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05月24日讯 体坛网发文提到了有关重庆两江竞技队解散的相关情况。
母公司当代集团的财务困境和投资足球的热情锐减,是重庆队解散的直接原因。在上个赛季,重庆当代足球俱乐部通过积极和重庆市有关部门协商,曾经草拟了一份股份制改革的方案,该草案尚未完全落地,俱乐部就把球队名称改为重庆两江竞技队,按照协议内容,重庆两江新区也向俱乐部注入了5000万元的首年资金(当时的协议是3年一亿五千万),但俱乐部的母公司当代方面,并没有如约解决球队队员教练员以及俱乐部工作人员的欠薪问题。为了能让球队继续存活,以便俱乐部在后续可以得到自救的机会,球队的队员们主动提出放弃2021年4月30日之前的所有欠款,这个承诺预示着队中的几名主力球员,将主动放弃掉一千多万人民币的工资和奖金。但即使这样,俱乐部的债务依然达到了(俱乐部总债务7亿以上)近3亿,重庆市有关部门确实无法负担这笔庞大的费用,而当代方面也已经无力承担,因此,事情最终走到这一步,是各方都无可奈何之下的唯一选择。
球员,教练员以及俱乐部工作人员,目前只能拿到一份俱乐部签发的欠款证明,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白条子”,这个“白条子”何时能够兑现,现在还无法做出任何预测。俱乐部的书面公告中说,“俱乐部停止运营之后的安排,尤其是欠薪问题,将通过后期的诉讼追偿、债务回款、资产出售以及集团借款等方式,持续筹措资金,尽最大可能逐步清偿欠薪。”但这些,显然无法让俱乐部的球员和工作人员满意离去。
重庆队1997年落户重庆市,代表重庆足球征战中国顶级足球联赛已经十七年,最好成绩为中超联赛第六名。这支球队在重庆市走过了25年的历程,这一足迹如今戛然而止。中国顶级联赛从此失去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重庆足球。
这些回复亮了
05-24
当代集团都要倒闭了,银行贷款坏账一大堆
亮了(42)
回复
05-24
本来就没热情,现在只是足球意外的收益没了罢了
亮了(40)
回复
05-24
国企央企进来也只是分派任务罢了,从理性的商业角度出发不会有一家企业会投入中超
亮了(17)
回复
05-24
能冠名的时候也没见除了房企外的其他行业对足球有多热情啊。近二十年投资中国足球的还是房地产商占大多数。
房地产投资足球拿地的因素占绝大多数
亮了(17)
回复
05-25
房地产投资足球拿地的因素占绝大多数
是的 即使没有疫情 即使没有中性名政策。
只要房地产爆雷或者遇冷,该退出还是退出,该解散还是解散。
2019年恒大队收入9.4亿人民币,然而运营成本28.9亿人民币,相当于4亿欧元。
甚至比同期的AC米兰等一些豪门球队都高,而人家收入还远高。
但这个收入对中国体育来说,已经是非常高了(同期CBA整个联赛的收入才12亿人民币),且充满了泡沫。
说白了,金元足球才是一切的祸根,根本不可持续,现在只是爆雷了。
亮了(10)
回复
05-25
球迷是有受虐待倾向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精神资本家?俱乐部带企业名真的是球迷想要的吗?
你为母公司考虑要冠名,为什么不替母公司考虑把球员的高工资直接砍下来?
我看广州队这样就蛮好的,恒大给俱乐部断奶后,逼着俱乐部自己去找财路。不断奶的俱乐部,永远是伪职业俱乐部,和体工队时代靠财政拨款生存没有任何区别。只有俱乐部不靠母公司输血,自己去经营,才会认识到球迷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才会真正地重视球迷,才会真正地尊重球迷。
一家俱乐部解散怕什么,还可以从中冠打起,只要可以培养出真正自负盈亏、扎根球迷的俱乐部,一切都是值得的。否则养着一群靠母公司活着的俱乐部,中国足球只会陷入一次又一次的恶性循环中,越来越差,一万年不会变。
他们总觉得俱乐部就是母公司广告板。实际上,无论是足球经济最成功的英超,商业体育典范的北美,或者是校园足球的代表日本,足球俱乐部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广告的载体,它更多是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商业属性的外表下,核心是浓厚的社会属性,国内那些人把它给玩坏了,只把足球当企业宣传的工具。我觉得中国足球俱乐部解散是好事,这种畸形生态早该全部完蛋,让足球回归正常。
亮了(7)
回复
05-25
能冠名的时候也没见除了房企外的其他行业对足球有多热情啊。近二十年投资中国足球的还是房地产商占大多数。
凡是拿冠名说事的不是糊涂就是装糊涂
亮了(7)
回复
05-24
主动放弃掉一千多万人民币的工资和奖金。都不挣钱,还发这么高的薪水
球员们自己说欠薪最多的球员欠了16个月的工资。
也就是说球员放弃最多的就是6个月的工资。而半年的工资能有一千多万人民币吗?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
亮了(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