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野马泛滥成灾:在中国可卖万元一匹,他们为何不出口?
并且,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为769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截止2020年才堪堪2500多万。
澳大利亚
对比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4亿大关的我国,那可真是地广人稀。
野生动物们的生活不会被澳大利亚人们的行为侵扰到,生活环境过于优越。并且,即使是澳大利亚人民有意识地去捕杀泛滥起来的动物,也会由于人数过少而难以达成效率。由此可见,澳大利亚的物种泛滥真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情。
在澳大利亚泛滥的兔子
捕杀野马太难了!
马在澳大利亚属于“舶来品”,是在18世纪随着欧洲入侵者一起到达了这片乐土。一开始这些马是被人饲养着的,干体力活儿的家马,在被机械替换下来后来到了野外,开启了轻轻松松“讨生活”的生存模式。
时间来到2016年,此时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的野马数量直逼7000匹,此时由于爱马人士的阻挠,还未有专门的捕杀条例出台。但是3年后,一场山火把澳大利亚的大片植被烧毁得惨不忍睹。
马在澳大利亚繁殖飞快
澳大利亚雨林中的树种以桉树为主,含油量较高,极其易燃,还不容易被扑灭,且澳大利亚夏季天气干燥炎热,发生山火与物种泛滥一样容易。
此时再不对那些泛滥的食草动物数量进行控制,那么澳大利亚的植被消失的日子就不远了,生态环境将迎来灭顶之灾。于是当地政府一声令下,野猪、山羊、野马等等动物开始了被“追杀”的日子。
每当澳大利亚开始“整治”泛滥成灾的物种,那么过程一定是坎坷的,结局大多是不尽如人意的。野马天生脾气爆不好惹,没有经验的人对其进行捕杀,很有可能被其一蹄子“反杀”。并且澳大利亚劳动力稀少,大家忙活自己的事儿还不够时间呢,很难凑齐一支训练有素的“歼马队”。
由此,澳大利亚相关的部门忙活半天,杀马的速度也赶不上野马繁殖的速度,只能捶胸顿足,默默将野马列为自己最讨厌的动物之一。
澳大利亚马匹繁殖速度很快
这时候得知消息的中国网友坐不住了,先不谈野马的捕杀数量不多的问题,大家的关注点放在了野马本身的价值上:在中国,马得卖到万元一匹,那么澳大利亚为何对马进行的是捕杀而不是出口呢?赚点外快,多雇点“捕马人”也好啊。
出口是个大难题
其实澳大利亚不对中国出口野马的原因之一,还得扯回捕马数量这一问题。
野马善于奔驰,动作敏捷且脾气暴力,在不影响其身体健康状态下将其控制住过于难了,可出口量不多。所以,出口野马无法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时间、人力成本算上去,收益不如成本高,所以此路行不通。
第二点,中国对于物种入侵与病毒入侵有着深入骨髓的警觉性,极少进口活物。若是进口野马,那么对其的管控、饲养方式就得有所规划,避免其流落在外伤人抑或是泛滥。那么,一大笔资金支出与人力消耗便出现了。
其次,如何保证进口的野马身上没有病毒与未知细菌?难道真要花大力气对每一批进口的野马进行细致的检查?若是有所遗漏,那么后果会有多严重?责任谁来承担?
面对着极大的成本消耗与风险,中国应该不会接受澳大利亚的野马出口合作,宁愿选择加大本国马匹的培育投入。其他国家也会有大差不差的顾虑,所以澳大利亚自始至终未想过出口野马,只能默默咬牙,尽量对野马进行捕杀了。
普氏野马与“冒牌野马”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的“野马”身份其实并未得到学术界的认证。目前,世界上唯一被承认的“野马”为普氏野马,也被称为“最后的野马”。这种马形似家马,但是额头部位不像家马那样有着潇洒的“长刘海”。
普氏野马的原分布地就在中国,位于中国新疆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性机警,善奔跑。
普氏野马生存地
普氏野马在被发现后,引来了一些欧洲机构的好奇,它们纷纷想知道普氏野马与其他马类的区别,便想着对其进口。由于成年的普氏野马极其难捕,于是便选择了将普氏野马的幼崽运回欧洲。
普氏野马的生存条件本就恶劣,它们在缺少植被与水源的戈壁荒漠求生,要抗低温,还得抗住暴风雪的打击。普氏野马的怀孕周期还长达1年多,这期间的外界干扰很容易使其流产,种种原因加在一起,使得它们的数量增长速度无论如何也提不起来。
普氏野马
雪上加霜的是,近百年内,人类的活动对普氏野马的栖息地造成了破坏,加上捕杀率不断提升,普氏野马的原产地几乎已经没有见过这种马了。
当年那些被运出去,进行人工繁殖的普氏野马情况如何呢?答案是:同样很不好。由于当年出口国外的普氏野马一共也没几匹,所以它们进行繁衍的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进行近亲繁殖。
近亲繁殖对基因多样性有着致命的打击,且遗传给后代疾病的概率翻倍,所以国外被人工饲养的普氏野马存活率不高。再加上原产地的普氏野马已经濒临灭绝,所以那些出国的普氏野马中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就此陷入恶性循环。
即使如今全世界对普氏野马的圈养数量已达1500匹左右,但基因种类的缺乏,依然是个横亘在这一种群中无法消除的难题。
樊梓宸
· 河北主要还是不好吃
不重复如何取名字
· 广东家里没有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