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惊雷响动,中国从此挺起了脊梁——《横空出世》长评
死亡之海得玉浆,天山为屏昆仑障。
纵横南北十万里,敢问惊雷何日响。
1986年,弥留之际的邓稼先在天安门前感慨地问道:“再过三十年,会有人记得我们吗?”1986年7月29日,这位“两弹元勋”于北京逝世,享年62岁。
1999 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邓稼先等23 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更不会忘记他们。
同年,一部名为《横空出世》的电影上映,该片以邓稼先等先驱者为原型,讴歌了那个年代为了我国国防事业做出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和战士们,还原了那段虽然艰苦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次年举办的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该片一举夺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
随着时间推移,这部电影的光芒愈发闪耀,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难以磨灭的经典,李雪健老师的那句经典台词“No,去你妈的!”,更是成为了流传甚广的“名场面”。
历经百年,我们的党历经磨难却仍然风华正茂,蓬勃向上,正是因为人民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畏的战斗精神,可以说,《横空出世》将这种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年轻一代的观众对那个年代有了更多的认识,对那些无私忘我、对祖国饱含无限忠诚与热爱的先驱者们心生尊敬与赞叹。
今天,笔者就通过这部经典电影中的三句经典台词,来重温那场艰苦卓绝的征程,向那些不朽的先驱者和敬业的文艺工作者们表达敬意。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冯石将军接到中央委派的使命,带着一支部队挺进戈壁,去“搞原子弹”,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冯石将军,十分惊讶:“我不会啊?”,但他收到的回复却是“美国佬会,苏联老大哥也会,可是他们呐,不会白白的送给你”
就这样,这支英雄部队出发了,他们不知将去向何方,也不知道要去做什么,只听到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火车行驶的声音,还有车上战士的话语:“再往西,一道关接一道关,嘉峪关、玉门关、还有阳关。团长,书上说‘西出阳关无故人’呐。”他们身后的红旗上写着“上甘岭英雄连”,他们的水杯上写着“最可爱的人”。
一开始,实验地点设置在敦煌,但敦煌是历史名城,拥有大量文化遗址,还需要撤离本地的居民,所以冯石将军并不同意。
而苏联专家却嗤之以鼻,他表示“我们完全可以保护你们,你们没有必要造千万吨级的。”冯石将军笑了笑,说道:“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他决定带领部队继续西行,将实验地点定在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一听这个称号,大家就能想象到条件有多艰苦,黄沙弥漫,缺水少粮,英雄连日夜兼程,有的战士被黄沙掩埋,就此牺牲在征途之上,但我们的部队依旧一往无前。
苦心人,天不负,多日苦行,队伍终于找到了水源,战士们欢呼雀跃,像孩子一样扑进河水里。
看着壮美的戈壁滩和挥洒汗水做着驻扎工作的战士们,冯石将军挥毫作诗一首:“ 死亡之海得玉浆,天山为屏昆仑障。纵横南北十万里,敢问惊雷何日响。”随后,他安排下属:“给中央军委发报,就说我找到写好诗、大诗的地方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作诗的场面,是李雪健老师亲笔所写)
临走前,苏联专家烧掉了他们带不走的研究图纸,我们的研究人员只能从桶中翻出残缺的图纸进行拼凑,某位苏联专家此时突然现身,看着忙碌的中国研究人员说道:“没有意义,这一块,你们用计算机,也要算两年”
陆光达心中苦闷,又喝了不少酒,回到家中的他向妻子发泄着不满,但妻子却冷静地说:“别对我说你们的机密”“你忘了吗,这十三个月来,你是第一次回家。”看着妻子的面容,陆光达又心疼又愧疚,情绪终于缓和下来,与妻子紧紧相拥。
在戈壁滩上,冯石将军对战士们发表了激昂慷慨的演讲:“同志们,国内的仗打完了,国外的仗,也打完了,一没让披红挂彩,开庆功会,二没让回家看望爹娘,一声令下,你们跟着党,跑到了这大戈壁滩上,至今,家里的亲人不知道我们在哪,不知道我们是死是活。
“有的战士的未婚妻,在家等不住了,就跟别人跑了,有的战士,去朝鲜的时候才十五六岁,还是个孩子,现在平安回国了,该不该和老娘说一声?该说!但是不能说!这是国家的机密问题,还有的战士,这个岁数该回家当爷爷抱孙子了,但是我把他留下来,留在这大沙滩上,斗风雪、抗严寒、啃咸菜、喝盐水,为什么?为什么呢?
“就因为在朝鲜,美国人用一个小玩意,在咱们头上悬了好几年,动不动就嚷嚷着要给咱们做外科手术,苏联专家也撤走了,瞧不起我们,没有这个东西,咱们中国人的腰杆子就挺不直!就没地位,没和平!就不能踏踏实实的过咱们的日子,所以现在中央军委指示,可以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了,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大戈壁滩上,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搞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原子弹!”
在冯石将军朴素而又激情的演讲之下,战士们群情激昂,纷纷振臂高呼了起来,屏幕前的我们,听了这番讲话,也是热血澎湃。
伴随着《打起夯》的歌声,战士们紧锣密鼓、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
同志们那么 嗬咳 打起夯那么 嗬咳
一夯一夯密密的砸呀 嗦罗罗嘿
为国家那么 嗬咳
戈壁滩上那么 嗬咳 创新业那么 嗬咳
早日搞出原子弹那么 嗬咳 嗦罗罗罗嘿
不回家那么嗬咳
战风沙那么 嗬咳 喝咸水那么 嗬咳
两夯并一夯砸的平那么 嗦罗罗罗嘿
加劲干那么 嗬咳
早穿袄那么 嗬咳 午穿纱那么 嗬咳
蚊咬屁股沙打脸那么 嗦罗罗罗嘿
为革命那么 嗬咳
美国佬他么 嗬咳 欺负人他么 嗬咳
为了挺直腰杆子那么 嗦罗罗罗嘿
不受气那么 嗬咳
你挑担那么 嗬咳 我推车那么 嗬咳
同志们那越干越有劲那么 嗬咳
立新功那么 嗬咳 立新功那么 嗬咳
另一边,在北京原子能研究所,陆光达为科学家们进行讲解,规划方向,写了满满一黑板的公式:“我们面临的困难,恐怕都在这了,从这,到这,美国人用了六年的时间,英国人用了五年,苏联人用了八年,我们没有八年的时间,两年都没有,一直要算到这,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计算机只有一台在科学院,别的部门也急着用,我们没有别的窍门,就是用算盘打,也要把它打出来!”
炎炎夏日中,科学家们聚在一起,拨弄着算盘,渴了就喝一口白开水,饿了就啃一口馒头,他们汗如雨下,却不知疲惫,有一位科学家算了五遍,却和苏联专家留下的数据不匹配,陆光达看了看说:“万一是他们错了呢?”
回到家中,陆光达立即开始着手计算,终于得到是苏联人错了的结论,他忘情地锤了锤桌子,决定亲自前往罗布泊,那片“死亡之海”,临走前,妻子与他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是不是,快要走了?”
陆光达点点头,
“你把四季的衣服都准备好了,会有人来拿的”
没有拥抱,没有缠绵,没有多余的话语,但此刻,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深厚的情感,有国才有家啊,此刻的陆光达与妻子,正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先驱者的缩影,他们背井离乡,离开挚爱的家人,只为守护身后的国家,守护更多的家庭。
戈壁滩上,冯石与战士们在红旗下敬礼,欢迎着各位科学家的到来,他们将在这里创造奇迹,以一声惊雷,挺起无数中国人的脊梁。
此后,戈壁滩上的战士们与科学家们又克服了无数艰难——没有淡水,战士们就一车一车去几百公里之外去运水,后来他们又遇到三年自然灾害,铁路又被洪水冲断,粮食送不进来,近千名战士与工作人员患上了夜盲症。断粮的日子里,他们靠唱歌、看电影来熬过,风沙、雨水更是戈壁滩上的常客,无数人丧命在这片死亡之海……然而,这些他们都挺了过来。
在这艰苦的环境里,陆光达双脚浮肿起来,冯石亲自送了一双布鞋送给陆光达,陆十分感激,回赠了冯石一本诗集,他说自己最喜欢其中毛主席所写的《念奴娇·昆仑》——
“我忘不了我们的士兵被凝固汽油弹炸成了火人,他们挣扎着,喊叫着,喊着爹喊着娘,伤员更是可怜呐,没处躲没处藏,就在我的身边,我救不了、救不了他们……尽管这样,咱们屈服了吗?没有,就没怕过它美国,应该说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它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要欺负你,让你,就像对它大喊一声,no,去你妈的!”
这时,陆光达说道:“老冯,咱们的原子弹来了”
10月15日22时,原子弹吊装上塔,16日早晨,安装人员撤离。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从此,中国步入了拥有核武器国家的行列,我们不再惧怕任何大国的核威慑。
一声惊雷传四海,且听龙吟震九霄,从一天起,我们的历史分为两段来书写,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欣喜若狂,他们牺牲了多少,才换来眼前的成就!
观影至此,我想每一个人都是难以自抑,千言万语,似乎都不能形容此刻的情感,我们要知道,电影中表现出的苦难只是那个以艰苦为背景的时代的缩影,在那个年代,我们无畏的先驱者们克服万难,创造奇迹,只为守护我们今日的和平与安全。
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这样的精神与意志,最后,我想用电影中一位科学家的话进行收尾:“我觉得人的力量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比任何科学都强大。”是啊,一个有信仰、有理想、有原则的人,任何困难也打不倒他,逢山开道,遇水造桥,纵使荆棘满路,也会砥砺前行。
嚣老师楼主
· 吉林喜欢的朋友欢迎给文章点赞支持,关注作者!也可以看一看主页的其他作品,感谢!顺道说一句,年轻时的老李不愧是“十里八村俊后生”
金牌卤肉面
· 四川现在发觉好多老电影,年轻的时候不喜欢看,长大以后越发觉得好看,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