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款实战篮球鞋成为奢侈品——Zoom GT Cut
消费者通过消费象征“奢侈品”的符号,实际上只不过想要标榜自己的身份地位。炫耀性消费的逻辑表明,消费者消费的已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多的是其背后的符号价值。
——鲍德里亚
GT Cut成为近两年一款现象级的篮球鞋,对其评价有好有坏,但客观事实是其高昂的溢价,以及广泛的讨论度。
本文旨在探讨这双鞋子爆火的现象以及造成这个现象的背后逻辑。
当谈及GT Cut,部分早期接触的朋友可能会说,自己之前在线下店遇到这双鞋都是摆卖的。这一点确实,楼主关注到这双鞋子其实并不算早,当时只有首发的白红配色,以楼主的43码为例,当时在识货上最低九百多就可以买到。而在最夸张的春节期间,这双鞋一度涨价到5K左右。
随着配色的陆续释出,部分配色最低时在1.5K就可以入手,但同时随着传播的扩散,了解到这双鞋的人群也在扩大,导致了这双鞋的价格一直都是一个有增无减的趋势。
那为什么会出现摆卖时无人问津,价格越高却人皆求之呢?总结一下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第一,这双鞋从曝光之处,就有人将之称为继承了Kobe签名鞋基因的鞋款。
第二,Nike近两年的摆烂导致其旗下没有一款现象级的实战篮球鞋出现,GT Cut的出现正是类似于HD17一样的存在。
第三,互联网大环境下,各类球鞋博主的上脚以及球鞋测评博主对其性能的肯定。
第四,供不应求的市场关系,暂无法证实有没有饥饿营销的因素在内。
楼主未曾穿过这双鞋,原因有三,其一是楼主曾穿过同是搭载了全掌Zoom的KD8,其体验并非完美,因为Zoom的泄力感导致楼主对全掌Zoom并非情有独钟;其二是楼主曾在发售之初把玩过球友的首发配色,感觉整双鞋外形虽凌厉,但其重量确实不算轻巧,整双鞋也有脚重头轻的嫌疑;其三是贫穷,本想等一波降价,如今想体验却已高攀不起。
▲ GT Cut设计师Bryant Klug
其实这双鞋不光是在国内一鞋难求,即使在国外也是供不应求的状态。根据国外消息来源,因为疫情的影响,Nike生产线的变化。2021年大量鞋款以及2022春季和夏季的订单被取消,而GT Cut就被包含在内。同时,因为在二级市场反响良好,Nike又陆续发售了几个新的配色。但秒售光的事实,还是证明了其货量的不足。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消费者通过消费象征“奢侈品”的符号,实际上只不过想要标榜自己的身份地位。炫耀性消费的逻辑表明,消费者消费的已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多的是其背后的符号价值。”如今GT Cut已经成为实战鞋昂贵奢侈的代名词,当一双鞋,无数人都说它好的时候,重点并不在它本身是不是真的很好了,它成为了市场竞相追逐的那一个“很好的实战鞋”的符号,所以逐渐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出现了GT Cut平替的鞋款。
球鞋本应生于货架,死于球场,写这篇文章的初心也是希望大家切莫掉入消费主义陷阱,选择适合的球鞋。最后分享几双不错的国产球鞋。
Pics from Weibo,如有侵权,立删。
sho_l
· 福建买的时候1400都有点肉疼 更不用说现在这价格 我感觉也没那么神 确实被符号化了 反正留着慢慢穿吧
中了球毒哼
· 山东取之jr用之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