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干啥的?权利大嘛?

avatar
关注

明代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干啥的?权利大嘛?还有一个秉笔太监,跟掌印比起来哪个大?

发布于辽宁阅读 25942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唐古拉07

· 浙江

这个要从权力制度体系说起。一道圣旨,一项皇帝的命令要发布,必须符合制度设计的程序,简单说就是票拟和批红。皇帝的诏书是不能自己写自己发的,不管是皇帝的想法还是大臣的想法,草拟诏书的必须是内阁。这一条就避免了皇帝独断专行的机会。内阁票拟好诏书,批红权是皇帝的,经过皇帝批红才成为有效诏书。但是皇帝很忙,每天要阅读批示的奏章要票拟的诏书实在太多,皇帝需要有人辅助。于是就有了司礼监这个宦官机构,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数人,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帮助皇帝批示处理奏章,批红诏书。一旦皇帝偷懒不想管事,那么秉笔太监替代皇帝批红,掌印太监拿皇帝大印一盖,这诏书也成立了。本质是皇帝偷懒,把属于自己的权力义务交给了太监处理。从制度上,内阁和司礼监都应该是皇帝的秘书性质,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皇帝能力魄力下降,越来越懒,内阁和司礼监的权力就越来越大,开始反噬帝权。而内阁权力集中于首辅,于是就完美突破了朱元璋禁止设置宰相的禁令,完成了相权的复辟。相权复辟和太监干政,都是帝权主动或被动退缩的结果。

亮了(450)
查看回复(19)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清风爱维达

· 湖北
唐古拉07这个要从权力制度体系说起。一道圣旨,一项皇帝的命令要发布,必须符合制度设计的程序,简单说就是票拟和批红。皇帝的诏书是不能自己写自己发的,不管是皇帝的想法还是大臣的想法,草拟诏书的必须是内阁。这一条就避免了皇帝独断专行的机会。内阁票拟好诏书,批红权是皇帝的,经过皇帝批红才成为有效诏书。但是皇帝很忙,每天要阅读批示的奏章要票拟的诏书实在太多,皇帝需要有人辅助。于是就有了司礼监这个宦官机构,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数人,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帮助皇帝批示处理奏章,批红诏书。一旦皇帝偷懒不想管事,那么秉笔太监替代皇帝批红,掌印太监拿皇帝大印一盖,这诏书也成立了。本质是皇帝偷懒,把属于自己的权力义务交给了太监处理。从制度上,内阁和司礼监都应该是皇帝的秘书性质,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皇帝能力魄力下降,越来越懒,内阁和司礼监的权力就越来越大,开始反噬帝权。而内阁权力集中于首辅,于是就完美突破了朱元璋禁止设置宰相的禁令,完成了相权的复辟。相权复辟和太监干政,都是帝权主动或被动退缩的结果。收起

朱元璋就是离谱,以为人人都跟他一样是工作狂。。。皇帝只要是人,相权就会存在,换个名字而已

亮了(366)
查看回复(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