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经典节目推荐】《百家讲坛》:学生时代的思想启蒙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百家讲坛》在央视经典节目序列里是一档极为特殊的存在。节目开播二十年多年,虽如今节目的收视率不及巅峰时期,但仍能相对保持稳定态势,单凭这一点就远超同期开播甚至比他之后开播的电视节目了。不过再好看的节目久而久之都会让观众陷入审美疲劳的“怪圈”,例如跟《百家讲坛》同时期播出的《同一首歌》早就成为“时代的眼泪”。一档文化类电视节目能够这样的“经久不衰”显然超出了大家对于他开播时的预期。
一档经典的电视节目,最先为观众津津乐道的就是节目片头。《百家讲坛》的片头也是让人印象深刻,最为大家熟悉的科学家、作家的头像一个个出现在荧幕上,再配上经典配乐,那是学生时代无可磨灭的记忆。
“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康震,郦波,曾仕强……”无数名家教授受邀给观众传道授业解惑。让观众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社会风俗以及学习生活等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百家讲坛》在那个获取知识途径局限的年代扮演了一个引路者的角色,是学生时代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节目”。
我个人最喜欢的系列是易中天老师的《先秦诸子百家》和王立群老师的《读史记》,两位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时代的我受益匪浅。历史也是有生命的、鲜活的而非刻板的、枯燥的。
《百家讲坛》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诞生于电视媒体的黄金时代,依托央视大平台和优质的内容输出成为文化类节目的佼佼者。不过,节目在刚播出时也不是一帆风顺,在那个电视节目“神仙打架”的年代,《百家讲坛》也因收视不行而想尽办法来提高收视率,第一次迎来广泛关注是阎崇年老师。当时恰逢清宫剧热播,阎崇年老师的《清十二帝疑案》一下子就让《百家讲坛》收视率冲了上去,但真正意义上得到全民热捧,则是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当时还未有“国学热”,“国学”一词也少有提及,但易老师的《品三国》精彩至极,不仅让《百家讲坛》的收视率屡创新高,而且也掀起了第一次“国学热”,易中天老师也一度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大学教授。在某种程度上,易老师打破了人们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认知门槛,让传统文化“接地气”。虽然易中天老师本人和他讲述的三国在当时引起了广泛争议,但是无法质疑一点就是人民群众对于中华历史文化的喜爱程度明显提高了。
在此给大家列举几个经典系列,可自行回顾: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
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
王立群—《大风歌》
康震—《苏轼》
纪连海—《正说清朝二十四臣》
袁腾飞—《两宋风云》
“本以为是开始,结果是巅峰。”在娱乐至死的今天,传统文化类节目鲜有踪迹,《百家讲坛》仍坚持独立制作和内容持续输出,让我们看到了节目幕后工作人员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那份坚持和信心。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系列回顾:
萧老帮主
· 上海真的是当年每天中午必看的节目 清十二帝 汉代风云人物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易中天品三国 还记得看过二战将军讲座 等等 真的是一档好节目 涨了不少知识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