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想看《杂作》
写在开头:作者从不是在定义任何事物,只是在尝试说明,而且作者还有太多不了解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本真,请理解。
1
人对自己的主观感受可以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是抵达“冷静”的可行路径之一。
2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周《逍遥游》
由此可知,网络上许多自称为“圣人”者可以首先排除是圣人了。
圣人之所以能够被人尊称为圣人,是因为一生奔波劳累不是为名利,而是一直都在为人民大众的言、行、思想找寻一套具体可行的规范。
名利在圣人眼中实在是太过渺小了,就像地球在宇宙之中的大小一样,名利在圣人眼中就是这样渺小。
在圣人眼中,追名逐利不如多思索一下怎样引导人的思想让人们的言行举止可以更好;与人多争不如为人民谋幸福。
3
人应该时常“旁观”自己,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是怎样的?
到底能不能摸着自己的良心说我所说所做少有愧于自己的良心?
可以的话应该感到满意并且要继续坚持下去;
不能做到就应该知错就改。犯了错不是真的错,知错不改仍犯,这才是真的错误。
“仁”、“义”、“礼”、“智”等优良品质固然是人大多喜欢的,但是不能苛求别人一定要做到,苛求本就是违背“仁”的。
网络上现在奇怪的思想和言论有太多太多,甚至已经达到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程度,让人惊愕。
我们总应该学会辨别到底怎样的言论是我们需要在意的,怎样的言论是我们可以置之不理的,这才是保全己身的正确做法。
那些看似很像道德水准很高的人在对你的做法进行批评时,你就要小心再小心了,因为这样的言论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你应该真诚地问你自己:对方所说的你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做不到大多数情况下就可以不去理会对方了。因为什么?这不是你没有礼貌,而是证明对方是在苛求于你。
凡是苛求别人的,这样的人大多是自己的生活不如意,才苛求人做得更好——我总觉得这是思想出问题了,而且还是很大的问题,估计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才能救治。
今天就到此为止了,各位。
希望你们的生活顺心如意,也祝愿你们不幸的遭遇今后能够有所改善。
除了这样的祈祷,我估计也无法提供给任何人物质上的实际帮助了,真是抱歉,我尚且能力不足。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