可以只做一些武老师勾的题。杨超三大计算就是单纯的极限、求导、求积分。时间充裕可以练下计算,否则的话不是必须做的。
线代:跟李永乐就够了。不过基础课李永乐讲的有点跳跃,前面经常会串一些后边的知识,尤其是第三四章向量和方程组属实有点乱,对于忘了相关知识的同学而言不太友好。所以如果听的感觉太跳的话,推荐在第三四章那块听一下汤家凤的课,比较通俗易懂,帮助建立线代框架。整体知识都了解了以后再听李永乐帮你串一下就舒服很多。习题我只做了660对应的题,不过660线代跟高数比差的太多,属实没啥难度,可做可不做。
概率:我跟的余丙森,用的是他的概率讲义,做了讲义的基础篇练习题。余丙森感觉中规中矩,没什么大毛病,比较推荐。
对于有些数学基础比较好的或者二战的同学,建议可以直接上手李范全书或李林全套,这两者应该是目前考研系列天花板,拔高准没错。
强化阶段(7-10月)
这段时间比较重要,所以细点说
讲义:推荐 武忠祥高数辅导讲义+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李林线代辅导讲义+余丙森概率论辅导讲义
习题:推荐880(必做),660(选做),武忠祥严选题(选做)(选做的意思就是有余力再做)
强化阶段是复习数学最重要的阶段,几乎决定了最后能达到什么水平。而且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每个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不会像基础的时候没什么区别。所以一定要重视暑假的这段时间。
首先听课配套的三本讲义(武忠祥+李永乐+余丙森)是精华和重中之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每次听课之前,都最好先自己做一遍书上的例题。可能大多数题都不会做,但没关系,重要的是自己在脑海里试着结合知识点的过程,带着问题去听课要比直接听效果好得多。虽然这样可能会让你进度比较慢,但是这对最后的考试是大有裨益的。这个阶段切忌比进度,因为每个人的规划和学习方式都完全不一样。以我自己为例,我十月中旬才结束强化,开始做真题的时间甚至到了十一月上旬,跟大多数人相比可以说是完全落后。但这是因为我自己有自己的规划,只要心里有数就行,没有必要跟别人比,毕竟真正学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每个老师的讲义都一定要二刷,因为里头有很多经典题目,在第一遍的时候可能不会,听了老师讲或者看了答案觉得会了,但那不代表都消化成自己的东西了。最好的测试自己是否掌握的方法就是过一段时间再做一遍,看能不能独立地把过程写全写完善,这也就是二刷的意义所在。对于不会的那些重难点知识一定要反复琢磨,不要怕浪费时间,也不要囫囵吞枣。这个阶段一些压轴难题如数列极限、中值定理等只需要做适当练习即可,重点在于把基础和重点考法如线面积分的计算、幂级数求和、求极限、线代的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解方程组、概率的分布函数、参数估计等都练熟,对于压轴题可后期根据自身的分数目标再做突破。
高数习题优先选择李林880题,应该是现今市面上性价比最高也是题型最全面的习题集,如果只做一本题的话880完全够了,想要做其他题也先把880搞明白了以后再说。当然我认为武忠祥的严选题+660放一块做也算是比较优秀的题集(武忠祥严选题其实就是讲义的课后题,不知道23年会用什么方式出版),660小题+武忠祥严选题大题质量很高,但建议先做880,做完后有时间再考虑这两本题。总之不要贪多,880一本足够,把里边的题目搞明白百分之八九十都足够考110了。
线代方面推荐在把李永乐讲义完全搞懂的基础上加一本李林线代讲义。不是说李永乐不好,老爷子的固然经典,各种知识都很全面,但是相对如今的考研线代难度而言略显基础,在他的基础上加一本李林讲义拔高就很好了,不需要听李林的课,把李林讲义当作习题集来刷就行。至于习题如果还有时间就做880综合篇的线代,同样难度拉满。
概率我跟的余丙森,然后把讲义的强化篇习题做了。他的讲义的强化篇习题基本涵盖了经典考法,比较全面但没有很难的题,而且余丙森的暴力求导也确实好用。不过概率现在出题开始逐渐灵活,不再是简单考套路,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做一做李林讲义。我自己概率复习的也不好,今年考场上概率大题也没做出来,所以概率大家要多研究。
总之,这段时间要刷一定量的题目来训练,但不要贪多,也不要变成刷题机器。重要的是要把做过的题搞明白,不会的题多总结多练习,不理解的知识点一定要弄懂,勤于动手,不要边做边看答案。做题过程集中精神,不要走神拖拖拉拉一个下午就做几道题,这样在后面做套卷的时候会很吃亏。做过的题一定二刷!二刷主要做那些错题和不会的题,基本上二刷之后你对这些题目会有全新的认识。
冲刺阶段(11月到考试)
习题:李林108、李正元超越135
真题:李艳芳近十年真题
模拟卷:推荐 李林6套卷+余丙森5套卷+合工大超越5套卷,有余力加上李艳芳三套卷(难度天花板,容易自闭)+早年合工大。
冲刺阶段首先上手真题。我当时只做了从2011年开始的十年真题,一是因为时间不够,二是大多数题目在强化阶段都做过,相对而言真题的价值已经没那么大。当然时间充足的话还是多多益善。做真题的时候卡三小时做,而且用标准的答题卡,培养考试感觉。因为当你卡时间做套卷的时候就会发现跟强化时候刷题完全不是一个感觉,在有限时间内做题会对你的脑力进一步压榨,可能有些题平时能做出来,但一卡时间就完全蒙了。所以必须从一开始就训练做套卷的感觉,找到自己答题的节奏。做完卷子后可以听B站李艳芳老师的讲解或看她的绿皮书答案,她对真题的讲解可谓入木三分,全网最细致。当把真题都做完以后再进行二刷,主要把错题和不会的题再做几遍确定都搞懂,对于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点就回到讲义中复习,以点带面,有一个小点遗忘了就把相关的一系列知识都复习一遍。同时,我很推荐大家做一下李林的108题和李正元的超越135,不用全做,推荐108高数概率搭配135线代,时间可以放在真题前,也可以放在真题后。主要是对几十个高频考点尤其是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突破,要求高的同学也可以借此攻克下压轴题型。这时候也可以找武忠祥的17堂课来看自己的薄弱部分。
搞定这些最迟大概到十一月下旬了,这时候就可以模拟卷开整了。先做李林6套卷,李6质量一直很稳定,后期几乎人手一份,属于必做卷,题目很接近以往真题的考法,经典中带一些新颖。余丙森5套卷这两年出的都挺好,尤其是选填有不少新题,个别卷子计算量爆炸,很有今年数一真题的味道。合工大超越虽说近几年质量不如以前,但我觉得22年出的还是很棒,甚至在我心里是22年的top1卷子。难度一张比一张大,但考的又不偏,能击中很多薄弱环节和经典错误,我印象中有一张超越我做的才刚过百,但也收获颇多,属实值得一做。共创的难度一般低于超越,有时间可以做。李艳芳的卷子这两年异军突起,堪称难度天花板,不少人做她的卷子都只有七八十分,即使冲击top的选手也很难过120。建议目标很高的同学可以尝试,至于目标分数在130以下的还是踏踏实实做正常卷子就行,哪怕做了李艳芳后期也基本消化不了。这里顺便说下为什么没推荐李林4套卷和张宇的卷子。22年我没做李4是因为数一和数二差距太大,数二的李4质量很高,相反数一的李4出的比较鸡肋,完全不及李6;同理还有张宇的卷子,21年张宇的卷子出的很好,很适合冲击高分的选手来训练,但是22年张宇的卷子一般,好题没几道。所以建议根据今年卷子题目质量来看做哪些卷子。
其他:
1. 武忠祥有个每日一题,强化阶段如果有时间的话每天可以做一下,一方面里面有不少考概念的选择题出得很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巩固复习前面的知识,不至于学了就忘。后期十一二月能坚持就可以继续,实在没时间就放弃,毕竟那会时间很紧张而且题目难度也上升了一个档次。
2. 考试前一段时间可以选择翻看讲义或笔记,也可以选择继续做套卷,看个人规划。但无论如何在考试前一天都建议做一张卷子保持手感,不然上了考场算都算不快。
3. 错题本或者笔记本之类的东西看个人习惯,如果没有这个习惯的人就不要费劲去整理,不仅浪费了时间最后自己还用不上。
4. 推荐关注一个公众号“考研经验超市”,里面经常发一些复习规划和习题测评,我后期基本都是根据他的推文来选择做哪些卷子。
5. 建议每天用大块整块时间来复习数学,比如我从开始一直到考前都是下午的整个时间复习数学。前期时间充裕就多给数学一些时间,即使到了后期十一二月也要保持一天四个小时左右的数学时间。
专业课(801通信原理):
推荐资料:雪山灰虎
北邮专业课不难,近几年出的都是套路题,掌握经典解法和重点知识就是拿高分的关键。这里强烈推荐雪山灰虎,最佳的选择没有之一,百度搜索灰虎网就可以找到他的网站,北邮本校生复习801几乎人手雪山,身边考北邮的用的也全是雪山。可以说跟着灰虎什么都不需要操心,不管是学习资料还是报考指导他都给你安排好了,后续还有复试指导和专业课题库。虽然价格偏贵但我觉得物有所值。
801的复习思路就是多轮多次循环复习。初期先学知识强化篇,对于像模拟调制、数字基带调制、数字频带调制这种关联性强的知识点要自己总结串联,不会的地方可以问虎哥,也可以自己去查一些相关知识把他搞明白。高端专区的进度排名不要在意(我觉得这东西就是在人为制造焦虑),把自己的知识扎扎实实学好就行。等这部分课都听完以后做习题强化篇。这时候因为刚过完一轮知识,前面学的基本忘了,而且还不会运用知识,所以有很多题不会是很正常的。专业课不像数学,解题的方法如果不看答案根本就想不到。所以刚开始有不会的题就参考答案,学习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并试着结合所学知识点自己做,同时相当于又一轮的知识复习。当把习题强化篇做完一轮后就可以开始提高篇。总体而言强化篇和提高篇是整个专业课复习的重点,真题难度也基本处于强化篇和提高篇之间,所以这两部分要重点复习,两部分的习题都尽量二刷,经典题目的解法要完全掌握,如模拟调制、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判决门限和错判概率、信息熵的计算、信道编码、m序列等,这些题型基本每年都考。
除了这两部分之外,小题专项也是不容忽视的,真题中的选择题经常会把前两年的题拿出来重考。虽然题目都比较简单但是知识点很零散,适合后期花大约十天的时间刷两遍左右,有些记不住的东西就记在一个本上,后期反复翻看,同时习题集里的易错点和重点方法也可以记在本里。知识挑战篇和习题挑战篇没时间就直接放弃,我当时是完全没看挑战篇的,主要时间不够,而且近几年已经不考挑战篇这种难度的题了,优先还是强化篇和提高篇。虎哥的三次模考尤其是后两次要重视,模拟题难度基本与真题持平,按照三个小时的时间来模拟,并且及时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当时后两次模拟和21真题自己模拟都是140+,考完自我感觉也很好觉得140稳了,结果出分后大吃一惊只有132,无语凝噎了属于是。总之专业课跟着灰虎踏踏实实学还是不用太担心的。
政治:作为一个从刚做肖八时选择只有25的渣渣到最后考试选择41,在政治这方面其实也有不少可说的。首先政治不需要过早准备,哪怕考北京这种大旱区也不用着急,八月中旬到九月这段时间开始比较合适。先买徐涛的《核心考案》搭配他的强化课看马原部分,因为马原是需要理解的,不然完全不会做题。剩下的其他部分如毛概、史纲等有时间就看,权当消遣,没时间完全可以不看,因为即使看了后边也基本忘了。这个时候《1000题》可以适当做一些,巩固下对应知识,但是像二刷本三刷本之类的东西真的用不上,《1000题》说到底就是前期产物,真正提分全靠后期突击。我到最后《1000题》连一半都没做完,我身边的人也基本反馈说1000题没啥用,所以不用过于重视。这个时候政治的学习时间大约每天一个小时以内。
等到了十月中旬要开始重视政治。这个时候腿姐背诵手册应该出版了,徐涛的课可以暂时放下,每天用一点时间熟读手册上的选择题知识点,包括后面的土地政策、人物文献、常见帽子等。注意是读而不是背,这也是腿姐的建议,选择题的知识点就是通过多读建立印象,尤其是毛概和史纲帽子题很多,没必要一字不落地背,背诵的东西等后边再说。读的时候对于马原要结合徐涛讲的东西去理解着记忆,对于一些常用的干扰项说法如“同一”“寓于”“自发”“自觉”等搞清楚;毛概和史纲设法找逻辑线把知识理清楚,这样会好记得多,同时一定学会抓重点知识;思修法基考的比较少,找重点记就行。这样熟读一两轮下来对所有知识点应该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了,如果有时间可以看一下腿姐技巧班,没时间的话可以不看。这会估计到十一月上旬肖八也就该出版了。
肖八到手就开始做选择题。刚开始做惨不忍睹很正常,因为你只是学了知识不一定会用,而且题目问法千奇百怪,我刚做的时候基本全是25左右。这个时候不会的题可以翻看手册,对于不清楚的知识点要以点带面,把相关的一系列知识点都复习一轮。肖八的每一道选择、每一个选项包括干扰项都搞明白,正确选项记住知识点,错误选项知道为什么错。有疑问的就去B站看UP主讲解,推荐大牙,讲的还行。同时要经常复习,比如做到第三四套卷就把一二套卷的题目复习一下,多轮多次重复记忆。做完一遍肖八之后再整体二刷,确保所有题目都完全懂了。
肖八做完了之后基本就入门了,做选择题的感觉也就来了。这时在肖四还没出版前就可以大量刷选择题了,腿姐4、米鹏6等都可以做,做法和肖八还是一样,做过的题目都弄懂并尽量二刷,不要贪多而是要巩固知识点并检测知识盲区。我当时经过刷这些题均分基本能稳定在40左右。
肖四出版大约在十二月上旬,这时候政治要开始占用大量时间了。我在肖八到手前每天学习政治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肖八到手之后也基本是一个小时多一些。但是从拿到肖四开始每天学习政治的时间基本在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左右。先是把选择题做了,因为肖四和肖八不同,肖八重在全面复习而肖四主打押题,所以肖四的选择题更要重视,和之前做法还是一样,每个题目都搞懂并二刷。同时要开始准备背诵肖四大题了。这里我想提醒一下,不要全指望肖四押中原题甚至连问法都一样,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死记的话上了考场很吃亏。今年政治很明显有一点反押题,如果纯死记的话看到题目不一样估计就蒙了,然后下来大骂肖秀荣翻车。我们背肖四一定要透过题目看出所问的知识点是什么,然后根据肖四来积累不同知识点的话术和素材,因为肖四虽然押不到原题但是大方向不会差,这样上了考场就有话可写,即使题目不同但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问法从脑海里对应的知识点里找素材来答,再结合一点材料那么主观题不会很差。背诵时不建议照着肖四答案硬背,可以找一些精简版来背,主要是因为精简版理清了答案的逻辑,记起来更容易也更方便积累素材,主流的包括空卡、大牙、研木易木子等,具体用哪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政治前期不用担心,后期多花点功夫,拿个平均分60+应该问题不大。
英语一:
我本身英语很一般,所以这里就只简单说一点,大家可以找找其他大神的经验。
前期就是疯狂背单词,可以用书,也可以用APP(推荐墨墨背单词),每天尽量多背。4、5月份左右可以开始做真题,只做阅读,从05年开始做,一天精读一篇即可,先做题,做一篇阅读的时间初期可以控制在25分钟左右,后期再慢慢减少时间,做完再看讲解精读。这个时候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感觉自己语法不好、对于长难句完全无法下手的话再去看田静的语法课,补一下语法知识。做阅读强烈推荐黄皮书,它的讲解和技巧我觉得是最佳。我全程基本没看过唐迟的课,因为我看过两次发现和黄皮书讲的几乎一样,所以我觉得能看懂黄皮书就没必要再费时间听课了;真题当中的词汇注意积累,2016年往后的题目中常常会发现真题里的词汇会在后两年再次出现。然后就可以一直保持一天一篇阅读+单词,2010-2015的阅读比较难,稳住心态。最后留出近三到四年左右的真题做模拟即可。一刷完之后就返回去二刷,二刷时可以4篇一块刷,并控制做题时间为后期模拟做准备,尽量在70分钟内完成4篇阅读。
九月中旬左右开始加入小三门(完型+新题型+翻译),要看课的话推荐完型宋逸轩,新题型刘琦,翻译唐静。十月中旬就可以开始准备作文了,强烈推荐石雷鹏,上课巨搞笑。唯一缺点是课时太多,好在基本是按每年的不同作文题型分类的,大家可以根据近十年的作文体裁找对应的题型来看。
最后20天左右一定要模拟三到四次!用留出来的近几年真题,买考试时用的答题卡,卡三个小时时间,找到自己的做题顺序和节奏。
5、最后、
回想曾经的那十个月,酸甜苦辣应有尽有,也算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难忘经历。希望诸君再接再厉,砥砺前行,我们终会在顶峰相见。
ResRes
· 新疆武老师讲课有概念有技巧,介于汤和张之间,880一定要做的,题目不难不饶感觉挺像真题,而且之前市面上的传说懂得都懂,完型准备放弃的听一遍宋逸轩的课能多蒙个两三分,张宇八套卷之前挺好的,不过不知道22的质量怎么样,模拟除了真题可以用合工大模拟
巡山大帅kkk楼主
· 重庆原因比较多。一个是填空题13题吧,多元函数的最值,忘记考虑边界了,这个题第一遍做没反应过来,收卷前10分钟返回来重做才意识到是最值问题,可惜还是忘了边界。另一个是证明题,这个题我本来就放弃了,因为一般我遇到证明题直接先跳过,后面有时间再做,所以最后也没啥时间做这题,随便写了个泰勒公式,这题好像是张宇的原题。然后还有概率大题做的也不好,过程有点问题,因为那个形式我没见过,最后估计扣了一半分。总之考场上真的很紧张,比平时模拟紧张多了,降智buff 拉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18和19两道计算题我一开始没算出来慌得一批,结果花了半个多小时发现特么把题看错了😂所以功夫在平时,一定要多做题,练到非常熟练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