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日记】乔丹体育 风刃2实战测评——鞋如其名 轻巧灵活
这次测评的实战鞋是乔丹体育的风刃2
先看一下外观
有一说一,这次风刃2首发的几个配色在颜色搭配使用上的水准明显是比之前的几款乔丹体育的篮球鞋有进步的
我入手的这双吴前之前在CBA赛场上上脚过的配色,无论是静态摆放状态下还是实穿上脚状态下 都挺亮眼的
之前看区里一个兄弟开箱过陕博联名配色,配色和细节真的都很到位,就想着后期有机会怎么着都得再买一双!
鞋舌处有吴前的个人LOGO
外底两个开窗小洞其实还挺萌的
我是4月29日上午收到的快递,截止到5月4日,一共6天时间里,穿着风刃2实战了5次(总时长大约为二十多个小时)
五一期间小区球馆人都爆满了,每个下午都是5-6组的人,场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被打下去,所以整场的竞争性以及球局的强度都还挺高的
接下来看一下风刃2的实战性能
首先是外底部分
抓地表现非常优秀,在实战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任何打滑的现象
而且这个外底在大部分与地面摩擦的时间里都会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对于喜欢打球的人来说,这个声音真的很治愈
风刃2外底的硬度其实不算高,还是偏软的
但是耐磨性能比我想象的要好,如上图所示,在室内场实战了20多个小时之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大磨损
不过依旧是不太建议去较为粗糙的水泥地上实战穿着
接下来说一下中底表现
这次风刃2的中底采用的是全掌的巭LIGHT回弹科技,也是这个材料在篮球鞋上的首次亮相
比起普通的EVA材料,巭LIGHT中底材料在轻量化(密度)上大幅提升36%,回弹性能提升了20%
简单来说就是能在减轻球鞋整体重量的同时,还能达到更优秀的缓震脚感
虽然巭LIGHT并不是像巭PRO那样的超临界材料,但实际脚感真不比巭PRO差
后掌的软弹感就我个人而言会比锋刺5还要再明显一点,其中软和弹的感觉五五开
风刃2后掌的缓震极限不低,我180斤的大体重在实战的时候也不会有一脚踩到底的感觉
我相信很多兄弟会对这个新材料的抗衰减性持有怀疑态度
毕竟按照以往惯例来看,大部分中底材料降低密度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衰减的更快
这双风刃2在我实战了二十多个小时之后中底有衰减吗?
有,但是衰减程度很小!
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只感觉风刃2的后掌踩下去的形变空间和幅度变小了,但整个软弹的脚感和缓震其实真的变化不大,依旧是比较积极的
后跟在巭LIGHT材料表面嵌了一块软塑料贴片,并且在中底上方有一大圈的环绕式TPU承托盘,整个后掌从上图可以看出从上到下是逐渐变宽的
实际体验下来 后掌的稳定性我觉得是没啥大问题,力线控制的也很正,完全没有内倾或者外倾的趋势,在跑动中每一步都是非常踏实的
风刃2的前掌在初上脚时体感并不算特别特别的低,但在实战了一次之后,和后掌一样,材料会被压缩一点,前低后高的感觉就会愈发明显,场地感也非常不错
脚感也是非常具有后卫鞋的风格,并不澎湃,微软微弹,跑动中蹬地起步那一下反应非常的迅速
风刃2的中底是带了一块长条形的碳板
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持良好的抗扭,前作风刃1代也是一样带碳板
由于并没有做异形处理,所以在保持中底稳定性的点上,效果和硬质TPU没差别
选用碳板更多的还是为了展现诚意吧
但这块碳板选择直接放置在中底布下方而不是靠近外底处,我觉得是有想法的
如上图所示,碳板的位置我用黄色线条画了出来
而图中我用蓝色线条画的那个区域,差不多就是后掌过渡到前掌时整体重心开始有明显下落的点,那块地方无论是上脚还是直接用手摸都能感受到明显的高度差
就这一块区域,恰巧也是平时蹬地起步时足底发力所对应的位置
碳板边界处的硬推进到巭LIGHT材料的软,整体重心的明显下降,两点集中到了这块蹬地发力位置,自然而然的会让我的脚有一种想往前冲的趋势
这几个有想法的结构结合在一起,风刃2的前掌推进感虽然依旧没法达到X型碳板那样的强劲迅猛,但风刃2胜在体感自然,驱使我的脚主动往前,实战时间长了也不会觉得累
(X型碳板更像是强行推着我的脚往前,虽然短时间内强劲迅猛,但实战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足部疲劳)
中底外侧的设计和上述内部的设计其实也是相对应的
内部碳板的前端边界和外侧加固TPU最硬的地方,几乎是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
内部有明显落差感的地方和外侧的自然弯折点也是几乎重合
这样的里应外合的设计很巧妙,实战中突破起来真的是又爽又自然
以后装备区里那些求推荐适合突破的实战鞋的帖子,风刃2大概率会成为我一段时间内的常用回复
总结一下
整个中底表现让我来打分的话,其实是可以得一个非常高的分数的,真的没啥缺点,很完美
磨合开之后,前低后高的重心,后掌软弹,前掌场地感明显,中底内部的设计特别适合蹬地发力进行突破
虽然风刃2的鞋帮高度看上去会让人误以为它是全位置的水桶鞋,但它的整套中底可谓是彻彻底底的表现优秀的后卫鞋
接下来说一下鞋面部分
首先看一下重量,43码单只390克,真的很轻,也是非常符合它夏季轻质篮球鞋的定位
实际上脚体感也是非常的轻快
后跟这次加了两个小枕头,整体的锁定感没有问题,没有出现任何掉跟的情况
全鞋身6组鞋带,每组鞋带之间靠的也是比较近的,每拉一组鞋带 都能明显感受到两侧鞋面都在往里收紧
鞋帮外侧的这块比较惹眼的TPU,质感很不错,不过比我预期的要软很多
能提供一个较为基础的侧向支撑
风刃2整个后跟鞋帮虽然比一般的后卫低帮鞋要高一些,但由于鞋帮材料较为轻薄,所以依旧是比较灵活的,基本上就可以把它当做一双低帮鞋来对待
鞋身中段有三组飞线,并不是动态的,是被粘死在双层网纱鞋面中间的
虽然这三组飞线没法做到动态包覆,但是由于飞线比较粗,并且排列较密集,所以能比较好的起到侧向支撑的作用
(比较像最早期的FLYWIRE)
中底材料上方的硬质TPU有一部分是延伸到鞋面的
也能提供一定的侧向支撑
全鞋身从中段到前掌采用的都是超轻透明网纱
这个材质透气是真的非常的透气,我浙江宁波这边的五月份白天温度不算低了,每次实战的时候,脚在鞋子里还是能保证持续的干爽的
因为在这层网纱材料下方还有一层网眼材料,并且内部还有内靴设计,所以风刃2的内衬舒适度还是蛮高的,穿进去很丝滑,也没有任何硌脚或者卡脚趾的情况发生
前掌鞋面外侧这一圈黄色的热熔材料得稍微吐槽一下,有点过于薄了,更像是拿了一圈贴纸贴上去,对于前掌鞋面的加固以及侧向支撑的额外帮助并不大
个人认为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让前掌鞋面在多次实战之后不会出现这边凸起一块那边凹进去一块的问题
这次风刃2我个人感觉比起之前的锋刺5,前掌的宽度是有轻微收窄的,内长也似乎是稍微短了一点,前掌两侧鞋面还是能比较正常的贴合在我的脚上的
前掌外侧的侧向支撑算不上优秀,只能说是合格水平以上,勉强够用
在实战中进行横移防守时,虽然不会出现脚在鞋内乱滑或者侧面完全撑不住脚的情况,但由于前掌中底材料并没有做明显的上包,所以也没有那种特别积极的把我的脚往里推的感觉
虽然没有明显的防侧翻角,但前掌外侧的外底有做加宽处理,所以防侧翻还是比较稳的
外底边缘有一定的弧度,算是小范围内的弧形大底吧,在做一些小幅度的变向时这个弧形处理还是有一定加成的
总结一下风刃2的鞋面部分
轻质,透气,舒适度高,鞋脚一体性也做的还不错
鞋面强度合格水平往上一点点,大部分的半场局都够用,但对于有一些对侧向支撑以及鞋面强度有较高要求的兄弟来说,这一点也许会成为软肋
整双鞋实战性能方面该聊的都聊的差不多了
风刃2是一双定位非常鲜明的实战鞋
中等的定价结合优秀的产品性能来看,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非常推荐钟爱后卫鞋或者平时打球是小快灵后卫打法的兄弟们有机会去尝试一下
码字不易走过路过的兄弟麻烦点个推荐再走啊~
Hersrich楼主
· 浙江我实战了20多小时之后感觉到的是后掌下陷的形变程度有所衰减,脚感的软弹度和缓震变化不大。我个人的理解是,本身这个巭LIGHT材料就是减小密度来减轻重量,材料在没穿着的时候是一个蓬松的状态,只要上脚实战穿着过,那个蓬松的状态会被挤压,但是材料本身的弹性并不太会发生变化下面两图是我现拍的,此时此刻已经实战了差不多30个小时了,并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褶皱
Hersrich楼主
· 浙江都挺后卫的两者虽然都是正儿八经的前低后高 但重心落差 的体感有明显区别锋刺5从后到前就像一块倾斜的平板一样,是等差数列般的平滑过渡而风刃2是后掌到足弓碳板顶端处,都是一整个平面,而到了我文中提到的那个落差点的时候,重心有一个明显的下落 有坡度前掌脚感都差不多,后掌脚感会是风刃2更好一些,但缓震极限会是锋刺5更高鞋面方面只看材质用料的话,很明显锋刺5的支撑会更好,但实际体验下来我是感觉差不多锋刺5的前掌外侧防侧翻肉眼可见的比风刃2强很多。风刃2的前掌外侧并没有做中底上包,所以防侧翻只能说是合格线水平,而锋刺5前掌外侧那栅栏式的防侧翻设计,就算抛开风刃2拿去和市面上其他后卫鞋比,都是一等一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