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Phantom GT2 ElLITE AG-PRO(波产)静态分析测

avatar
关注

【写在最前】本人姓防名盗门,字安全,也可称我房安全(名字无非就是个代号,世俗之人,对其无所谓),东京汴梁人。第一双Phantom GT2,一直在观望,终于入手一双,原因很简单,波产。在开始写这篇测评之前我大致在网上翻了翻,相关的视频和文章确实有了不少,而且很多大v中v小v们也都很早就到手了这双鞋并且做过了相关工作,不仅有动态,还有实战中带来的感受,褒贬不一。我是一名球鞋收藏爱好者,重度足球狗(中场位置,后腰踢的多),球鞋都除了自己买就是朋友送,过手的球鞋没有100也得有99了,从未被充值,从98年的水星入坑到现在的这双Phantom GT2和刚到的Puma Ultra以及Future z1.3 MG还有卡尔梅&TLSS联名的袋鼠皮MG睿,我只能从我对球鞋的认知角度出发,来审视我的第一双Phantom,希望可以对各位带来帮助。下面开始,我来按照从鞋面、鞋里、大底的顺序来说说这双鞋。

尺码:43,275

鞋子整体是修长,而我又是瘦脚,所以穿进去的时候把鞋带整体放松,并且撑开领口,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进去了,但是感觉鞋头会有一点空,我试过42.5,挤脚了。【做工其实有点糙】


先说鞋领(下面两张图),领口到正脚背骨头最高处(像四脚趾的方向延伸)上采用的是FLYKNIT针织面料,FLYKNIT的logo肉眼可见(所谓FLYKNIT其实很好理解,化纤纤维,现在这个年代,化纤材料被用在了很多运动鞋面上,不同品牌只是名字叫的不一样,其实并没有很高级),这个部分脚背处会感受到很好的包裹感觉(也可以说是一定的压迫感),毕竟是针织面料,有着一定的延展性,但是随之而来就在脑子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有延展性(换句话说就是松紧度),穿时间长了会不会泄了,就像松紧带一样?但是答案紧接着就冲了进来,现在哪位大佬还能买一双球鞋去下超过10次场【狗头】?不过说实话,这个问题可能确实会存在,可是网上目前还没有关于哪个球员或者球鞋玩家说因为长时间穿着而导致FLYKNIT松垮,看来是多余了。鞋领后跟处宽1.2cm高1.5cm(这两个数次多少有点偏差,0.1cm左右)的涂层,我觉得可能是为了不磨后脚跟皮设计的吧,也可能这只是一个设计(但我坚信存在即合理,它必定有它的意义所在,设计师的小心思你别猜)。整体来说,一体式的这种鞋领+鞋舌,对于脚的包裹性是可以的(但是比较选脚型),脚踝的活动自如,但是出于考虑,不知道对脚踝的稳定性如何了,这确实是要有担忧的。

【网上说鞋面整体都是FLYKNIT,但正真能体会到的其实就是鞋领和脚背处,因为鞋面其他大部分被Generative Tex-ture摩擦纹理技术覆盖】

然后说鞋带(也可以参考上面两张图),鞋带没什么特别,普通鞋带,我有见过球友把鞋带换成带有硅胶颗粒防脱落的那种。


接下来讨论一下整体鞋身吧,这里我希望我可以多讨论鞋面整体,因为贵不就是贵在了这上面么。鞋内侧清晰标志了ACC(All conditions control),这个技术多年以前就开始运用了,为的是不管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增加运动员对球的掌控,其实换句话说,就是下雨不打滑(大概理解那意思吧),我想不会有人下着刀子还穿着ACC,非要试试它吧。

在上面开篇我就提过,修长,不宽,如果是一双皮鞋的话,相信很多绅士也都会选择吧。整体的鞋面设计形式看起来很前卫,颜色却很低调。大幅铁灰色的logo被灰蓝色所描边,两条铁灰色排线纹路分别从鞋头贯穿两侧延伸至鞋尾,将整只鞋分成了三个部分。内侧脚踝和外侧脚踝分别热印以及凸起的灰蓝色logo,增添了鞋子外观的立体感。其中左脚的左侧鞋头处以及右脚的左侧鞋头处都有一道黑色的棱棱,我个人认为也许是为了好看的设计,将平庸的灰色条带分离开,不长,5公分多一点。

鞋面整体摸起来麻麻扎扎,嗝嗝棱棱,感觉很新颖,这就源于鞋面整体的Generative Tex-ture摩擦纹理技术。重新设计过的“v”型凸起摩擦被覆盖在了鞋身正脚背、内侧脚背以及外脚背,并且就连鞋底也覆盖了些许,只是没有那么立体,并且这些摩擦凸起大小不一(和上一代有着明显的差别)。这就是Generative Tex-ture摩擦纹理技术,提倡了更好的“第一脚控球”,以及对球的更精准操控,同时还增加了击球时对球的旋转速度,据说在击球的一瞬间能够产生更大的旋转(前提是能踢出弧线),但是这些也只能到下场之后才能真的体会了。但是这些重新被设计过的“v”型凸起设计并没有覆盖鞋面整体,而是到了脚踝两侧偏后一点的部分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呢,答案马上就来。

如果按压鞋头部分的话,第一触感会有点硬,按下去松手,很好的回弹,说明鞋面整体的支撑力度还是可以的;按压延伸到正脚面,用力一些,鞋面整体下压,大面积被挤压下去,紧接着就是快速的回弹,支撑力不错。前面说“v”型凸起延伸到脚踝两侧偏后一点就没有了,因为从这个位置开始,就是脚踝锁定部分,应该是做了加厚和加固,材质的话应该还是覆膜了的涂层,但是涂层一下是什么,我真不知道(我不舍得解剖开,还是穷),总之就是如果按压或者说挤压脚踝处,会明显感觉到别鞋身其他部分硬一些,提升脚踝包裹性。脚后跟一个三角设计,三角内填满20条横线,感觉像个金字塔设计,三角中间从上到下一个长椭圆,中间写明了球鞋的名字--PHANTOM GT。

【得说一句】任何高科技材料的鞋面在冬天都是一个字:忒硬。


下面说说上脚的感觉。之前篇幅说了我瘦脚,穿进去不费劲(穿了球袜,这里告诉大家,试穿球鞋一定要穿一双平时踢球自己所穿的球袜),系好了鞋带。正脚背有很强的包裹性,非常直观的感受,脚面靠脚趾的部分有一点点活动量,但不明显(可能跑起来之后会好一些,因为热胀冷缩,哈哈)。此时再用手去按压鞋面(换一种方式检测球鞋是否包脚),鞋面和脚(袜子)之见有分毫的离析(可能很多高科技球鞋都会有这个离析,分毫之间不用太过于在于估计,只有皮质球鞋才会有真正的贴合感,可能这句话说的有点绝对了),还是那句话,跑起来脚热了可能就好了,毕竟没有下场。关于脚面到脚趾部位的这个包裹性问题我特意拿出了一了双PUMA ULTRA1.3MG高端做了对比,我这个脚型,ULTRA完败(具体如何完败等下一篇ULTRA的测评吧,这里建议ULTRA潜在买家关注我下一篇,那个鞋,有点儿意思)。鞋头会有一点旷量,开头说了,太修长了,我相信我们大部分国人的脚穿进去,鞋头都有那么一点量吧,除非你是希腊脚(二脚趾过长那种)。

值得一提的是后跟,为什么我要买越产,是因为鞋内侧后跟处的保护会比同款(其他颜色)越产或者国产的要厚(这是真的,和身边一球友的橙色GT2做了对比),各位如果有入手可以试试此时你转动脚踝,感受一下球鞋和后脚跟两侧会不会有分毫的间隙,而这双,我穿上之后,没有。其实后跟填充这个技术已经成了很多品牌足球鞋中高端的标配,但是差距就在填充物的厚度以及填充的角度(关键词:厚度、角度)。

还在享受穿进去之后能有如此好的包裹感,突然被我打滑的脚趾所打破,因为,鞋垫,垃圾!!可拆卸的普通鞋垫,宣称加了抗扭块,就这么一块小白白,没卵用,不防滑,不缓震(膝盖不好的小伙伴晓欣使用),相信很多GT2用户是不是已经更换了更适合你们自己的鞋垫,反正我是真的换,对鞋垫有需求的朋友可以淘宝TLSS看看他家的鞋垫,我的就是(TLSS没让我做广告)。

最后,鞋钉,大底。搭载全新设计HYPERQUI-CKSYSTEM版分离的AG大底,旨在提供敏捷性以及控制力(网上找的字,不下场鬼知道敏不敏捷)。前脚掌8颗马蹄铁型的圆钉,中间3颗三角形排列的小圆钉,后跟正方形顶点排列圆钉,长度较短,前掌最前端四颗鞋钉高0.8,后面四颗1.2,后脚掌四颗1.7(各位不用太过于纠结数字的准确性,每个人测量的其实点不一样)。毕竟没有下场,所以对于鞋钉的反馈我也不能太过于深入。(这双鞋的鞋钉可比刺客14以及14.5的AG版好太多了)

这双PHANTOM GT2整体的外观感受和初步上脚体验就是这样了,希望可以给各位带来帮助。

 

【写在最后】我的文章绝不代表着广大测评人的意见,仅仅代表我自己,文章内容也没有讽刺已经完成测评的测评人们和他们的内容,纯属于我各自观点。各位看官以及键盘侠手下留情,不喜勿喷,欢迎交流。


我是没有被充值的防盗门。



运动装备虎扑足球神帖耐克
发布于北京阅读 6791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没钱买酒喝

· 山东

咨询一下楼主,future z 1.3 mg鞋码偏么?按照jp码买即可?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房盗门楼主

· 北京
没钱买酒喝咨询一下楼主,future z 1.3 mg鞋码偏么?按照jp码买即可?
收起

可以 或者脚顶墙 自己量一下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