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考研在职备考上岸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数二130经验贴)

avatar
关注

福利先上今天在洛阳出差拍的古建筑



之前发不了一篇但是写的太简单,很多内容没有解释清楚,因此重开一贴,希望能得到大家关注的同时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此外因为写了一天内容属实太多,因此只更新到数学,后面专业课以及英语政治会紧跟其后!

0、写在前面:

经历了半年的备考(大部分学习时间在公司)终于上岸西北工业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因为自己的考研背景特殊,并不能向其他考生那样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在学校专心复习备考,楼主基本上工作日的半天都要在公司度过,没有办法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只能抽空去背单词和看政治知识点来弥补,大多数时间如数学和专业课都是在下班之后来完成。因此我决定写这个经验贴分享一下我在职考研半年来的学习经历和备考方式方法,不敢说给大家提供多么牛逼多么高效的学习方法,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经历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给努力备考的大家提供一点思路而不是方法,希望对大家的考研有一点帮助。


1、个人背景:

楼主本科在武汉理工大学,专业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因为所在的学院为汽车工程系,本科的方向为内燃机,基本上也是机械类),综测排名在年级前20%,因为英语听力稍弱,离六级最近的一次是420分,四级只有一次450分。个人项目经历的话还算比较丰富,有三篇授权专利(但排名比较靠后),一篇一作论文(发表在国内工程类期刊上),校奖学金、校三好学生和还有几个校内的比赛也都拿过奖。


楼主在职考研的原因是自己曾一度是保研选手,因为武汉疫情的原因大三下没有开学,导致一部分的比赛无法推进,另一方面学校也因为疫情原因调整了保研政策,种种原因下自己最后绩点差0.02无缘保研。并且得知自己保研未果后,好像也错过了当年的考研报名,因此当下决定自己先找一份工作保底,因此毕业后入职了西安某研究院从事工作。后来对于自己保研未果的事情心有不甘,另一方面在入职后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问题,并且当时入职后处于培训期间,工作压力不是很大,因此决定放手一搏选择考研。


2、考研成绩:

报考院校为西北工业大学的机电学院机械专硕(085500),方向为机械工程


初试成绩:388分,政治67,英语二74,数二130,专业课(机械设计878)117


录取名额33人,进复试名额48人,初试排名第9,复试第10,录取总成绩第7。其中考研成绩截图和录取通知截图如下图:





3、院校选择:


楼主关于院校选择其实比较简单,因为自己毕业找工作就按照家里的意愿选择西安(自己老家在山西,亲哥在西安工作多年,家里希望自己也来西安发展并且有个照应),并且考虑到自己高考填报志愿没有选择985(后来发现985和211的升学差距还是有的),因此自己就目标是选择了西交大和西工大这两个在西安的985院校,考虑到自己在职备考才选择了西工大的机械工程专业(后面才知道西工大去年的录取分数是370分)。我选择院校的过程没有考虑很大,院校专业实力、报录比、专业课难易程度当时都没有仔细考虑过,唯一考虑过的是自己在10月份才准备专业课,当时就想着选一门自己以前学过的专业课考,因此选择了机械设计这门课程。


关于院校的选择其实大家要理性看待,一定要前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是否要换专业、家庭方面的原因、地域的选择、报考院校是否有黑历史(包括压分、歧视双非、复试时间晚等等)、自己的综合实力(包括考研的动机决心、学习能力、本科院校专业、大学期间的获奖等等)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切勿跟风考研,这样你到学习的后期会很迷茫而且自己很容易失去方向,最后浪费时间和精力。总之一句话,你要考研的决心是你备考中最重要的动力,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再去选择院校,不然你只不过是每年考研大军里面的一个分母。


当然关于择校的其他方法可以咨询所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学长,认识的途径渠道有很多,比如有些学长会在咸鱼发布一些辅导的信息,可以比较直接去了解一些信息。当然大家一定要小心上当受骗,每年都会有人冒充诈骗,一般的学长学姐你只需要付一点咨询的费用(可能一杯奶茶钱或者几十到一两百都可以),我复试前也咨询过一位学长一些问题,后面发他一个50的红包表示感谢,他后面也比较乐意积极回答我的问题。另外的话有些专业课机构也是有一些比较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在运营,购买他们的专业课资料他们也会乐于去解答一些问题。最后有一种就是考研辅导班或者专业课辅导班,这种前期会对你特别热情,但其实无非不过是想让你报他们的辅导班,并且辅导班的价格往往都很高昂,动不动就是大几千甚至上万,对于这种辅导班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除非自己自学能力自律性很差,需要人督促可以考虑报辅导班,其余的话正常在宿舍在图书馆自己看书复习就完全OK了。当然大家要自己情况来进行一个选择,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老想着白嫖但也小心陷阱。


总之,择校无非就是信息的获取,途径有很多,大家擦亮双眼耐心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院校就好。


4、数学二复习:

数学的话绝对是每个人准备时间最多的科目,并且也是决定大家能否一战成硕的最关键科目。对于数学的学习取决于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效率等等,大家切勿觉得只要选对网课的老师就万事俱备了。每年关于跟那个老师的讨论都网上吵得喋喋不休,但其实无论是张宇、汤家凤、武忠祥、李林这些考研名师都有考研失利和考研上岸的学生,根本上还是取决于自身的学习状态和能力。因此在这里我只分享自己考研时候的学习方法和历程,不牵扯到宣传某个老师或者是为了推销课程这些,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路而不是方法。


数学二今年的考察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个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几乎是翻倍增加,体现在选择题的第1、3、6题均考察的是关于一些概念的深度剖析,这和平时我们做的题目很不像,并且这类题目往往每个选项干扰程度很大,往往大家看到后都会觉得每个选项都是对的,因此23考研数学对基础知识的考察绝对不会减弱,因此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是考研数学最重要的内容。另外一个特征就是比起21考研,22考研的计算量也显著增加了不少,其中第12题求解一个函数的二阶导数的答案就很不同往常整数形式的答案,最后正确答案为—31/32,当时我在考场上算出这个答案感觉很不确定,算了两次后才敢写到答题卡上。因此对于数学二计算量的训练大家千万不可以忽略,切勿做题时看一眼觉得自己知道方法就直接抄答案上去,眼高手低永远是备考的大忌,因此大家一定要通过多做题目来对计算量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做到考场上基础题目可以稳妥拿分。


最好数学复习切记不要光看网课视频,一定要多做题多总结,网课一时爽,考完火葬场。网课和自己做题的时间在3:7(甚至网课比例可以更低)。


4.1基础阶段

配套书籍:武忠祥《高等数学基础篇》《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汤家凤《接力题典1800》、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额外:武忠祥公众号《每日一题》


对于高数的基础复习我选择的是武忠祥老师并且全程是网课基本上都是跟武老师,武老师的课程对概念的执着是十分认真的,并且也符号考研数学的发展趋势,因此我觉得大家选择武老师也是一个容错率比较大的选择。武老师的课程既照顾到前期基础不好的同学们,又兼顾做题目的技巧性,可以说是取张宇和汤家凤两位成名已久的考研名师之长,并且武老师的课程基本上干货满满,他的公众号“武忠祥老师”基本上也是能做到每日一更,每日一题的模式比较适合对知识点的补充。当然武老师也有缺点,他的语音语调比较慢,上课基本上都在讲知识干货并且视频时间都是两三个小时,基本上我都要开1.5倍速学习并且中途要暂停休息一下缓缓,不然的话听完一整节课头都晕了。如果大家能习惯他的讲课模式,其实武忠祥老师基本上没有缺点了,当然大家如果想上课找点欢乐,那就只能暂停浅浅刷一下抖音。


具体学习的过程的话前期基础阶段基本上把他的基础课程过完,基础篇的讲义也有一部习题要精做,这对前期打基础比较重要。额外的话习题可以考虑做1800的一部分,我当时觉得660题目有点难,因此做了1800题目的一半,1800的题目虽然比较繁多并且题目套路较为老套,但是对前期知识点的巩固和计算量的训练都有一定的帮助,并且1800只需要做一半就行,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选择。另外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做660自己可以搞定的题目,有不会的题目可以留到强化阶段解决。此外每天坚持做公众号更新的每日一题,坚持到考研那天也累积有200多道题,是一个十分不错的习题补充。


线代的复习我感觉大家都是跟李永乐,我也是听从网上的建议全程看李永乐的,但是李老师的课程方言很重,前期属实有点不适应但是后面感觉李老师的底蕴确实强大,有些知识讲解确实很有深度,这方面当然大家也可以博采众长,听说汤家凤老师的线代也不错,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习题的话就是做辅导讲义的题目和660,不过自我感觉660的线代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听完课程多理解巩固就可以做660题目。


4.2强化阶段

配套书籍:推荐 武忠祥《高等数学辅导讲义》《数学强化通过330题》《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强化阶段可以说是整个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不仅是对于数学而言,基本上强化阶段搞定可以说考研已经成功一半,因此希望大家重视强化阶段,不要觉得强化只是一个流程。强化阶段是自己基础知识转变为考试做题能力的重要转化阶段,并且还可以将此前基础不牢的部分做一个重新回顾,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和对数学的逻辑思维。强化阶段切勿求快,一定要扎扎实实去把每一个知识点弄清楚,尤其是像极限的保号性、导数的定义、二元函数的连续、偏导数连续、可微之间的关系、二元积分的多种求法等等知识点弄明白,这样自己在做拔高题目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最怕就是基础阶段做题一脸懵、强化阶段还是一脸懵到最后做模拟题阶段还是懵,这样的状态对于考研而言是很可怕的,也一定会影响你最后的考研分数。


强化的开展其实和基础阶段很接近,只不过是用的课程视频和题目册不同,推荐的课程的话就是武忠祥老师的强化课程,基本上每一章还会先对知识点做一个快速梳理,紧接着将做题的方法和思路等等。在对知识点梳理中发现自己有遗忘或者有掌握不完全的,要立马停下来重新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切勿被视频牵着鼻子走,要真正做到自己掌握自己的复习进度而不是迁就于视频课。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注重质量,退一万步讲你强化搞得好哪怕11月做模拟题真题都来得及,你强化一通糊弄6月开始做题也都是白瞎。因此大家不要有复习速度的焦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复习时间点,但原则都是以稳扎稳打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必要追求对难题的突破,比如中值定理的证明题、求数列极限这种难题,这些题目可以大概了解证明或者解题思路以及方法,针对性地做几道题目就可以,后期对分数有较高要求的同学可以适当做一些专项练习来确保突破130分。


强化阶段的题目一定要把660在基础阶段不会做的把他做完,后面可以紧跟着做330,并且在强化阶段的视频课上可以看完视频就把辅导讲义里面的习题做完,辅导讲义每一章后都有习题(后面才发现这个习题就是武忠祥严选题,之前以为是一本独立的习题册)。由于楼主当时备考时间有限因此只做了这部分习题,但是网上有很多同学推荐李林老师的880,据说题目风格很接近考研,但我没有做过因此不做过多评价,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试一下。


线代的话还是一样的把强化课看完,配套讲义习题做完,660+330题目搞完就感觉可以了。因为我感觉线代的题目会越来越综合性,因此后续可以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提高,因为楼主自身做完线代强化后发现做模拟题还是有点懵逼,通过后续的做模拟题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后续线代方面的话我有时间会出一个专章来讲解。


总之,强化阶段最主要的就是把知识点打牢,切勿和其他人比速度比刷题量,否则的话自己会十分焦虑,因此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对待强化阶段,在强化阶段突破自己!


4.3冲刺阶段


习题:汤家凤真题(2000-2022年)、汤家凤10套卷、李林6+4、张宇10套卷部分


冲刺阶段的话首先第一步就是做真题,由于前期对真题的了解不足,我直接从1989年开始做后面才发现时间太靠前的试卷其实没太多价值,建议大家做真题的话可以从2000年开始,如果时间紧迫的时候可以从10年以后做。真题的话可以留近五年的真题到12月份当做模拟题来做,并且可以自己模拟考研的氛围(比如在早上8点半到11点半这段时间做,必须完全自己独立做,不能用计算器和公式手册),有助于大家更好地适应真正的考研考试。


汤家凤的10套卷我是全部都做完了,最大的感受是他的计算量特别大而且会让你感觉算的很恶心,但是对我的帮助也不小,至少在我考研的时候面对大计算量可以丝毫不慌,因此这套卷子能迅速帮你提升计算能力。但是他的题目套路还是比较老套的,基本上强化没问题的话扫一眼题目就知道大概思路了,因此对于计算能力不好的同学把10套卷做完真的会受益匪浅,计算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做5套左右就OK了。


汤家凤10套卷做完后我开始尝试做张宇的10套卷,果然如大家所说题目普遍偏怪偏难,但是有些题目做完确实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也能学到一些解题的窍门和不同于常规的思路。但是我自己考虑到后面整个复习过程,因为做张宇卷子的时候已经开始集中时间干专业课,因此张宇的卷子前后加起来只做了过关版的6套(张宇的模拟卷有过关版和高分版,每版都是8+4,因此前后加起来共有24套卷),因此同学们可以适当选择一部分卷子做,没必要将24套全部刷完。


李林的6+4是我强烈推荐的,风格和考研命题风格是最为接近的,至少在出题的类型上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并且网上有人会将6+4做题的分数推测考研数学分数,因此6+4在模拟卷中的地位属实不低。另外6+4的题目都值得二刷,并且要对6+4做题的速度进行控制,切勿囫囵吞枣只追求速度而忘记对错题的回顾反思。


另外我自己也买过武忠祥出的冲刺6套卷和预测3套卷,感觉武老师在模拟卷这方面的水平远不如前期的课程那样展现的高水平,感觉武老师可能过于追求基础概念的考察了,导致了他的卷子上大部分都是证明题(曾经有个卷子上六个大题五个证明题),这种卷子其实和考研风格是相违背的,因此不太建议用武老师的卷子。


但在模拟卷子做的过程中可以关注武老师出的一个17堂课(强化课中的强化课)和选填技巧课(十分适合考研的选题),这两个课程大家可以在强化完成后或者在做模拟卷中进行,尤其是配合着做题后更能凸显出课程的效果,达成1+1>2的效果。


补充:

1. 大家在前期可以将数学的公式做一个总结,我是写在了一张纸上面,相比如常见的等价无穷小、高阶导数通项公式、泰勒展开公式等等,前期可以不用一次性将公式背完,随着做题的深入有些公式自然会牢记心中,整理出一张纸便于后期做题目快速查阅。


2. 对于错题大家可以将题目拍照打印(像喵喵机这种拍题打印工具)到本子上,进行归纳集中,但切记错题一定要每周回顾,不然越攒越多到后期完全顾不上回顾,这样也就失去整理错题的意义。


3. 大家在做题目一定要拜托使用计算器,尽量多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这也是考研数学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校园区成功上岸是种什么心情
发布于河南阅读 3717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你似不似洒

Keep_love谢谢谢谢,发了这么久第一个回复的收起

我父亲是武汉理工毕业的,我是西工大本硕,咱们还是挺有缘分,哈哈

亮了(7)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