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般的恋爱:你如何理解真正的灵魂伴侣和爱情的本质?

avatar
关注

1. 如花束般绽放,亦如花束般短暂

喜欢同一个作家的书,听相似的歌单,穿同样款式的鞋,喜欢同一家面包店的同一种面包,一起吐槽为什么脆弱的布可以打败坚硬的石头……

这样两个爱好和槽点完全合拍的人谈恋爱一定会很幸福吧,这是电影在开始时想要给我们展现的真实。就像编剧坂元裕二在接受访谈的时候表示的:

“想打造一个不靠突发事件也能吸引观众的故事”,

“比起定时炸弹爆炸等突发事件来说,恋爱更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而且它存在于每个人的记忆当中。因此,如果登场人物富有魅力,那只要细腻地刻画出他们的日常生活,肯定就会让很多观众产生共鸣,获得他们的认可。”

《花束般的恋爱》的确为现代都市青年男女们构建了一幅幅真实引起共鸣且非常感人的日常影像,就像是富士相机CC胶片模拟下的朦胧花束。电影荧幕也像一面镜子,让观众看到自己在生活和恋爱中的影子。结局也看似那么的普适,单纯的爱情似乎总会被“现实”雨打风吹去,因爱好而相识相爱,因现实而妥协放手,爱情如新鲜的花束一般美好而短暂,似乎成了万能的爱情凋亡的逻辑公式。

但爱情真的只是这样吗?


2. 对镜自照与假性合拍的爱情陷阱

我们似乎在一开始就被坂元裕二混淆了一个概念,什么是“百分百合拍”的“灵魂伴侣”,书单、爱好、穿着、歌单的一致就是灵魂的合拍了吗?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基于客观社会生产供应而培养出来的被动爱好,是你挑选各类社会商品和在各类消费中产生的爱好,归根到底是一种消费主义的快乐,是一种浅层的快乐。当然并不是说这些点的合拍不重要,这是很好的爱情切入口和了解一个人的话题窗口,没有这些契合点你甚至都不会想去了解TA也没有聊天的话题,但这不是灵魂伴侣的全部构成,更不是爱情的全部。

全剧中山音麦和八谷娟甚至没有一次深度的交心谈话,没有对各自未来的发展和自己的三观的沟通和剖析,只是在兴趣爱好的理所当然的荷尔蒙中开始,最后在和现实妥协中结束。所谓的Soulmate,甚至都没有了解过对方的Soul是什么,这是双方存在最大的问题。

再来分析男女主的矛盾成因。

山音麦的爱好是绘画,本来也是一个向往自由和浪漫的文艺青年,但是因为家里暂停了经济援助以及绘画挣钱变得困难,他为了工作挣钱不得不抛弃爱好。频繁的出差、加班、自我学习,他开始看一些励志鸡汤的成功学书籍,希望在现实面前不被击倒。工作理所当然地挤压着原有自由生活的组成,塞尔达没兴趣打了,和她一起的电影也看的无神。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人,他正在适应着精神世界转入功利现实社会的巨大变动,但他的目标始终是想通过赚钱来养一个家,让八谷娟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内心认为这样的时间牺牲和转变是有必要和有价值的。实际上,这是他对传统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责任理解,认为自己有责任、有尊严的需要打造家庭的物质基础。

所以,他理解的“维持现状”,是维持两个人稳定关系以及在一起组建家庭的结果。

八谷娟出身的家庭里不需要她考虑柴米油盐,她可以自由追求自己艺术化的爱好,可以让精神世界高于物质世界,是一种更自我化和超现实化的生活方式,她不能理解为什么山音麦会变成了那么现实的一个人,她无法共情他在职场中所遭遇的变动,不能理解为什么婚姻可以变成“那不然就结婚啊”这样的一个解决矛盾的妥协,不想因为“维持现状”而步入婚姻。因为八谷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回归家庭的女性,她不认为自己是需要被创造生活条件和家庭条件的,她认为婚姻就是一个浪漫和快乐的结晶,是一个情感大于现实的水到渠成的结果,不是强求来的,而两个人在一起的基础就是前面提到的“快乐”。

所以,她理解的“维持现状”,是维持两个在一起的自由和快乐。

矛盾就此扎根,简而言之,八谷娟对自由浪漫生活的渴望,山音麦对责任和现实的执着,矛盾双方是融合还是互斥,决定了爱情最后的结果。


3、跨越必然的差异,找寻真正的“灵魂伴侣”

再回到他们相识时的场景,或许能对结局有更好的理解。

山音麦追求校花被放了鸽子,八谷娟和相亲对象约饭的局中被忽视,两个人在生活中也没太多可以交心的朋友,自己的存在似乎被周遭漠视了,他们急需获得他人的认同以获得生活的能量。那么,此时出现一个和自己爱好一模一样的人就是对这种焦虑和孤独最好的宽慰了,越是脆弱的时候就越是希望有交心的知己可以一起分享一起吐槽,肯定自我认知的价值。所以与其说对方出现在自己的世界是找到了一个灵魂伴侣,还不如说是找到了大千世界中另一个自己,爱对方的同时更多的是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

兴趣是一个无可厚非的切入口,但他始终只是一个切入口,长久的相处不只有高山流水的相见恨晚,兴趣也绝不等同于三观,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处理剥开兴趣相同点后的三观差异。

生活不光是听一首音乐,也不光是唱一首赞歌。开花只是一个开始,新鲜感和荷尔蒙褪去以后如何细水长流,如何保持持久的成长性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山音麦的责任和现实性,八谷娟的自由和浪漫,双方能够看到差异并且让差异并存和互补是最好的结果。如果生活中只有现实和责任,那生活会沉重地压得人喘不过气,山音麦在公司里当社畜,看得到清晰的未来吗,未必,可能一辈子都是个搬砖的还把身体给搞坏了,还丧失了生活必要的美好和浪漫;反过来看八谷娟,如果只靠她对自由和兴趣的向往,那总有兴趣枯竭的一刻,毕竟这只是一个爱好而不是谋生的工具,脱离实践靠着感觉和直觉走,那当需要面对现实时又哪能有勇气呢。

很多人把两人的失败归因于“现实”,但我们看到的不是被“现实”打败的爱情,而是两人第一次面对“现实”的闪光灯之下真实的对方,开始看到了双方三观的不同,发现差异带来的苦涩远远盖过了本就在消逝的爱情甜味。所以不是“现实”从外部打败了两个深深相爱的人,而是“现实”让他们发现了彼此内部镂空且即将崩塌的爱情骨架。

所以现实打败爱情不一定是分手的万能理由,现实应该让双方更加勇敢、更加强大、更能抵挡现实的冲击,如果一个爱情连面对现实的勇气都没有,那么这个爱情终究只能存放于花瓶之中,包裹在花束里,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会打碎花瓶、时间的流失会让花束枯萎,就像人类社会进化的优胜劣汰一样,这样的爱情终究会在某个时候被淘汰,留下来的一定是能够抵御住现实和冲击的。

我们能够很轻易的认同这个快乐等式:


1)快乐的1+快乐的1=双倍的快乐2,甚至大于2。


但爱情不是在做简单的找相同,也不是简单的快乐累加,而是要看:


2)不快乐的(-1)+快乐的1是否大于0、

3)快乐的1+不快乐(-1)是否大于0、

4)更要看不快乐(-1)+不快乐(-1)是否大于-2,甚至大于0。


很显然,山音麦和八谷娟只做到了第一个等式。

所幸,最后的结局是二者温暖而释然地分手,我想这应该是无法迈过差异这道坎的最佳做法了。他们给了对方有尊严的离开,没有抨击对方的三观,没有死缠烂打对方的抉择,这样有尊重和祝福的分手对双方或许都是最好的结果。

只不过最后我看到山音麦在背对背挥手以后,又抹了一次眼角的泪水。


4. 在三观契合与互补中,培养真正的爱情

我们时常会落入一种非此即彼的极端选择中,既然按兴趣找不靠谱,那我就找一个本分老实的人过过日子就好了;我一定要找到灵魂伴侣,我无法忍受一个兴趣不合的人过漫长的后半生;或者一直没合适的,干脆就单身算了,凡此种种。

没有哪个时代比我们现在更需要爱情,工业社会的冰冷,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带来的假性喧闹与实际的个体孤独,爱情就是对孤独灵魂最好的慰藉。人独自来到这个社会中,身边的人一层一层散去,最后留下来的都是和当下的自己最契合的好友,以及共同面对生活困难和享受美好的那个TA。如果在社会中的卷是为了生存不得不的,那在情侣之间、家庭内部还要忍受三观差异的折磨,那么爱情的美好就真的被挤压殆尽了。

兴趣爱好和对外部事物的一些相似看法是一个吸引双方进入了解彼此的窗口,但更重要的是窗户里面Soul是不是你所爱的。这个Soul就是你们的三观,你们的梦想,以及追求各自梦想途中是否会选择互相配合与扶持。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小矛盾中互相理解、各自分工,承担彼此梦想路上的重要角色,那这样才是有持久成长性和远景的Soulmate,而不是什么Playmate。

从恋爱到婚姻需要经过层层剥茧,直到展现出双方最大的差异,差异如何面对、如何解决,最后差异转换成互补的能量,还是最后转化成无法调和的鸿沟,这就是每一对恋人需要做的事了。有些人可能在恋爱的时候就发现了差异,有些人闪婚以后在磨合,有人能够跨过差异形成互补,有些人无法忍受,最后惨淡收场。只不过我觉得恋爱是每对恋人对三观和婚姻的试验场,在婚姻之前能够了解彼此的三观并且接纳差异是更值得的。

总而言之,兴趣爱好的契合会是爱情的起点,而三观契合才能成为真正的灵魂伴侣,能够一起面对现实和矛盾、与快乐相伴、互相理解并砥砺前行才是真正的爱情

影视区千万不要盲目追求爱情
发布于浙江阅读 10738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暴虐的小猪

爱情就是相互包容相互扶持

亮了(93)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changwwww

· 江苏

啊 就是这个电影骗我第四次见面就去表白了 结果人家根本就没准备好!虽然最后结果是好的

亮了(51)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