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这么多人洗白杨广,果然网庙十哲名不虚传
看几个营销号就想洗白隋炀帝,可笑。
先说大运河,杨广修的隋唐大运河的主要区段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淤塞了,其中通济渠在宋朝基本干涸变为平原,永济渠南段更是在唐初就基本废弃了,明朝都没享受到。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其实是元朝修的,两条运河共用的部分是春秋时期就有的邗沟和江南运河以及永济渠的一部分。
再说修建洛阳,北周灭了北齐之后就已经开始把洛阳作为东京,隋朝建立之前洛阳就已经重建完了,百姓也迁过去了,其实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再说说战绩,先说琉球吧,那个时候琉球不是指冲绳,是指台湾,当时的琉球相当于原始部落,不记历史,没有成文法,没有文字,国王住的房子也才16间,部落还住在山洞,铁器也少,还有很多骨制武器,而且还保留着食人的传统,欺负原始部落当战绩也不嫌丢人。而吐谷浑是杨坚就打过了,杨广给灭了,但过了没两年吐谷浑就复国反攻隋朝,然后直到隋朝灭亡也没能解决,彻底灭掉吐谷浑是唐朝的事。至于林邑,比琉球好一些,这个地方在今天越南南部,和天竺用同样的文字,能造器械和宫殿,也有战象,不过战斗力不行,隋文帝仁寿末年就派刘方进军林邑,杨坚驾崩之后杨广算是执行杨坚遗命,让刘方继续对林邑作战,没费什么事就打进林邑首都,吓跑了国王。但是仗打的其实也不算光彩,打赢了一个热带丛林里的小国,士兵因为水土不服死了接近一半,主帅刘方也病死了。杨广的战绩其实比老男人的肾都虚,要是真能征善战,版图肯定是拓地千里,然而杨坚留下的版图多大,他经营那几年也基本还是那么大。看看人北周的版图,在周武帝手里大了一倍,汉初唐初版图一开始也不大,后来变那么大,这才叫战绩。至于高句丽,打了三次全输赔光了家底真没什么可说的。
再说科举,科举的雏形其实最早出现在南北朝,直到宋朝才大致完善,形成了我们今天比较熟悉的科举。隋朝的科举虽然叫科举,但实际上是打了补丁的察举制,我们熟悉的科举有两个基本特征:定期举行、大部分人能自由报名,而这两个特征隋朝都没有。杨坚和杨广在诏书里写得很清楚,必须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推荐才可以参加,全国有多少人能见到五品以上的官员?这些人能是老百姓吗?如果今天只有省级以上官员的推荐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你觉得一个村有几个人能考?十个村都不一定有一个。隋朝三十多年总共也才十来个进士,平均三年才一个,而且这十来个像房玄龄,刘焯,温彦博,王贞,韦云起,杨纂,没有一个寒门出身,要么是官宦子弟,要么是大儒门徒,要么本身就是官。而且隋书里记载的很清楚,隋朝选拔人才主要还是靠推荐,有记载的科举只有三次,也不是像后来那样三年一考,还分小三元大三元之类的,就是杨坚或杨广临时下诏书,如果这也能算科举,汉朝的察举制也能算。而且还有人认为隋朝的选官制度其实是一种倒退,之前说过,科举的雏形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南北朝梁武帝在选拔和淘汰尚书五都令史的时候起用了寒门学子,梁武帝还规定,寒门仕子可以自由报名,只要通过考试,无论出身贵贱,一律有官做。对比一下,后来的科举到底是和隋朝更像还是和南梁更像?
再有就是律法,杨广登基之后的《大业律》确实对杨坚晚年的苛刻刑罚做了删减,但仅仅四五年之后,杨广因为又搞大工程又瞎打仗还不赈灾,搞得国家内忧外患,税又收不上来,官员层层贪污还遍地盗匪,他自己就废弃了《大业律》搞起了严刑峻法,天下盗窃以上的罪,不管轻重,不用核实,不用上报,就地宰杀,包括恢复了车裂,枭首示众,剁成肉泥分食还有诛九族等等野蛮刑罚。
顺带一说,哪怕是隋朝到了遍地都是起义的地步,依然有不少人试图挽救隋朝,四处救火剿灭起义军,其中就包括李渊。然而杨广自己却直接躺平,跑到了江南自暴自弃醉生梦死。
隋炀帝干的好事当然可以夸,但过度神化,就过分了,这些年已经有人把隋炀帝神化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他面前都是弟弟的程度了。不管怎么夸杨广,请不要忘了,是他把一个好好的,正处于上升期的鼎盛王朝折腾的亡国的,这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皇帝都做不到的事。
而且我认为根本不应该有什么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这种说辞,罪在当代就是罪在千秋,杨广把原本5000万左右的人口折腾到唐初就剩1000多万了,就是真有秦始皇汉武帝的功绩也顶不上这罪过,何况是隋炀帝那点功绩,哪来的什么功在千秋?这都不叫昏君什么才叫昏君?
弈听风雨阁
· 湖北这群替封建主洗地的手法都不带换的,顺风我无敌,逆风集团锅。实在不行来个后世抹黑,完美搜索复制
亿万少女梦中情人楼主
· 辽宁说杨广一点功劳也没有当然是不客观的,不过相比于他坑死的那几千万人来说,他的那点功劳显然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