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想看欧美天文爱好者常用星空观测指南
个人选取了欧美爱好者一些经典与常用的深空观测指南以做介绍。其中一些虽然经典,但是我接触了解不多,所以不便做详细介绍。这里的深空天体指广义上的深空天体,包括双星和变星。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
1、威廉·亨利·史密斯的《天体的循环》
1986年版The Bedford Catalogue。图片版权:Willmann-Bell Inc
威廉·亨利·史密斯(William H. Smyth,1788.1.21-1865.9.8)早年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二十多岁时在西西里岛墨西拿海峡指挥一只分队打击巴巴里海盗。也是在那个时候,史密斯他遇见了发现谷神星的神父兼天文学家朱塞佩·皮亚齐,后者激发了史密斯对于天文学的兴趣。尽管后来反拿破仑战争结束,但史密斯还是一边在东地中海服役一边支持水文调查研究,直到1825年才“退役”回到英格兰贝德福德郡乡下,并修建了属于自己的天文台,安装了一台带英国式赤道仪的5.9英寸口径、8.5英尺焦距的Tulley折射镜。1830年代,史密斯利用自己的折射镜观测了大量的深空天体,尤其是双星,并详细而系统地做了记录。
史密斯的私人天文台
1844年史密斯根据自己的观测记录写成并出版了《天体的循环》(A Cycle of Celestial Objects)一书,分为两卷,第二卷是有关深空天体的The Bedford Catalogue,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双星的。史密斯的书针对的是对于三角学、语言学、光学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所以普通天文爱好者比较难读懂消化。1986年,George Lovi对1844年版的原书做了修注,并由Willmann-Bell出版社再版。这本书成书较早,那时候也没有如今绚烂的天体照片,所用的图片都是黑白照片,这本书对于使用小口径望远镜的天文爱好者而言会是本不错的观测指南。
2、托马斯·威廉·韦布的《普通望远镜中的天体》(Celestial Objects for Common Telescopes)
1962年版的Celestial Objects for Common Telescopes第二卷
托马斯·威廉·韦布(Thomas William Webb,1807.12.14-1885.5.19,也有资料说是出生于1806年)出生在英国希尔福德郡乡下,其父是一名神父。韦伯早年是在家接受其父的教育,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历史、拉丁语、德语、法语甚至还有一些希伯来语,正是这样的教育使得韦伯对于自然有探究心并且善于做笔记。1826年,韦伯进入牛津的Magdalen学院学习数学,并于1829年毕业。之后回到希尔福德郡,于1831年成为一名牧师。
韦布正式的天文观测开始于1834年,使用一台口径3.7英寸的Tulley折射镜。1852年韦布成为了哈德维克的神父,并在同年成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积累了多年的观测记录后韦布决定将其整理成书出版,并于1859年出版此书。此后此书于1868、1873、1881年再版。1893年由Thomas Espin负责修订的第五版首次分为两卷,第一卷介绍望远镜和太阳系天体,第二卷介绍深空天体,同时首次采用NGC编号。1917年Espin又负责修订出版了此书的第六版。1962年,美国Dover出版社出版了由Margaret Mayall女士修订的版本,此版第一次使用现代望远镜拍摄的图片。很长一段时间内此书是目视观测者的“圣经”,其中对于一些天体的描述,研究人员直到20世纪才意识到韦伯其实是这些天体最早的发现者,包括IC4756(Solon Bailey,1896)、Stock 2和Stock 23(Jürgen Stock,1954)、Trümpler 2(Robert Trümpler,1930)以及“天琴座δ星团”Stephenson 1(Bruce Stephenson,1959)。韦伯也是行星状星云NGC7027的独立发现者之一。
我在Amazon上淘到了此书的1962年版本的第二卷。此书中双星占了很大的分量,但是也有几乎全部梅西耶天体和很多明亮的NGC天体。主要内容介绍的时候采用的赤道坐标系历元仍然是和1917年版本一样的1920.0历元,只是在书后附录里列出了书中介绍的天体的2000.0历元坐标。由于此书基于的观测记录是韦伯使用3.7英寸折射镜时记下的,因此对于使用80mm到100mm口径望远镜的爱好者而言是本不错的观测指南。
3、罗伯特·伯纳姆的《伯纳姆天体手册》(Burnham’s Celestial Handbook)
这里偷个懒,关于作者生平和本书的一些介绍可以参见http://gerry.lamost.org/blog/?p=709
这套三卷的《伯纳姆天体手册》正式出版于1978年,可以说是20世纪最为经典的深空观测指南,一些后来的深空观测指南撰写者也会引用其中对于天体的描述。
4、韦布深空协会和《韦布深空观测者手册》(Webb Deep Sky Observer’s Handbook )
韦布深空协会(Webb Deep-Sky Society)是为了纪念杰出的业余天文学普及者和深空天体观测者托马斯·韦布而于1967年成立的,会员来自欧美多个国家,定期出版季刊。
随着天文爱好者可以获得口径越来越大的望远镜,一些旧的观测指南,如《天体的循环》,已经满足不了天文爱好者的胃口了。因此从1979年到1990年,韦伯深空协会编写出版了8卷本的《韦布深空观测者手册》,第一卷:双星,第二卷:行星状和气体星云,第三卷: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第四卷:星系,第五卷:星系团,第六卷:普通无特色的星系,第七卷:南天天体,第八卷:变星。其中一些由专业天文学家作序,如Helen Sawyer Hogg、Halton Arp、George O. Abell。
5、瓦尔特·斯科特·休斯顿的《深空奇观》(Deep Sky Wonders)
瓦尔特·斯科特·休斯顿(Walter Scott Houston,1912.5.30-1993.12.23)出生于威斯康辛州的提佩卡诺艾(Tippecanoe)。孩提时休斯顿就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他很快就观测了梅西耶天体表的全部103个天体(注:那个年代的梅西耶天体表只有103个天体,梅西耶观测到了如今的M天体表后面7个但是没有将它们列入自己的天体表)。在威斯康辛大学学习期间,休斯顿开始观测变星,并于1931年加入了美国变星观测者协会(AAVSO)。休斯顿一生共递交了12000多份变星观测记录。此外休斯顿涉猎的还有流星和人造卫星观测。然而休斯顿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天空与望远镜》杂志从1946年到1993年“深空奇观”专栏的作者,而他的文章最后一次发表是在去世后的1994年。
此书由斯蒂芬·詹姆斯·奥马拉根据休斯顿多年来撰写的文章节选汇编而成。按月度分为不同章节,每个章节由几篇文章组成,大量引用了史密斯和韦伯对于某些深空天体的描述。休斯顿使用的望远镜,从双筒到继承自William Tyler Olcott的4英寸F15克拉克式折射镜、4英寸偏轴式牛反、Apogee 20×120 Moonwatch单筒(注:本书封面里的那台)、10英寸反射镜,再到专业天文台的20英寸到30英寸的望远镜。书中介绍的天体,有适合小口径望远镜观测的,也有一些即使是对大口径望远镜的使用者而言也仍然有一定的挑战性。书中介绍的一些观测挑战也很有意思,比如裸眼观测银河系里的球状星团。黑白印刷,所用照片相对而言更接近目视所见,比如M81的悬臂就拍的不是很明显,不像如今经过后期处理过而凸显了悬臂细节的M81照片。本书的文学性很出色,我很喜欢书中的一段话:“从上学前开始我们中的很多人就会被星空所吸引,星空的壮丽震撼了我们并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随着记忆中在夜空下的时间越来越长,不管你是用肉眼,还是用4英寸口径的望远镜,亦或者是用36英寸口径的道步森反射镜进行观测,这种感受都会逐渐累积。”
6、《夜空观测者指南》(Night Sky Observer's Guide,简称NSOG)
图片版权:Willmann-Bell Inc.
1980年代的道步森革命使得爱好者可以使用的反射镜逐渐大型化。大口径的道步森可以观测到许多星云、数百个星团、上千个星系的细节。然而可用的观测指南又一次没有跟上技术的进步。《夜空观测者指南》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补上两者之间的差距,通过告诉中到大口径望远镜的使用者有什么天体可以观测,以及能看到这些天体的什么细节。一切都开始于1987年,George Kepple和Glen Sanner创办了双月刊《观测者指南》,描述并向读者征集,有什么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通过8英寸及以上口径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的天体。和普通的杂志不一样,它很短命,因为它每期只介绍某个星座——有时候是多个小星座——内的天体,到90年代早期覆盖了64个星座。然后作者开始基于这些经历进行编撰,最终于1998年出版了《夜空观测者指南》的前两卷(第一卷:秋冬星空,第二卷:春夏星空)。然而此时《夜空观测者指南》还没有覆盖到全天。直到2003年,George Kepple才和新西兰的Ian Cooper、澳大利亚的Jenni Kay合作完成了有关南天星空的第三卷。
《夜空观测者指南》里介绍的天体数:
双星:2749
变星:556
星系:2878
行星状星云:75
亮星云:259
暗星云:73
疏散星团:1077
球状星团:154
其他类型 (类星体, 星群):14
天体总数:7935
7、斯蒂芬·詹姆斯·奥马拉的“深空伴侣”系列丛书(Deep Sky Companions)
斯蒂芬·詹姆斯·奥马拉(Stephen James O‘meara)因他超凡的视力和观测技艺闻而名于世。他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最早用望远镜目视发现土星B环上的黑斑,直到后来才由旅行者1号探测器拍照确认;1985年在玛纳基亚山上用夏威夷大学天文台的望远镜最早目视观测到回归中哈雷彗星;最早准确测定天王星的自转周期。
奥马拉和他们家的宠物犬Pele以及TeleVue Genesis折射镜,摄于夏威夷Kilauea 火山
该系列丛书目前共5本,分别是《梅西耶天体》(The Messier Objects,1998年第一版,2014年第二版)、《科德维尔天体》(The Caldwell Objects,2003年第一版,2016年第二版)、《隐藏的宝藏》(Hidden Treasures,2007年4月出版)、《深空秘境》(The Secret Deep,2011年6月出版)、《南天宝石》(Southern Gems,2013年4月出版)。(广告来了:奥马拉使用的望远镜,从写作前三本书的TeleVue Genesis 4英寸折射镜到写《深空秘境》时用的TeleVue NP127,最近又将口径降到3英寸,但所用目镜等附件全是TeleVue的,这些书中都有介绍。)每本书包含109个主要介绍的天体,以及附录里列出的其余20个天体。奥马拉在《梅西耶天体》开头就详细地介绍了他的观测技艺,诸如极限星等的估计、视线转移法等等。每个天体都有奥米拉手绘的素描以及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更贴近目视效果。虽然奥马拉说他在夏威夷黑暗天空下用4英寸折射镜观测到的细节,普通市郊的爱好者需要口径8到10英寸的望远镜才能观测到,但是对于使用口径4到6英寸望远镜的观测者而言,这套书仍然是很好的观测指南,因为尽力去看到书中描述和素描展示的所有天体细节,对于锻炼眼睛和大脑(注:我个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目视观测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熟练掌握观测技巧很有帮助。
我最初接触奥马拉的书其实是十多年前《天文爱好者》杂志的“巡访梅西耶”专栏,里面大量引用翻译了奥马拉的《梅西耶天体》中的内容。也是从那时起我对奥马拉其人和他的书有了很大的兴趣。后来了解到他还有其他的书,本科期间花了400多RMB买了他的《赫谢尔400观测指南》平装版,感觉有些小心痛。这几年在德国留学也买了“深空伴侣”系列的《梅西耶天体》和《科德维尔天体》。
8、Sue French的Celestial Samlpers和Deep Sky Wonders
物理专业出身,从1993年开始给《天空与望远镜》杂志投稿到1999年成为该杂志的专栏作家,Sue French(1952 — )的“深空奇观”专栏是我每次翻阅《天空与望远镜》杂志时最先阅读的专栏。她的大部分观测都是在上纽约州的自家后院完成的,每年也会参加各种星空大会,所使用的器材小到双筒大到口径8英寸的折射镜、口径15英寸的道步森,但主力镜是Astro-Physics 105 EDFS Traveler、Astro-Physics 130 EDF和自制的10英寸牛反。Sue French以善于使用小口径望远镜观测而闻名,这里面包括大量的观测技巧以及严格的观测戒律(她的丈夫Alan要撕下好几层红色胶带才能在夜间看清她的电脑屏幕)。
Sue French和她的AP 105 Traveler
Sue French所著的Celestial Samlpers(2006年,平装版)和Deep Sky Wonders(2012年,精装版)是她刊登在《天空与望远镜》杂志上深空观测指导文章的集合,分别为60篇和100篇,但这两本书有部分文章重复了。这两本书是我最早购买的英文原版书,我一直很喜欢Sue French的写作风格,总给人一种阅读后就想带上望远镜出门观测的冲动。
Sue French目前已经从专栏作家的位置上退休了,但是她的存稿依然在《天空与望远镜》杂志上发表。Deep Sky Wonders 现在也准备出平装版了。
后记:本文起稿是在三年前了,鸽了许久一直没有写完。今天偶然在文件夹里翻出来,就决定草草收尾,因此有一些观测指南并没有得到介绍,比如国内已经引进翻译的《星空观测全书》(Turn Left at Orion)、《天文迷的夜空导游图》(Illustrated Guide to Astronomical Wonders)和一些经典,如William Tyler Olcott的In Starland with A Three-Inch Telescope和A Field Book of the Stars、Roger N. Clark的《深空天体的目视天文学》(Visual Astronomy of the Deep Sky)、Christian B. Luginbuhl和Brian A. Skiff的《深空天体观测手册与列表》(Observing Handbook and Catalogue of Deep-Sky Objects),以及最新的如Annals of the Deep Sky,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原文来自于:知乎:深空水手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