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闲聊丨从达尔优A900说起:国产鼠标走向“顶级”的路还有多远?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国产鼠标,尤其是国产顶级游戏鼠标的现状与发展。事情的起因是我在春节后收到了达尔优寄过来的A900“虎擎”无线游戏鼠标,虎擎为A900的虎年限量配色,而A900是达尔优的旗舰级产品——采用原创模具的A900游戏鼠标搭载了去年开始被各大厂商广泛采用的Paw3370低功耗传感器,拥有2.4G、蓝牙以及有线三种连接方式,同时在按键技术上继续优化自家的KBS按键平衡系统,整体是一款完成度相当不错的旗舰级无线竞技鼠标。
如果横向对比的话,达尔优A900整体的配置与技术水准大概能够和冰豹KPA、酷冷MM731、微星GM41W以及Glorious的无线奥丁系列处在相似的水平线上——3370相比比雷蛇、海盗船的3399系旗舰级传感器差一些;无线方案相比罗技的Lightspeed也没有那么深入人心;当然在信仰层面距离ROG与赛睿或许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接下来聊一聊我心目中的旗舰鼠标是什么样子
在我个人对游戏鼠标的认知中,模具的设计与手感是最重要的,能否设计研发出一款好用且经典的模具直接决定了一个品牌的研发实力和设计水准。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因科特的产品拥有不错的手感和工艺水平,但仍然不能成为一家受到玩家们认可的优秀的鼠标厂商;相对应的是研发迟缓、没有无线产品、用着老掉牙的Pmw3360传感器的卓威,仍然是鼠标模具设计领域绕不开的“万恶之源”。
回到模具设计本身上,除了一枝独秀的卓威之外,无论是罗技雷蛇还是赛睿冰豹,这些国际品牌基本都有各自完整的外观设计思路和产品体系,从而能够保证其优秀的硬件能够匹配不同手长和握持习惯的人群,进而扩大产品的受众面积。相比之下国内的大多数品牌则更多的倾向于“致敬”或者“复刻”,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思路。作为国内鼠标头部品牌的达尔优,在我眼中恰好处在两者之间的尴尬处境——一直在坚持原创模具的开发和设计,但却没有形成体系化的设计思路,导致消费者对达尔优的原创模具并不“买账”,因此最后的市场销量和同行们“致敬”的产品对比,则让这种处境更加的尴尬和真实。
最后说说达尔优A900的这款模具,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是一款整体握持手感相当不错的原创模具,并且还采用了和罗技GPW相同的一体式上壳设计,这无疑增加了A900的模具难度和生产成本。因此通过A900这款产品我们还是很清晰的看出达尔优仍然有做出优秀无线鼠标的强烈欲望和追求,当然A900也有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侧面莫名其妙的走线和一些细节处理,仍然有着不小的进步空间。
在传感器性能普遍溢出的当下,传感器的型号更多的代表鼠标厂商对这款产品的定位和诚意,而调教水平则代表了厂商在PCB设计和软件固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业内优秀的一线大厂要么长期独占业内最顶级的传感器(雷蛇),要么自己开发最适合自己产品的低功耗高性能传感器(罗技);二线厂商则往往选择和传感器供应商共同研发优化传感器(赛睿的TureMove、达尔优的AIM、冰豹的OWL-Eye等);而更大多数厂商基本只能选择公版的原相传感器,这其中良心一些的会做一些基础的优化,大部分则是直接怼上就用了。
而作为和原相有过合作AIM传感器先例的达尔优,在A900上选用了公版的Paw3370传感器,反而是在偏向入门无线的A950上使用了定制的Aim-WL传感器。当然,作为一款低功耗无线传感器,Paw3370足够优秀,在A900研发和推出的周期内,可能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了,毕竟当时的Paw3399被雷蛇独占,因此同期的ROG战刃3、酷冷MM731,因科特,Glorious 等基本也全都是3370传感器。
总的来说,包括达尔优在内的几个还在认真做鼠标的国产品牌在传感器方面虽然做不到领先地位,但是也算能够跟得上行业趋势。
随着旗舰级游戏鼠标无线化的全面到来,能够提供与有线鼠标无差别的无线传输技术已经是目前旗舰无线游戏鼠标的必修课,这里就涉及到了各个品牌的无线技术,目前主流的无线技术仍然是2.4G无线传输方案,常见的公版2.4G已经能够提供1000HZ回报率的“电竞级延迟”,有部分品牌甚至可以提供高达2000/4000HZ的超低延迟方案。
在2.4G无线技术的基础上,一些有实力的厂商会继续优化研发自己的独家方案,这其中名气最大应该就是罗技的Lightspeed技术。罗技在众多厂商中率先发力无线技术,推出了比有线连接质量更佳的Lightspeed技术,从而让罗技无线游戏鼠标产品深入人心。
除了罗技之外,像雷蛇、海盗船、赛睿等一线品牌的无线技术也同样优秀。事实上,各大品牌的无线技术大同小异,均采用类似智能调频+硬件优化的思路设计,让鼠标保持拥有速度最快且干扰最少的无线信号传输,同时会在硬件PCB布线方面对接收器信号发射/接收强度、Sensor—MCU的线路等方面进行相对应的优化,提升鼠标信号传输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
回到达尔优A900,采用的仍然是接近公版的无线技术,搭载的MCU芯片来自展盟旗下的高端型号:CX52850。就个人体验来说这款MCU芯片在使用中的延迟表现完全没有问题,无论是参数还是实际表现都完全够用,但是如果仅就高端产品来说,Nordic和德州仪器的芯片似乎更能匹配旗舰产品的定位,只能说在芯片领域,国内厂商和世界一线的差距比外设还要更大一些。
轻量化鼠标的优势逐渐被玩家们认可之后,轻量化也成为了旗舰鼠标绕不开的选购因素,按照我自己的使用习惯和对产品的理解,我个人习惯将80克以内的无线鼠标、70克以内的有线鼠标产品作为轻量化的标准。
而轻量化的方式则有结构优化减重(罗技、雷蛇、达尔优)、内部打孔减重(ROG,冰豹),以及打孔减重(各种洞洞鼠),毫无疑问在这几种减重工艺当中,不打孔的内部结构轻量化是难度最高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模具成本还是生产中的良品率都是对厂商的酷刑。
这篇文章算是拿目前的国产鼠标中比较优秀的达尔优A900来和同级别的优秀鼠标做一个简单且不太公平的对比,透过这些简单的数据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国产鼠标的发展和进步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距离“顶级外设”之路尚有一段征程,这不断攀登的道路不仅需要厂商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广大游戏玩家们的支持。
在大家的印象中,一个电竞向的外设品牌往往会选择通吃鼠标、键盘耳机等各个方向来构建完整的游戏外设生态,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罗技、雷蛇,以及在国内风靡一时的雷柏、双飞燕和达尔优。
不过在最近几年内,随着机械键盘的火热,像阿米洛、AKKO和抄灵这样的纯机械键盘品牌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国内传统厂商也逐步放弃了鼠标和耳机等研发周期更长、难度更高,同时在技术层面和国际大牌相比不占优势的产品方向。这点其实很好理解,每一个厂商都喜欢机械键盘这种创新成本低、技术差异小,单品价格高并且热度也很高的产品。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仍然保留完整的键鼠音频产品线,同时还能做到全部自主生产的顶级外设达尔优,反而更像是外设厂商中的一个异类。
瑞斯拜!
我大曹孟德
· 福建什么达尔优什么黑爵都是给那些主播带偏了的,我以前看jy买了达尔优,那个左键经常单击变双击,后来看yd买了黑爵,那键盘直接失灵,一言难尽
不是假发是圭楼主
· 江苏那几年主播带的产品好像都是价格比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