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的快乐——28岁重新练球

avatar
关注

以下是一个28岁的大龄篮球中年,小白水平,重新开始打篮球,并跟着专业的教练训练的故事,全文大概4500字。

训练大概有半年的样子,因为目前在一家大公司做管理,平常工作很忙,所以只能抽早、晚的时间练练球,一周3-5次,半小时-2小时都有,周末训练时间会足一点。


楔子

毕业以后,打篮球的时间就变得越来越少了,2019年打球崴脚时,我打球的频率已经变成了一年一次。

而那次崴脚,让我拄拐了半年,以至于不得不在北京的冬天,体验穿着拖鞋上班的酸爽。

2021年的五一,又是隔了一年再打了次球,在一次转身中,旧伤处再次复发,一度让我对篮球这项运动感到恐惧。

当时我感觉我这辈子可能都没法打篮球了,毕竟这种类型的受伤,对工作、生活都有影响,很麻烦。

但各种机缘巧合下,又找到了一些让脚的旧伤完全休养好的办法,也遇到了很专业的篮球教练,于是,从2021年11月起,除去连续的雨雪天气、小的伤病之外,也认真练球有半年多了。

我是一个业余的篮球爱好者,这半年的时间里写过一段时间的练球笔记,但是由于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练球的笔记就更新的少了,不过练球本身依旧在坚持。

下面是一个普通的篮球爱好者和篮球的故事,有些长,我就当是对我和篮球在一起的时光的一次总结了,中间也会有一些对练球有帮助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同样喜欢篮球的你。

一、篮球的遗憾

年少时对篮球有多喜欢,就对篮球有多遗憾。

除了遗憾湘北赢了山王后,却因为用尽体力、主力受伤而惨败,无缘全国大赛冠军,还遗憾自己的高中、大学,都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篮球比赛。

高中有段时间,为了准备学校的篮球赛,我每天晚上都去操场练中投,因为精力不够,分数下滑了非常多,但最后却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看着班级输球,在场下,在回到班里的路上,不甘心的哭。

那是一种觉得自己无能的愤怒,一种你用尽力气,连上场输一次的机会都搏不到的痛苦。

大学时在院队里,练了好久,三年有了一次上场的机会,队友一个非常好的妙传,顺下后1v1,却错失了上篮,以至于大学三年,院队总得分依旧为0。

那时候我以为是运气不好,明明自己训练了那么久,明明自己日常上篮很有把握的球,但到了全场,不仅连出手的次数都很少,而且有机会了也把握不住。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训练过,在对抗下的上篮,和你只是自顾自的打半场,差别到底有多大。

如果有人那时候告诉我,照这么练,不说一定能赢,但概率会极大的提高,篮球这么打更高效,技术这么练才能突破,我那时候肯定愿意跟着练,但是我们这代人,从小学到大学,能请到这样教练,有这样条件的人,真的很少。

没有人教的篮球看似谁都会打,但赢不了,哪怕是水平相对低的年级赛和院赛。

如果你打过这些比赛,并且刚好不是在理工科居多的传统院队作为核心主力,我相信你能理解我在说什么。 

二、为什么会喜欢篮球

虽然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真的喜欢篮球的赤木晴子,但就算没有赤木晴子,我还是会喜欢篮球。

《灌篮高手》作为童年等在电视机前的陪伴,看了一遍又一遍,都没有腻过。

因为全国大赛篇没有动画化,所以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童年时的我听过各种剧情的流言版本,什么流川枫吸d了,樱木和晴子在一起了。。。。。。

直到大学,在网上找到了电子版漫画,然后在冬天的被窝里,一动不动的,一晚上,把湘北的逆袭看完。

然后盯着《十日后》怅然若失。



工作以后,在看完《浪客行》已更的电子版部分,突然想买一套灌篮高手的漫画全集,然后又一次,重温井上大神的笔触,看着那些可爱的家伙们,还是那么的年轻,还是那么的热泪盈眶。


十几年过去了,樱木依旧是那个少年,而我已接近中年。

但如果喜欢篮球,又怎么只会有漫画的记忆。

小学时力气不够的倒马桶投篮,中考高考后和发小们在家附近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那时候的精力好像是无限的,一打就是一下午,一大瓶冰水,就是休息时候的无比快乐。到了大学,和室友们、队友们的单挑,在昏暗的路灯下,忘记了时间,直到熄灯了,球场上依旧回荡着爬球的声音,然后不好意思的在错过回寝时间时,给宿管阿姨道歉,求她开门,再来一瓶最冰的雪碧和留下的炸串,就构成了一个回味无穷又筋疲力尽的夜晚。

然后就是工作,慢慢的,时间不够了,身边能约着打球的人也少了。

打球的频率,就从一天一打,变成一周一次,2周、1个月、半年、一年一次。

时间把人和球,都带离了我的生活。

但其实是我自己的选择,将它带离了我的生活。

于是在偶尔的一天,凑齐了一群人去打球,在转身时,听到脚关节处,啪的一声,它裂开了。

在那之前,我从未崴过脚,还以为没啥事,于是继续在场上拼抢,直到痛的无法忍受,被搀扶着下场,解开鞋带才发现肿了起来,以为第二天会没事,结果第二天肿得像鸡蛋一样。

接着是半年的拄拐,看过好多骨科医生,用过好多药,就是没有找过运动康复科,我那时都不知道有这个科室。

看过的医生说没事,养着就好,但我的身体知道,它还在痛。

一年后,以为养好的我,在回去参加发小婚礼之后,约着去打球,又一次转身时,又一次旧伤复发。

这让我恐惧,恐惧篮球这项运动了。


我受够了一只腿行走的不方便,也不想再听到leader说“伤过一次,怎么又伤了,不吸取教训吗”,也害怕脚的受伤次数一旦增多,会不会晚年行动非常不方便。

于是一年一次的频率,变成了告别篮球,那时我觉得我这辈子都不会再打篮球了。

直到机缘巧合间,某次刷知乎,看到一篇写nba的文章,巨长,但是又写的很有意思,一看就是研究过篮球的人写的,并且一边读一边觉得,原来篮球还可以有这样的视角来看!

就想着加这个作者认识认识。

认识了之后,发现这个作者不仅是写篮球的,也自己打过cuba阳光组,还教过一批学员,并且让不少零基础的学员半年内达到校队水平,当时我很吃惊,因为我打了这么多年球,就没有打进过校队。

我问他这些打校队的是不是个子都很高,他告诉我也不是,也有不少1.7多一点的。

这时候,我才感觉我以前打球的那些年,某种程度上,是不是白费了。

因为伤病的因素,我想着,既然打不了,那就认识认识会打球的人,聊聊球看看球也不错,于是作为被2014年,我见过的史上最极致的团队篮球,马刺队征服的球迷,开始看《马刺王朝》,开始想要了解,一群以老将为主要核心的球队,4:1击败当打之年的热火三巨头,其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毕竟总冠军只是果,而背后让这个小球市20年内拿下五个总冠军的底蕴,除了有邓肯的幸运外,不会没有其他积累吧?

我也有一双罗斯的篮球鞋,虽然它很丑,毕竟史上最年轻的mvp的劲爆打法太让我入迷了,但大伤不断的怂罗,再也没有触碰到他曾经的高度,一度在后卫本该处于巅峰的年龄,考虑是不是要退役。可是那个60分的夜晚,玫瑰重新绽放的夜晚,我看到了一个不放弃对篮球热爱的男人,接受从天之骄子跌落平凡之后,调整打法去适应这个时代。有2.5亿美元的球鞋大合同的人,我想早就可以不去打球了,可他还是会留在他喜欢的球场上,哪怕自己都怀疑自己了。

人生总是有起有落的,而经历过落,重新站起来的人生,更有蕴味。

说了那么多国外的故事,但喜欢篮球的人,不会对国家队没有感情,哪怕世界杯打成那个鬼样。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在家门口,曾领先了世界第二的西班牙一整场,输了最后几分钟。

那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和世界篮球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这个错觉,是姚明、王治郅、易建联们带来的。

这个错觉的背后,是姚明的提前复出,因为之前受伤,为了赶上奥运会,他没有选择至少养一年的方案,而是休养了4个月就开始恢复训练了。

而这个选择,从后来的情况看,确实影响了我国篮球第一人的运动生命。

当霍福德36岁依旧能成为凯尔特人大腿的时候,曾达到nba联盟第一中锋水准的大姚,在31岁本应属于黄金年龄的时段,退役了。

他说他不后悔,就像后来世界杯的失利,记者问谁应该为此负责时,他说的是“我”,我看到的一个有血性的汉子,好像从来没有改变过一样。

体育竞技是残酷的,是哪怕付出大量的汗水、血、泪,也未必能站上奖台的领域,事实上,生活也是如此。

但是依旧有人们喜欢体育,会为之付出汗水、血、泪,会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我想,是因为运动的那一刻,就是快乐的。

三、练球的效果

1.伤病的恢复与体能增强


运动不止是运动本身,它对身心体都在锻炼,都有思考,也都有锻炼。 

听一位很厉害的前辈说,有好的体能,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我现在深以为然。 

当我恢复打球,并且跟着教练练球以后,再和同事、朋友一起打球,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体能好了不少,而且,工作的耐力感觉也好很多。

我曾经以为工作后就没有时间运动只能加班,那时候我也胖过,且因为疲劳很想吃一些高脂肪高糖分的东西,直到2019年体检时,查出我有轻微脂肪肝。

那时候我吓了一跳。

于是开始控制饮食,也开始做各种运动。

跑步、游泳、健身,都试过,都没有坚持下来。

直到我从教练那里,知道了原来脚伤有恢复的办法,一边尝试恢复,一边在某个清晨,突然很想去打球,就在6点多的时候,顶着北京秋冬之交0度左右的寒冷,打了一次球。

我才意识到,那些运动我没有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不够喜欢。

我没怎么在冬天的早上想过要去跑步,也没怎么在寒冬时节去游泳馆游过泳,但我可以自发的,不需要毅力克制的,冻着手指头在北京的冬天,在明明应该很困的时候,想要去打球。

喜欢的事情,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毅力坚持。

不过,这也让我考虑过,以后是不是还是要回南方生活,毕竟这样冬天练球,会比较舒服一些。

而这半年的训练下来,减肥真的是打球最附带的一个副产品了。

在只练投篮的日子里,我173的身高,体重逐渐减到了125-130斤之间,而因为疫情,篮球场关闭之后,只能练运球的我,在教练教授的一套非常燃脂的运球动作下,前天变成了123斤的样子,我并没有追求变瘦,但确实瘦了很多。


2.投篮威胁和腰腹核心增强


而技巧部分的成长,第一次有明显的感受,是去年春节和室友打球。

我的两个室友都有1.8以上,单挑时,他们背打我发现很吃力,还特意问我练球时专门去练了力量吗?但其实并没有,不过腰腹核心教练有设计很顺带的一些锻炼动作,每天花不了多久,但锻炼效果很好。

其次是投篮有威胁了,大学时他们感觉我只要一被干扰,就不容易进球,现在单挑可以小打大强投了。

那时候我刚练两个月左右的投篮,而投篮也是最难练的,罚球线投篮能稳定达到70%的命中率了,最高的一次是100球进了82球,不过此后一直在调整投篮姿势的状态里,也没有再突破80%过,而刚开始练结合球,练横步投篮、三分,根据我打野球时的特点设计了一些专门的练习方法后,北京就开始疫情了。

以前我的三分是需要牺牲投篮姿势,双手扔出去的,这样的发力姿势是有问题的,而调整了投篮姿势,练了大概3-5次,也从最开始投不到篮筐,到能稳定投出碰到篮筐的弧度了。

53


库里的投篮姿势改变,在有他nba水准的老爹的指导下,也用了一个暑假,并且是天天高强度练习,而我在这部分,也有着足够的耐心,就等着篮球场重新开放了。


毕竟,之前光投篮就已经积累了的一万字练习心得,我还想继续根据练习的情况,更新下去。

3.运球的提升

而运球的效果,在这疫情的一个月里,也逐渐体现出来,以前我运球很容易掉球,变向就更不稳定了,背运1-2下都很难,连续胯下运球更是想都不敢想,但这个月,这些基础的运球动作,也逐渐有模有样了,也渐渐知道了大力运球才能增强对球的掌控感和运球技术,并不断为之调整。


除此之外,这半年里,对怎么打球会更高效不容易受伤,如何阅读对方的防守,基础的战术配合要怎么练习等,也都有了很皮毛等认识,看球时也不再只是,卧槽,库里这个压哨三分真牛逼,而是更多的关注一些细节,比如罚球时候不同球员的发力顺序、节奏,运球过人时的结合球脚步如何落地等。

越研究,也越觉得篮球这件事,是无限的。

我想,这也是它带给我们快乐的原因吧,无论我们在什么水平,无论我们的年龄如何,只要还能打球,还能看球,我们对这件事,都有自己的理解,也都能享受到属于我们的乐趣。

人到中年,有一份热爱,我觉得是很幸运的事,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不过,如果有一天,我需要一个空间,我希望不是停车待在楼下的那一小段时间,而是带着孩子下去打球的那段时间,如果他或她也感兴趣的话,哪怕30分钟,至少运球的快乐和效果,是足够找到的。 

发布于浙江阅读 2552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梁先生的猫

· 广东

加油老哥,顶一个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鋼鐵努比獸

· 北京

年纪大改技术流了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