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1情人节——价格爆冷狂跌!捡漏前几点注意

avatar
关注



5年前,2017-18赛季伊始,刚在上个赛季季后赛打出惊艳表现的迈克勒姆宣布签约李宁,成为继韦德之后,李宁篮球签下的又一位明星级别的nba球员。此后几年,迈克勒姆成为李宁篮球系列的主要代言人,几乎穿遍了除韦德之外的所有李宁篮球核心款式。





#定义可能#


从当时签约CJ打出的口号可以看出来,李宁对迈克勒姆可谓是寄予厚望,希望这个一直在打破“不可能”的励志球员能够延续奇迹,取得更多的“可能”。可惜地是,自从签约之后迈克勒姆在个人荣誉上就止步不前了,除了签约前的赛季获得了最快进步球员奖之外,此后再无建树。


很多CJ的球迷觉得CJ时运不济,因为身处高手如林的西部,所以一直没能入选全明星,这恐怕也是CJ个人签名球鞋迟迟没能推出的重要原因。





直到去年9月19日,迈克勒姆三十而立之际,李宁才宣布以生日礼物的形式为迈克勒姆献上了第一双签名球鞋CJ1。当然,由于刚才提到的个人荣誉没能有所突破,CJ1的诞生也遭到了一部分鞋迷的质疑。





对此,我是从去年CJ1发布之后就一直在关注这双球鞋——CJ1有着颇为流畅的鞋型,配上前掌内置䨻和驭帅14䨻同款碳板,无论外观还是配置都很让我满意,并且最早发售的黑色和白色过完年之后价格还一路下探,直至我心中的预期价位。





不过这俩配色用到的驭帅13䨻上同款的“一针一线”鞋面让我觉得有些缺乏新意,因此我也迟迟没有入手。





直到情人节“热恋”配色上市,我才终于决定入手。这个被迈克勒姆穿上今年全明星三分大赛的配色,用到了跟CJ系列经典“玫瑰之城”配色一样的鞋面工艺,将粉色莺尾花图案铺满整个鞋面,整体就突出一个字——骚!





考虑到以往猛男粉配色球鞋的市场行情,原以为“热恋”这个配色价格也会比较坚挺,所以当我以6折的价格购入时,还以为赚到了,没想到后边价格却爆冷一路狂跌,前几天甚至看到同款配色最低400多都有人买到……





当CJ1跌到400+这个价位段之后,性价比就立马凸显了出来,相应地,捡漏入手的诱惑也大大增加。而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战体验,个人觉得CJ1价格高开低走并非偶然,这双鞋的很多设计出发点与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有着不小的出入。


在决定捡漏之前,我想可能有几点需要引起注意。







1、“滚动感”并不明显


在ULSUM的采访中,CJ1的设计师着重强调了针对迈克勒姆跑动多的特点而强化的“滚动感”设计。的确,从静态视角来看,CJ1前掌和后掌的上翘弧度都比一般球鞋更为明显,尤其是在后跟部分,翘度很像之前口碑不错的音速8。





但在实际穿着过程中,由于中底整体刚性太强,且前掌防侧翻橡胶卡在弯折位置,使得CJ1的前掌弯折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至于后掌的弧度则更多起到视觉上的效果,实战过程中对“滚动感”的实现也没有多大的帮助。





结合以上两点,可以说“滚动感”在CJ1上的体验非常一般,甚至会让我觉得有些板脚,缺乏当下后卫鞋常见的激进调教。


2、“内置䨻”差强人意


除了设计师强调的“滚动感”之外,CJ1最吸引人的卖点无疑是前掌内置䨻和驭帅14䨻同款碳板。那么这套算得上李宁当前最顶级的科技搭配在CJ1上的实际表现如何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用“差强人意”来回答比较客观。因为与搭载同款碳板的驭帅14䨻Low相比,CJ1的脚感差距非常明显,并且这种差距会让人觉得远超两者之间200块的定价差距。不过如果没有体验过驭帅14䨻那种超强的回弹感受,那么CJ1前掌韧中带有一丝回弹的脚感还是能达到平均水准以上的。





3、“假中帮”限制灵活


从“滚动感”到前掌内置䨻,可以看到为了满足迈克勒姆这类后卫球员需求CJ1所作出的努力。然而在鞋帮高度上,设计师却还是选择了迈克勒姆本人更偏爱的中帮。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普通消费者的需求,CJ1的中帮结构特意进行了取巧设计——通过挖空脚踝两侧来增加灵活度。





只是在实战过程中,当系紧鞋带之后,所谓的假中帮对脚踝的束缚还是比较明显的,灵活性远不及传统的低帮球鞋。单从这点上来看,签名鞋有时候也挺矛盾,很多时候球星的某些个人偏爱其实并不能代表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甚至还有可能互相冲突。


4、“窄楦型”需要适应


5、“水晶底”抓地堪忧


最后的4、5两点我把它们结合起来一起说,这是因为CJ1作为签名鞋陆陆续续出了很多配色,而不同配色鞋面和外底用到的材质和工艺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只能针对穿过的这个配色来说说我的实际体验。





首先,CJ1的鞋楦偏窄,上脚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两侧的挤压感,尤其是外侧小脚趾位置,挤压感特别突出。对于这点,我第一次实战时就感受到了,但由于时间不长,所以忍了过去,等到第二次实战,因为打得时间比较长,最后直接给脚趾磨破皮了。





结合最近穿李宁球鞋的经历,发现一个现在李宁篮球鞋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前掌特别窄,轻则夹脚,重则磨脚。从“前掌宽似海”到“宽脚劝退”,对于包裹体验的提升或许有些矫枉过正了。为此,个人建议买李宁球鞋的朋友多穿几天适应适应再拿去实战,直接开造可能会产生不适。





其次,另外一点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抓不住地。CJ1“热恋”用到的是半透明水晶外底,单从外观上来看,半透明的质感配上洒满外底的金粉,确实非常精致,可惜从实用性出发,只能说中看不中用。这块水晶外底在室内抓地表现还算可以,但是去到灰尘比较多的外场,那就是我最近穿过球鞋中垫底的存在,直接可以用灾难级表现来形容。


以上几点就是我觉得在捡漏入手CJ1前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个人体验为主,仅供大家参考。


下边再展开聊聊我对CJ1这双耗时两年多才开发完成的球鞋的看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选择跳过。


原价999的CJ1,现在不到6折就可以买到,这在当下二级市场6折李宁已经变成奢侈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捡漏的大好时机。但是CJ1却有一些上述提到的值得注意的问题,而总结这些问题不难发现——CJ1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出现在了定位不准上面。


作为一双专为后卫打造的个人签名球鞋,CJ1这双鞋表现得实在是“不够后卫”,它也许能完美匹配迈克勒姆这样身材高大、身体素质出色的后卫,却不太适合大多数普通身材的后卫。通过翻阅网上褒贬不一的评价发现,大家普遍认为CJ1的一些针对性设计,需要较强的身体条件作为基础才能激发,结合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反观当下热销的后卫球鞋,低帮、轻便、贴地可以说是共同的特点,也是最容易被普通消费者感知到的点,CJ1恰好在这三点上都做得不算太好,因此无法被受众人数最多的后卫群体所认同。


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CJ1不是一双实战好鞋,只不过是他的定位与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有些许出入,误导了大家对它的认知。如果抱着寻求一双有着不错包裹和缓震体验,同时又愿意牺牲一些灵活性来换取球鞋刚性和支撑性能,那么CJ1也绝对算得上是一双符合要求的实战好鞋。


文章的最后,回到开头提到的迈克勒姆花了5年时间才拥有自己的第一双签名球鞋,其实在这5年中间,有2年多的时间是设计师在努力完善CJ1这款产品。在不停压缩时间,追求快节奏产品周期的大趋势面前,时间并没有成为限制CJ1的因素。像这样一双逆势而为、精雕细琢的产品,我相信最后也会是时间能给到它最公正的评价。

运动装备Shein跑得太快,摔了一跤
发布于四川阅读 2281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一起TripleQ楼主

· 四川
钙铝榴石1滚动感非常明显,我所认识到的线上线下穿过的人都对滚动感评价很高,尤其是全场。2差强人意代表让人满意,显然你用错了。这个鞋的缓震是够用的,后掌略差,但也够了,至于脚感,真正的篮球鞋谁care这个。3这个鞋的缺点就是鞋楦适配性及其专一,后跟大概率磨脚。收起

1、打过一次全场确实没感受到明显的滚动感,我理解的滚动感是厚底跑鞋那种依靠压缩缓震材料带来的助推感,而对于CJ1这种提高弧度来实现滚动感我还是持怀疑态度,因为之前的音速8鞋型跟CJ1类似,但很少有人提到那双鞋有很明显的滚动感。另外,一说到CJ1的滚动感,不少人都会特别强调打全场时感受最明显,但是我比较好奇现在大家打全场的频率,在我读书的时候,除了院队比赛,确实很少有机会能打全场。2、关于差强人意的用法,有热心朋友已经帮我解释了,这点确实是你理解错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表述地不够清楚,下次我会注意。3、球鞋的缺点都是因人而异,我只是客观阐述自己的体验,并没有真正和假装的区别,比如你所说的磨后跟,我确实没有遇到。

亮了(7)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钙铝榴石

· 北京

1滚动感非常明显,我所认识到的线上线下穿过的人都对滚动感评价很高,尤其是全场。2差强人意代表让人满意,显然你用错了。这个鞋的缓震是够用的,后掌略差,但也够了,至于脚感,真正的篮球鞋谁care这个。3这个鞋的缺点就是鞋楦适配性及其专一,后跟大概率磨脚。

亮了(22)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