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见到友人妻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avatar
关注

苏轼有一好友王巩,他与苏轼的遭遇很是相似,也是因仕途不顺被贬去了偏远的地方。同样,王巩的身边也有一位红颜知己,愿随着他去往被贬之地,随侍在侧。

苏轼看着这位美丽又重情义的女子,内心很是感慨,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传世名作。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罪魁祸首“乌台诗案”

苏轼与王巩被贬皆出于一件事,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这一切还要从王安石变法说起。熙宁二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的苏轼自然屡遭排挤,仕途不顺。

苏轼自知在朝中无立足之地,于是申请外任,渐渐地变法的主导者从王安石变成了宋神宗。苏轼在各地任职之时,观察到了新法执行过程中的诸多流弊,便形诸吟咏,对这些弊端进行批评和讽谏。

可是,既然宋神宗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变法主导人,苏轼此举算是得罪当今圣上,更为他后来的一系列遭遇埋下祸根。

到了元丰二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指出苏轼在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暗讽朝政,对皇上不敬。

随即,他又举出大量苏轼的诗文为证。此案先是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史籍记载,御史台中种有柏树,柏树上停栖无数乌鸦,因此称御史台为“乌台”,“乌台诗案”此名便是这么来的。

“乌台诗案”算是苏轼人生的分水岭,诗案之后,他的诗词从题材和风格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人生世事的见解和感悟也愈发通达富有哲理。

此前,其诗词作品多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其作品逐渐转向自然和人生体悟,其淡泊旷达的心境越发显露出来,收敛平生心,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苏轼的好友王巩,也是由于受到“乌台诗案”牵连被处置,而且还是所有案犯中被贬得最远、责罚最重的。对于王巩的遭遇,苏轼非常愧疚。

他觉得好友的不幸皆因自己而起,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王巩被贬兵州后,苏轼曾多次给好友写信,诉说自己的愧疚之情,而王巩并不放在心上,反而宽慰苏轼,说自己在宾州养生修行。

万里归来颜愈少

经历了“乌台诗案”的处置,苏轼和王巩二人各自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之后,王巩奉旨北归,此时终于能与好友苏轼相见。

话说,苏轼见到了被贬往偏远之地多年的王巩,发现他不仅没有沧桑落魄,反而面色红润,神色焕发更胜当年,便向他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王巩听后哈哈一笑,说是因为自己经过此事后心境更加豁达了,除此之外还得益于常伴在自己身边的一位红颜知己——柔奴。苏轼定睛一看,柔奴果然容貌秀丽,蕙质兰心。

王巩说,他在宾州泼墨吟诗、访古问道,多亏了有柔奴歌声相伴、温柔慰藉。苏轼了然,又听柔奴弹唱一曲,果然歌声婉转,琴艺精妙。

苏轼看着美丽的柔奴,试探地问她:“岭南应是不好?”不曾想,柔奴竟然轻声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未曾想到一位年纪轻轻的歌姬,竟能有如此豁达之语。

他又想到当年柔奴义无反顾跟着王巩去宾州受苦,三年来不曾有一句怨言,更是陪伴王巩在偏僻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因而心生感慨,不由得对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心生敬佩。

感慨之余,他提笔写下了这阙《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其中,王定国即王巩,寓娘则是歌姬柔奴,整阙词如下:“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现如今,这首诗词已经成为了苏轼的传世大作之一。

历史区苏炳添是苏轼后代才子佳人
发布于安徽阅读 52168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黄金狮子

· 广东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亮了(810)
查看回复(8)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我要红温了c

· 广东
五丈原的风所以无论到哪都是在给家乡打球??收起

真是篮球论坛

亮了(536)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