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永不过时——奥黛丽·赫本小传

avatar
关注

【本文约4200字,阅读时间7分钟,图片16张,本人才疏学浅,如有不实之处望指正】

这是一位身患癌症的六旬老妇人在生命最后几年的足迹——洪都拉斯、厄瓜多尔、越南、泰国、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遍及全球。她既不是政治人物,也不是跨国商人,她是英国女演员奥黛丽·赫本。

1.童年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随后前往英国学习芭蕾舞。在她六岁那年,父亲抛弃了家人远走高飞,此后多年杳无音信,小奥黛丽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1939年二战爆发,支持纳粹的母亲决定返回阿姆斯特丹,可战争证明了她的选择和立场无比荒谬。荷兰沦陷后,纳粹在阿姆斯特丹大肆搜捕犹太人和共产主义者,小奥黛丽的舅舅也在此时被捕并杀害。她的母亲这时终于幡然醒悟,开始反战。

法西斯统治下粮食极度短缺,小奥黛丽一家人甚至要挖野菜果腹,饥荒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使她患上了贫血、水肿等多种病症。可即使战时生活如此艰难,15岁的她仍在通过芭蕾舞表演为抵抗组织筹集资金,一直坚持到荷兰解放。战后小奥黛丽返回伦敦继续学习芭蕾舞。

(12岁的赫本)

2.初登影坛

赫本在学习舞蹈时生活仍十分拮据,为此她出演了一系列舞台剧和短片,这时的她已经赢得了大量称赞,她的一位导演评价22岁的赫本是“一个行走的梦幻女孩”,随后她在纽约百老汇进行了一系列演出,逐渐崭露头角,终于被威廉·惠勒导演选中,出演《罗马假日》女主角。

《罗马假日》的经典剧情不必赘述,这里说一些镜头背后的故事。由于这是赫本第一次作为女主角,她非常紧张,在拍摄片尾与男主角格里高利·派克吻别后的哭戏时,她尝试了几次都流不出眼泪(或许真正经历过战争与苦难的人反而不容易哭泣吧),惠勒导演心急如焚。他假装生气地说:“你简直是在浪费胶片!”,赫本这才哭出来,完成拍摄。她的紧张情绪甚至延续到了奥斯卡颁奖现场,在得知自己获得最佳女主角后,她诚惶诚恐,又十分兴奋,先是走错了领奖路线,又不寻常地与颁奖嘉宾接吻,接着极快地发表完获奖感言,甚至差点弄丢了小金人。

(图中并非那位嘉宾)

无论如何,《罗马假日》都是赫本最杰出的代表作,男主角派克评价看她的表演“就像看着一朵花突然绽放一样,她生来就是为了扮演这位公主。”人生第一部大电影就赢得奥斯卡奖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开端,赫本接下来的银幕之路将更加辉煌。

3.曲折从影路

《罗马假日》上映前,赫本在进行《龙凤配》的拍摄。此片背后的轶事远比电影本身丰富。男主角亨弗莱·鲍嘉把自己置于整个剧组的对立面,他曾对编剧大发雷霆,为此导演比利·怀尔德不得不勒令他道歉。他还对男二号威廉·霍顿和尚未出名的赫本不屑一顾,认为赫本“很没有天赋,不会演戏”(赫本与霍顿的恋情将在后文讲述)。此片也是赫本与服装设计师休伯特·德·纪梵希合作的起点,但二人未见面前,纪梵希误以为将与著名的凯瑟琳·赫本合作,后来却发现她只是一个24岁的小姑娘。缺乏名声也使赫本没能获得应得的片酬,两位男主演的片酬分别为30万美元和15万美元,而女主角赫本只有1.5万美元。

(由纪梵希设计的长裙)

但很快赫本就不用再为名气发愁了。以上两部电影为她赢得了全世界的鲜花与掌声,她的下一部电影《战争与和平》的导演金·维多点名要她饰演娜塔莎,并让她获得了35万美元的片酬。这是当时女演员的顶薪,赫本对该数字十分震惊,她谦逊而害羞地对经纪人说:“我不值得,这不可能,请不要告诉任何人。”但她的表演证明了她值得,26岁的赫本完美展现了13岁的娜塔莎的俏皮性格,即使托尔斯泰本人看了也不得不称赞。

(赫本扮演的娜塔莎·罗斯托夫)

如今看来,该片确实逊色于十年后苏联倾全国之力拍摄的版本,但从另一角度看,其作为这本文学巨作的首部影视化作品仍具有一定地位,而这主要归功于赫本与亨利·方达等人的出色表演。

正当赫本的演艺生涯步入正轨时,她遭遇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打击。1959年,在拍摄西部片《不可饶恕》时,她在骑马时不慎摔落,背部重伤,数月后她腹中的女婴流产。这是赫本第二次流产,她一直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孩子,这也使她更加悲痛。伤愈之后,赫本以惊人的意志力坚持完成了电影摄制。不久后她再次怀孕,在生下长子肖恩·费雷尔后仅三个月,她走进了《蒂凡尼的早餐》的片场。

《蒂凡尼的早餐》被认为颠覆了赫本以往的形象,在此之前,她扮演的是高贵的公主、富家千金、虔诚的修女,本片中的她却是一个风尘女子。在选角时,原著作者和编剧都倾向于玛丽莲·梦露,但最终赫本被选中。事后看来这未免不是一种幸运,因为假如梦露出演,那么该片可能成为她的遗作,增添了不必要的悲情。但赫本情感丰富的演绎证明了她配得上这个角色,以及75万美元的片酬。观众们也无比陶醉,一些男青年走出影院后已被迷得神魂颠倒。

在镜头背后,男主角乔治·佩帕德与剧组矛盾重重,他非常自负,给赫本起了个绰号“尼姑”,甚至差点和导演大打出手,此人也是赫本唯一讨厌的男搭档。赫本遭遇的困难不止于此,制片方曾考虑删除她演唱的经典歌曲《月亮河》,她被激怒了,放出狠话:“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制片方只得作罢。然而三年后,赫本将因她在演唱上的不足遭遇更大的失望。

赫本起初并非《窈窕淑女》的女主角首选,她最终击败同名音乐剧的女主角,朱莉·安德鲁斯,赢得了这一角色。与以往不同,赫本100万美元的高片酬为她带来了困扰,媒体一直喋喋不休,她却对此不屑一顾。她渴望通过一部音乐剧来宣传自己的歌声,并满怀欣喜地录制好了所有歌唱片段,直到她得知她的演唱部分将被完全替换时,她彻底崩溃了,不顾一切地冲出片场。但第二天她冷静下来,回到片场向剧组道歉,继续拍摄。平心而论,赫本的唱功并不出众,除了像《月亮河》中那样清唱外,她的声音过于饱满,让人感到用力过猛。但她对此有一种执念,她的底线是不允许任何人批评她的歌声,因此她这次的反应才如此激烈。不过她之后重新融入了剧组,在一个镜头中,她身着下图中华丽的礼服走出来,让全剧组目瞪口呆,随后为她热情地鼓掌,赞叹她的美貌。

(此戏服为影史第二贵,拍出了370万美元)

可惜的是,赫本像片中女主角伊莉莎一样被冷落了,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该片囊括了八项大奖,然而赫本甚至没能获得一个提名。这次拍摄经历让她无比懊悔,她日后称若是知道自己的歌声不被采纳,她绝不会拍摄该片,尽管获得了100万美元的片酬。

在大致介绍了赫本的演艺生涯后,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本人认为最难下笔的一部分,她的情史。

4.情感与个人生活

【本人将尽力保证以下文字的可靠性,请各位自行判断】

赫本是在一次酒会上认识梅尔·费雷尔的,两人同为演员,很快坠入爱河并在瑞士低调地举行了婚礼,随后一同出演了《战争与和平》,费雷尔扮演安德烈。但在此之前,赫本就在《龙凤配》的片场被威廉·霍顿迷住了,很快开始约会。此时两人都已婚,霍顿却对此无所顾忌,他极其渴望得到赫本,甚至愿意为了她而离婚。不过赫本此时提出了条件,她想要孩子,这令霍顿心灰意冷,因为他此前已经结扎。绝望的霍顿离开了赫本,终日借酒浇愁,数年后两人在一部电影中再次合作,霍顿再次遭受了打击,从此远走高飞。另一边,费雷尔同样有婚外情,他和赫本都对彼此的外遇知情,并选择了冷处理,直到1968年这种局面再也无法维持,两人离婚。赫本很快就与神经学家安德烈亚·多蒂再婚,她在41岁时生下了次子卢卡·多蒂,婚后的她本想不再拍摄电影,安心抚养两个孩子,但丈夫多蒂频繁地出轨让她无法忍受,最终两人在1980年离婚。晚年的赫本与荷兰商人罗伯特·沃尔德斯同居,直到赫本去世。

本人认为,将赫本的童年经历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她情感上的选择。父亲在她六岁时抛弃了家庭,年幼的她一连哭了几天,她几乎没有得到过父爱。几年后,母亲错误地把她带到了即将沦陷的荷兰,纳粹击垮了她的家庭,杀死了她的童年玩伴,使她的少女时代在恐惧与饥饿中度过,这些创伤伴随了她一生。她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依靠,让自己的孩子不致遭受她童年的悲惨命运。

然而婚姻的不幸让她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抑郁中度过,这也导致她养成了严重的陋习——吸烟。赫本的第一支烟是解放荷兰的加拿大士兵给的,他们还带来了她此后一生最喜欢的巧克力,这天她刚满16岁。《罗马假日》里那个自称“这是我第一次吸烟”的女孩,其实已有7年烟龄了

她的烟瘾越来越重,到1958年左右,她一天要吸三包烟,甚至在电影拍摄的间隙也要吸上一支。尽管当时人们并不明确吸烟有害健康,认为这是一种时尚,但赫本的吸烟量确实太多了,甚至使她的一位男搭档无法忍受,从此戒烟。她在大部分电影中都有吸烟的镜头,且基本都是过肺的真吸烟。这对她健康的损害直接体现在她的高流产率上,她至少流产过四次,却从未考虑过戒烟,直到年近六旬才最终不吸。一般认为,吸烟使赫本损失了3-5年的寿命,也与夺去她生命的阑尾癌有关,这不能不让人痛心遗憾。

5.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晚年的赫本基本在瑞士的庄园里静养,并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她在这时接触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想到自己的童年经历,她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全世界儿童带去福祉。她为此前往联合国总部和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但她很快意识到这种政客式的行为对苦难中的孩子们毫无意义,她决定做出实际行动。

她的第一站是埃塞俄比亚,在这里,战乱尚未平息,她和UNICEF的人员必须依靠武装人员保护。那里的贫困与饥荒令她震惊,为了让世人看到这一切,她每天接受15次采访,以她瘦小的身躯试图缓解孩子们的苦难,她坚信这些孩子们能获得幸福,这一信念从未动摇。此后几年,她辗转于土耳其、厄瓜多尔、洪都拉斯、苏丹、孟加拉国、索马里、泰国,并多次返回欧洲发表演讲。在越南,她给孩子们上课,吃力地在黑板上写下“我爱你”。在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与孩子们在一起时灿烂的笑容。遗憾的是,她快撑不住了,她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录制了几段给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直到弥留之际,她想的依然是孩子。1993年1月20日,伟大的英国女演员奥黛丽·赫本在瑞士瓦德州的居所内与世长辞。更令人痛心的是,非洲还是老样子,人类还是老样子,她去世后几个月,索马里发生“黑鹰坠落”事件,次年,卢旺达发生种族大屠杀。但对于赫本其人,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她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赫本的安息之所)

最后,今天是奥黛丽·赫本诞辰93周年,让我们祝她:HAPPY BIRTHDAY, AUDREY!!

影视区晒晒我心中的影史第一美女女明星赫本风造型合集
发布于四川阅读 13255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Heisenpeng

· 新疆
戴燕妮感觉长相来看她真的一般,长得像周深收起

长相一般奥黛丽

亮了(146)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时间之箭会倒转楼主

· 四川
彭小母她的嗓音和唱功确实和朱莉·安德鲁斯差的有点远。《窈窕淑女》这片儿的主创在当时是梦幻阵容。剧本、导演、布景全都是好莱坞顶级水平,其他演员都是从大火的同名音乐剧过来的,就是片方看不上当时不太火的朱莉·安德鲁斯才换了A赫,后来又觉得A赫唱的不好用了配音,完全是画蛇添足。收起

的确让人不能理解,我文里也写了,这直接让赫本当场崩溃。他导演既然嫌赫本唱的不好,干嘛花百万美元的片酬请她来呀。算了,六十年前的事,让它过去吧。

亮了(45)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