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对战国竹简破解后,发现其内容记录了夏朝

avatar
关注

一直以来,国内外有不少学者都不承认我们国家有夏朝的历史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确切的、夏朝出土的历史文物,也没有能够证明与夏朝有关的文物。不过随着10年前清华大学拍下的一批战国文物,破解后,竟然意外揭开了这个谜团。

如何证明夏朝的存在成为当时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学者的一道难题。想要证明一段历史的存在,离不开文字与史料。而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在商周时期。

夏朝本身是没有与其相伴相生的文字的,因此,学者们只能好好研究甲骨文,希望能从它身上探索到夏朝的蛛丝马迹。

经过研究佐证,那段时间正好是中国历史上的商周时期,甲骨文的出现将国人对最早文字的认知又往前挪出一大步,对研究古代的历史颇有意义。

自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到现在,学者们在甲骨上发现文字约4500多个,破译出来的有2000多个左右。只可惜,在已破译出来的2000多个文字中,提到夏朝存在的几乎没有。

为了能够解开这个谜团,1996年,国家召集专家开始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并任命清华大学的历史教授李学勤作为该工程的负责人。

即使甲骨文上提到夏朝的地方少之又少,李学勤依旧相信凡是存在,必留痕迹。他花费许久,终于在甲骨文上找到两个暂时没有含义的字“西邑”。

“邑”乃国都也,商朝又称为大邑、商邑。很明显,这里的“西邑”指的是另一个国都。作为有迹可查得最早的一个王朝,在占卜中提到的这两个字,总不会是其他后世国家吧?

可惜,只凭这两个字想要说服那些存有非议的外国学者、研究历史的专家们是不现实的,没办法,李学勤只能靠着这两个字继续往下追查。只是这么多年间一直未有成就。

就在他们觉得这项工程要延至10年、20年时,一则香港的拍卖消息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一位香港商人得到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正在拍卖中。即使甲骨文上提到夏朝的地方少之又少,李学勤依旧相信凡是存在,必留痕迹。他花费许久,终于在甲骨文上找到两个暂时没有含义的字“西邑”。

“邑”乃国都也,商朝又称为大邑、商邑。很明显,这里的“西邑”指的是另一个国都。作为有迹可查得最早的一个王朝,在占卜中提到的这两个字,总不会是其他后世国家吧?

可惜,只凭这两个字想要说服那些存有非议的外国学者、研究历史的专家们是不现实的,没办法,李学勤只能靠着这两个字继续往下追查。只是这么多年间一直未有成就。

就在他们觉得这项工程要延至10年、20年时,一则香港的拍卖消息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一位香港商人得到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正在拍卖中。

李学勤得到战国竹简要拍卖的消息非常激动,他立刻动身前往香港,并与香港几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一同检查该商人提供的几个样片。

经过仔细探查,李学勤多年的研究经验告诉他,这些东西十有八九是真的,他是又喜又惧。

他迫切地想要仔细保护研究它们,可惜他又无法直接购入,清华大学有过规定不能够购买海外物品进行学术研究。

正在李学勤一筹莫展之际,他的校友赵伟国得到消息,确认过战国竹简的真假,二话没说,直接将2500余枚竹简全部拍下,紧接着直接转赠给清华大学,供他们研究。

看到2500枚竹简平平安安地进入清华校园,李学勤心里激动不已,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破解竹简上的历史秘密,这些战国竹简也有了另一个名字——清华简。

经过AMS碳14年代测定,专家们确定这些竹简是战国中晚期时期的藏物。它们年代实在久远,而且战国竹简被送到清华大学时,它的顺序是打乱的,有很多地方都是残缺或者是不完整,甚至是颠倒的。

这就对研究它的学者们产生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要花费足够的时间,下足够的心血将它们进行重新的规整排列,如此一来,才能够将它们顺利破译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十个专家们的不懈努力,战国竹简上的内容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在他们已经破译的1000多张竹简中,一共涉及65篇内容,其中涉及天文、医药、历法,还有算术等等,可谓集天下大成于一体。

而在这众多涉猎之中,李学勤想要的能够证明夏朝存在的史料记载也在里面。

2011年1月5日,战国竹简上的九篇文献完整问世:《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

对研究夏朝历史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尹至》和《尹诰》两篇文章。文章里的“尹”指的是商朝的开朝元勋伊挚。

两篇文章都是他跟商朝第一任皇帝汤之间的对话,伊挚告诉自己的主子夏朝君主夏桀玩物丧志,不顾念臣子与百姓,残虐无德,行事作风不遵礼法,百姓对他毫无爱戴之心。

夏桀如此残暴,为天地所不容,他们应该顺应天道讨伐他,令立明主,

遂“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

这里的“西邑”、“夏”指代的便是夏朝,正好与之前甲骨文破译出来的“西邑”相吻合,证实其含义确实是夏王朝。 如此一来,甲骨文上的谜团算是被解开,这段历史总算是找到了一份强有力的证据,不枉这么多年来历史学专家们的研究。

至此,困扰多年的“夏朝”悬案,可以盖棺定论了,清华简内蕴藏的知识还未被完全挖掘出来,不过就其现在发现的内容来看,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容小觑,只是按照现在的研究速度,要将所有的清华简全部破译,至少还需要15年的时间。

发布于北京阅读 18557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今天还吃馒头

· 浙江

战国距离商都已经千年了,然后凭借一千年后的两个字能确定一个朝代??纯瞎扯。

亮了(311)
查看回复(1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D博士

· 福建
非黑即吹旧时儿戏 清华简可完全确定不了名字。“邑”乃国都也,商朝又称为大邑、商邑。很明显,这里的“西邑”指的是另一个国都。作为有迹可查得最早的一个王朝,在占卜中提到的这两个字,总不会是其他后世国家吧?——这跟特洛伊不如出一辙,先自认为有然后挖出点东西硬往上安。西邑就是夏都?我还说是西梁女国首都呢!全篇拿着李学勤教授做幌子 李教授可没说过文中这些东西收起

我看了头三行,发现都是东拉西扯的玩意,半天不进主题,就知道这篇是个生搬硬套、穿凿附会的东西了。

亮了(188)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