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辱二师兄
· 浙江飞行员应该是全世界在单位吃的最好的那群人之一。大概1986年,部队来我们高中招飞行员,初试合格6个,马上新盖房子让他们住,菜单独炒,饭单独煮。
子非鱼不知鱼之乐
· 上海飞行员的价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个是成本法,一个是市场供需产生的均衡价格,是不是和一般商品没啥区别?成本法就是计算我培养一个特定状态的飞行员需要花多少钱。拿我国为例,首先是身体健康且完成12年中等教育,参加高考成绩合格,可以进入专业院校学习;然后是4年航空专业本科学习,主要是航空理论和机械基础,期间身体状况不行淘汰的就转去地勤。到这为止,花的钱和一般专业比起来也不算很多,集中在初级教练机训练上,目的是淘汰掉身体不适合飞行的人,主要是平衡杆不行。 真正的飞行道路从毕业后开始,到培训基地集训飞中教机再飞高教机,当然现在开始直接上高教机了,目的是进行特技飞行训练。高教机合格后去作战部队飞同型双座战斗教练机,比如苏-28UBK、歼-11BS、歼-10S,这一步练的是操作。合格后可以单独驾驶战斗机,继续学习各种空战战术。一般来说,战斗机飞行员在职业生涯前300小时都算菜鸟,飞到600小时才算老手,1200小时以上算高手。飞行员25岁算开始飞战斗机,一年飞120小时(我军以前或美军现在)或200小时(美军以前或我军现在),大致就是2年半、5年、10年过三个资历档,一直到48岁停飞。看金头盔比赛的报道,最终拿到金头盔的飞行员大都是飞行大队长、团长之类的中级军官,年龄大概30岁上下,真能一下部队飞两年就拿金头盔的猛人是极少数。从培训基地开始,飞行员的直接培训成本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工资,绝大部分是分摊的飞机全寿命周期成本。战斗机通常采购成本占全寿命周期成本的33%,剩下的就是几十年时间里的使用维护成本,比如假设苏-30MKK全寿命周期成本是12亿人民币,飞行寿命4000小时,那每飞行小时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就是30万,飞行员飞够600小时就要花1.8亿,直接支出的维护使用成本也有1.2亿。这么一算就很清楚,飞行员的培养成本主要取决于他驾驶的飞机的全寿命成本,因此飞机越贵飞行员就越贵,二者成正比。非要比较的话,飞行员开始飞战斗机之前的总开支,也就是上学时那20年的培训费、生活费、初教机费用等等,大大低于战斗机采购成本,所以是战斗机比人贵。使用维护成本主要包括机库等配套设施建设,零部件等耗材采购,人员薪酬和培训成本等等。比如说苏-30MKK寿命4000小时,但是使用的AL-31发动机寿命只有1500小时,那么就得3次更换5.3台发动机,一台就是600万美元。 但在实践中,各国都要求优先保飞行员,也就是飞行员判断飞机可能坠毁时允许跳伞,是不是真的必然坠毁事后再说,这主要是出于均衡价格考虑。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看,武器装备的大规模生产在全面动员后并不是大问题,哪怕现代飞机生产周期很长,但只要开始交货了那就源源不断。但是飞行员不行,平时培养一个堪用的600小时飞行员,从本科毕业开始算也需要7年,二战时降低标准应急培训也需要1年半到2年,所以德国、日本在战争末期都是缺老飞行员,而不是缺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