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水浒传》文艺复兴,趁机给jrs们分享一下小弟写的武松

avatar
关注

小弟刚写了一篇武松,不搞阴谋论也不指桑骂槐,最近还准备写一下鲁智深,发在虎扑上请大家指点。之前写了11w字的诸葛亮,得到了很多虎扑网友的认可,后来陆陆续续写了陆游、李世民、苏武、霍去病等人的事迹,目前总字数有接近30w。

jrs们有什么想了解的人物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可以通过图片水印或私聊获取文章来源(虎扑审核太严发不出来),感谢大家支持!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各有所长,《水浒传》贵在写实。


上至朝堂官吏的迎来送往,下至绿林好汉的一茶一饭,皆落笔生花。


作者施耐庵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封建社会的人间百态。




我国近代两大思想家都对此书有高度评价。


鲁迅写道: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开国领袖在生命前一年表示《水浒》一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初读《水浒传》,似乎施耐庵的屁股是在地主阶级一头。


文中一口一个道君皇帝“至圣至明”,开篇就称梁山好汉是魔星下界。


书中梁山集团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不禁令人质疑:这是哪门子的好汉?




随着阅历增长再读《水浒》,方能理解名著的伟大和不朽。


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我国君主专制日益走向巅峰,朝廷对文学作品的审查虽不如满清文字狱“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般骇人听闻。


但若作品政治倾向过于明显,轻则引火烧身,重则作品被禁。


更何况作者本人曾受雇于朱元璋死敌张士诚,戴罪之身更要谨言慎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施耐庵以近乎阴阳怪气的方式创作出这部近百万字的文学巨著。


一边宋徽宗“至圣至明”,一边不学无术的高俅身居高位,老实本分的林冲家破人亡。






一边梁山接受招安是上应天时,一边招安后大多数梁山好汉结局悲惨。


反倒是旗帜鲜明反对招安的人功德圆满,武松寿享八旬,鲁智深坐化圆寂,阮小七回石碣村继续以打渔为生奉养老母。


武松——从历史到《水浒》


作为一位有明确历史原型的人物,施耐庵对武松的偏爱跃然纸上。

历史上的武松曾刺杀北宋“六奸”之一蔡京的儿子、时任杭州知府蔡鋆,被誉为义士,坟墓至今尚存于西子湖畔。




而在《水浒传》中,自第23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起,至第32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止。

施耐庵花费全书十分之一的篇幅(“武十回”)塑造武松这一人物。


武松(丁海峰 饰)


书中通过对武松人生历程的生动刻画,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历史规律。

“武十回”之于《水浒传》,如同“黛玉葬花”之于《红楼梦》,“赤壁之战”之于《三国演义》,堪称“四大名著”丰碑上最闪亮的明珠。


在书中,相比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武松的出场并不亮眼。


他因犯下命案躲在前朝皇族柴进家中一年有余,时间久了不受逃犯集邮爱好者柴进待见,还身染疟疾,整日烤火取暖,险些与同样外出逃难的宋江发生冲突。

剧情发展到这里,武松展现给读者的是流氓无产者形象,再写下去武松似乎要沦为反衬宋江仁义的工具人。


写到这儿施耐庵笔锋一转,借宋江之口,以一首赞词开启“武十回”。




武松“身躯凛凛,相貌堂堂”,词尾大赞武松“如同天上降魔主,直是人间太岁神”。

之后武松的人生俨然被宋江开了光,疟疾痊愈、命案澄清。


辞别柴进和宋江后,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被阳谷县令封为刑警队长(都头),自此收获公务员编制,还与失散的哥哥武大郎重逢。


此时的武松颇为正能量,他在击毙老虎后对闻讯赶来的猎户表示此举是为民除害,并把县令奖励的一千贯重金分发给众位猎户。

施耐庵笔下的好汉标准可用八个字概括:不爱钱财,不近女色。


在与武大郎重逢后,面对大嫂潘金莲的主动勾引,武松怒斥“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



潘金莲(王思懿 饰)


与潘金莲闹翻后,武松展现出高情商的一面,主动搬出武大郎家,避免与嫂子相处的尴尬。

没过多久,武松被县令安排出差,临行前他告诫哥哥每日早出早归,并侧面敲打潘金莲,尽量在顾及兄长颜面的前提下挽救二人婚姻。


而潘金莲的反应是当场破防,在武松走后一边加紧PUA武大郎,一边火速勾搭上西门庆。


再之后便是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大郎,该吃药了”。




读《水浒传》的一大感受是作者对女性有极大的偏见,以至于让人怀疑施耐庵在感情中遭遇过背叛。


书中的女性,无论是阎婆惜还是潘金莲,亦或潘巧云,一个比一个蛇蝎心肠。


唯一一个正面描写的女将一丈青扈三娘,还在全家被灭门后嫁给矮小猥琐的王矮虎。


作为对比,另一部奇书《金瓶梅》对潘金莲的塑造比《水浒传》不知高到哪儿去。


然而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瓶梅》中的武松却是个李逵式的人物,最终落得个被西门庆反杀的结局。


说回《水浒传》,出差归来的武松面对兄长的去世,表现出惊人的冷静,处理方式堪比教科书。

他在三言两语了解清楚武大郎病症、死期后找到仵作,一番威逼得到武大郎遗骸,获知兄长死因。


再通过利诱(五两银子)从武大郎好友郓哥口中得知杀人凶手的关键信息。


人证物证俱全,林冲会选择忍一忍,鲁智深会选择打西门庆三百禅杖,李逵会选择杀奸夫全家,武松的选择是报案。


然而县令早就被西门庆收买,武松在伸冤无门后依旧没有掀桌子,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告慰兄长。


他绑来参与收殓武大郎的街坊邻居和关键中间人王婆,在武大郎灵前自设公堂。

武松从潘金莲口中问清前因后果,甚至还做了笔录,在潘金莲签字画押后方将嫂子手刃。


之后武松带着潘金莲的人头前往狮子楼斗杀西门庆,用二人的人头祭奠兄长。




犯下人命官司,如果换成其他好汉,多半会选择连夜跑路。


武松却带着二人的首级和各位证人投案自首,铁证如山外加金主已死,大宋官府难得一次作出公正判罚:

西门庆、潘金莲杀人在先,武松动手情有可原,从轻处理刺配孟州,而为西门庆和潘金莲牵线搭桥的王婆被凌迟处死。

此时的武松对官府和社会仍有信心,他在十字坡婉拒了黑店老板娘孙二娘的落草建议,继续前往孟州坐牢。


在他心中造成自己悲剧的不过是万恶的土财主西门庆和腐败的大宋基层官僚。


无巧不成书,施耐庵很快给武松安排了另一个土财主、基层官二代施恩。


心怀怨气的武松在孟州牢城不上供、不逢迎,管营施恩则对武松百般讨好,每日好酒好肉款待。


时间一长武松的心结慢慢打开——土财主也不一定是坏人,施恩不就心地仁厚吗?


正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施恩最终坦言希望武松帮他赶走霸占了自己酒店的蒋门神。


武松欣然答应,一出“醉打蒋门神”助金主夺回快活林,而且武松没有赶尽杀绝,得到蒋门神归还快活林的允诺后便将其放走。



武松醉打蒋门神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施恩和蒋门神同为黑恶势力,有监狱长父亲撑腰的施恩恐怕压榨还要更凶一些。


昔日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沦为黑社会争抢地盘的打手,与其说武松逐渐被社会改变,倒不如说武松在努力适应社会规则。


威震快活林后,武松再得奇遇,孟州军分区司令张都监主动召见武松。


武松的反应是“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伏待恩相”。




张都监对武松百般恩宠,还允诺将美貌的侍女玉兰许配给武松为妻。


武松就像一名初入社会的小镇做题家,自身能力过硬(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精准把握机遇(结识张都监),实现了短暂的阶级跃升。


他的想法很实在,原来官老爷队伍中还有张都监这样的好人,潘金莲应该也只是个例吧?

果真如此吗?

现实给了武松当头一棒。

夜里,正准备睡觉的武松听到后堂进贼,武松的第一反应是报恩。


在玉兰的指点下,武松冲入后花园,等待他的却是张都监手下的麻索,束手就擒的武松高呼:我不是贼,是武松!


张都监的回应是:贼配军!强盗!


还有武松房中早已准备好的栽赃财物。


荣华富贵如一场空,武松的理想很朴素,他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斗不过权贵那就为他们所用,施恩也好,张都监也罢,他已经尽量说服自己与他们同流合污,帮他们抢地盘,帮他们捉贼。


可在他们心中,自己不过是一名社会底层的强盗,就连同为无产阶级的玉兰,对自己也不过是逢场作戏。

蒙受不白之冤的武松再度被发配。

临行前他见到二失快活林的施恩,才明白一切都是蒋门神和张都监的阴谋。

武松对人性的最后一丝信心自此破碎,昔日得到蒋门神的承诺后就选择将其放走,等来的只是变本加厉的报复。


在来孟州的路上,武松对押解公人相当客气,一度在孙二娘的刀下救出两位公人的性命。


此次离开孟州,武松收起了他最后的善良,一言不发,连施恩给的烧鹅也不愿意分给公人吃。


他知道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融入张都监、蒋门神的圈子,他还知道他帮张都监抓贼,张都监却想要他的命。


飞云浦上,面对刺客的前后夹击,武松没有一丝犹豫,手起刀落连杀四人。




武松大闹飞云浦


值得一提的是,武松生擒最后一人后曾允诺放此人一马,却在得知张都监去向后食言。


换成以前的武松,大概率会带着人证去找更高的领导申冤。


然而在孟州的遭遇让武松彻底觉醒,既然忍让无路、投靠无门,只有奋起反抗了。武松的反抗是血淋淋且饱受争议的。



鸳鸯楼头,匹夫一怒血溅十步,张都监一家被武松灭门。


杀红了眼的武松甚至连倒酒的侍女也没有放过,武松在现场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和十五具尸首,扬长而去。


在孙二娘家短暂停留后,武松投奔鲁智深,落草二龙山。


自此,天伤星行者武松上线。


很多读者指责武松滥杀无辜,然而武松真是个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吗?





武大郎被害时,他选择相信法律,人证物证齐全却不能奈何杀人凶手。


醉打蒋门神后,他选择放虎归山,等到的只是变本加厉的报复。


他曾试图攀附权贵,努力适应社会规则,换来的却是不白之冤和杀身之祸。


是什么让武松从打虎英雄黑化为杀人恶魔?


是大宋腐败的社会现状和扭曲的人际关系,正所谓“旧社会把人变成鬼”。


逃亡路上,酒醉的武松偶遇一只大黄狗,试图用戒刀杀狗未遂,自己反倒坠入小河沟中动弹不得。


“武十回”自武松打虎起,至武松杀狗终,表面看似乎是打虎英雄的陨落,实则饱含施耐庵对封建社会的控诉。

若在新社会,打虎英雄、刑警队长武松同志凭自己的努力必能过上小康生活,不会手刃潘金莲,更不会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武松的人生历程,是“逼上梁山”的最好注脚,也是施耐庵写作动机的生动诠释。

若武松的故事讲到这儿便戛然而止,那就太小看施耐庵的文笔了


宋江(李雪健 饰)


上二龙山前,武松再度偶遇宋江,表示“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全书第一次提及“招安”字眼。


众所周知,梁山集团中支持招安的人数不胜数,偏偏“招安”一词由觉醒最为彻底的武松提出。


管中窥豹,武松对“招安”的最终态度便是作者的态度。


武松辞别宋江后落草二龙山,与鲁智深、杨志组成三巨头,并在“三山聚义打青州”后加入梁山集团。


晁盖死后宋江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正式走上招安道路。





梁山好汉排座次前夕的重阳宴会上,宋江一时兴起高唱“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武松当场拍案而起“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武松的破防令宋江大为不解——当初是你口口声声盼着招安,怎么现在又不愿意了?


鲁智深答道:


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的态度便是武松的态度。




曾经武松也是个“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少年,心里是“青天大老爷”的朴素观念。


直到在二龙山与鲁智深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武松听到了王进、林冲、杨志的故事,在鲁智深的影响下,他对皇帝和朝廷彻底失去信心。


从憧憬招安到反对招安,武松的转变如化茧成蝶——既反贪官,也反皇帝。

面对梁山不可动摇的招安路线,后来武松和鲁智深曾试图加以阻止,在阮小七更换御酒时当场掀桌子。


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梁山集团中反招安的人并不算少,但他们没有明确的方法论,梁山起义注定走向失败。


武松的幸与不幸


梁山集团接受招安后,武松跟随宋江一路征辽、征方腊。


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庵并没有采用民间流传已久的“武松独臂擒方腊”桥段,而是改成鲁智深擒方腊。


此举意欲何为,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平定方腊后,武松婉拒回京领赏的机会,选择在杭州六和寺正式出家,八十高龄方才善终。




武松跟随宋江接受招安,是为了回报宋江的知遇之恩和兄弟之情。


他拒绝回京,是因为他早已看清朝廷的真实面目,看不透功名利禄的宋江、卢俊义则先后被杀害。


武松之幸,在于大彻大悟。


武松的不幸,在于他虽寿享八旬,心却早已死在飞云浦上、鸳鸯楼头。

发布于云南阅读 1931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乐邦雷蒙詹姆斯

· 云南

楼主文化水平真心高,顶一个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杰尼龟的小水枪楼主

· 云南
乐邦雷蒙詹姆斯楼主文化水平真心高,顶一个收起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