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怎么篡改历史的?

avatar
关注

世人往往把唐太宗李世民与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并称,认为他们是最伟大的古代帝王,是“雄才大略”之人。李世民的真面目是怎样的呢?

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在事后,他害怕自己的历史名声不好,于是在高祖李渊去世以后,亲自给史官订立标准,让他们把父亲写得昏庸无能,把兄弟写得人神共愤、一无是处。

但是篡改历史毕竟是一件劳神费力的蠢事,史官在改史的时候有时会说漏嘴。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唐初温大雅所著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保留下来,能让人知道一些当时的真相。

按照《起居注》的记载,是李渊主动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而不是如《旧唐书》《新唐书》所写的,李世民是太原起兵的首谋。

李世民劝父亲赶紧动手,这样就可以借刀杀人,置建成、元吉于死地。可见在当时他们的兄弟关系就不好了,李世民已经开始算计他们了。

等建成、元吉赶到太原,李渊非常高兴,“帝欢甚”,当即决定起兵。作为长子的李建成参与了建唐的全部军政决策,和二弟李世民一起屡建军功,这些在《起居注》中都有明确记载。

攻取霍邑之战,起居注的记载是李渊安排诱敌,建成、世民合力完成此战。而在《旧唐书》里面,李渊退缩了,李建成又莫名其妙地坠马,此战皆由李世民一人完成。

617年十月,李渊兵临大兴城下,大兴城的正门景风门是李建成所攻打的地区,先登城的也是李建成的部队。于是李世民的史官在《高祖本纪》中除去建成之名,在《太宗本纪》中只剩下一句“寻与大军平京城。”这还算是要点脸的,没有说登城的首功属于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能力应该是差不多的,只是,他在李渊代隋以后就成为了太子,《左传》有云:“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太子是不能领兵出征的。因此征讨的机会就落在了李世民的头上。

在李世民东征西讨时,建成的主要工作是处理政务、防御突厥、准备后勤物资,后勤物资对战争来说有多重要,自不必言。

621年,刘黑闼因不堪忍受李世民的铁血政策,再度谋反。李世民镇压失败,前去替代的李元吉也被打得大败。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太子的建成主动向李渊请战,并用安抚人心的做法,平定了叛乱,生擒刘黑闼。

李渊“忧其不娴政术,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事,悉委决之”,就是让他处理日常事务,学习怎么做皇帝。每年夏天,李渊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出城避暑,留太子李建成处理政务。在这方面,没有建成搞得如何糟的记载,可见建成具备政治才能,连李世民的史官都无法诋毁。

李世民在战争期间不断壮大势力,他想做皇帝是人尽皆知的事。作为太子的李建成自然对此有所警觉。

李世民和杨广是很像的,很会演戏,在李渊面前表演骑劣马、被下毒等苦肉计,不断地攻击兄长。但是李渊都没有上当。李世民甚至下套诬陷建成谋反,导致李渊差点废长立幼。做到如此地步,可见他用心之险恶。

齐王元吉、魏征经常劝建成先下手为强,但是他始终不同意。除了他性格仁厚以外,还因为他是太子,大义在他这边,他没有必要搞阴谋诡计,他打压李世民的办法都是光明正大的。

李渊在二子之争中,始终站在太子这边。但他是一个慈父,不忍心伤害李世民,对李世民的打压仅限于警告、冷藏,到了武德末期,他已经不再派李世民出征了,而是改派建成、元吉上阵。

李建成用重金收买李世民的亲信,收买不成就流放出京,他是太子自然有权力这么做。626年五月,突厥入侵,李渊准备让李元吉出征,并让秦王府的部将听他指挥,这对李世民来说是重大打击。他赶紧跑到父亲面前,说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使得李渊要他们三人在第二天对质。

李渊的两个宠妃一直支持李建成,但这其中有没有淫乱就不一定了。况且李世民自己也没有闲着,他的王妃长孙氏“孝事高祖,恭顺嫔妃,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建成曾对元吉说:“秦王且遍见诸妃。彼金宝多,有以赂遗之也。吾安得箕踞受祸。”恐怕李世民也一直在拼命地讨好后宫。

李元吉曾劝李渊杀了李世民,李渊不同意,还说李世民又不想当太子。正是李渊的自欺欺人,间接导致了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作为合法继承人,再加上齐王元吉的帮助,实力要比李世民胜上一筹。和他们硬碰硬,李世民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他只能玩儿阴暗的手段。

入宫对质的那天早上,建成、元吉在没带随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玄武门,随即被李世民等人射杀。

后来的事就不用说了,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随即杀了十个侄子,娶了弟媳,后来又生下儿子李明。

建成一死,唐朝的官员都忙着站队,甚至诬告对方为建成党人,杀了他来迎合李世民。

按照出土的《张弼墓志》的记载,李世民对东宫旧部都进行了降级处理,“例从降授”。而在史官们的造神运动中,李世民对他们予以重用,甚至超过了追随自己的人。

李世民还流放了李渊最信任的裴寂,当朝斩杀了武德旧臣卢祖尚。

历来对李世民的评价都是极尽夸饰之能事,只有吕思勉提出了不同看法:“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文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帝矣。若高祖与高宗,则尤不足道。其能致三十余年之治平强盛;承季汉、魏、晋、南北朝久乱之后,宇内乍归统一,生民幸获休息;塞外亦无强部;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李世民统治的二十三年,被吹捧为中国历史的黄金时期,那么真的有那么伟大吗?

609年,隋朝大业五年,有890万户、4600万人。进入唐朝,623年,天下只有219万户、1119万多人,只有隋朝的四分之一。李世民时期没有人口数据。但是到了他儿子李治时期,652年,才达到380万户,仍然比隋朝少了很多。到了李隆基手上,734年,人口(786万户,4543万人)才超过隋朝。

630年,李世民“狩于鹿苑,见野人多褴褛”,很多穷人连衣服都穿不起。

631年,大臣戴胄说:“陛下修筑洛阳宫,就等于把征兵役所剩余的民间壮丁全部征完了。”

637年,怀州、洛阳以东“残人不堪其命”,老百姓都要活不下去了。

640年,吴楚、巴蜀之地出现“饥人相食”的惨剧。

641年,房玄龄、高士廉问大臣窦德素,为什么又在修太极宫北门。李世民知道后大怒,骂二人“何预君事”,不要多管闲事。从此“朝臣都不论事”。

642年,李世民下诏书:“‘自今有自伤残者,据法加罪,仍从赋役。’隋末赋役重数,人往往自折支体,谓之‘福手’‘福足’,至是遗风犹存,故禁之。”从此以后,再有百姓敢弄断自己的手足来逃避赋役,不仅要治罪,赋役也不能因残疾而免除。李世民声称百姓自残是“隋末遗风”,吕思勉反驳“是时役苟不重,民安肯自伤残?”如果赋役不重,老百姓又怎么会自残?

647年,李世民又要修筑宫殿,面对大臣皇甫德参的谏言,李世民的回答是:“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不能让老百姓闲着。

648年,李世民准备再次进攻高句丽,征发剑南道百姓造船,百姓想用钱来代替劳役,结果“州县督迫严急,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谷价踊贵,剑外骚然”,卖房子、卖田产、卖儿女也不能缴足朝廷规定的役钱,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逃亡。百姓一走,土地无人料理,粮价随即暴涨,社会陷入动荡。同年,眉、邛、雅三州百姓起来造反。

649年夏天,李世民因为服食丹药去世。

发布于中国澳门阅读 11365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千里一色

· 甘肃
陈七三我没看过这些东西,也知道李世民喜欢吹牛逼。杀兄弑父,睡兄弟老婆,这种人品,绝对喜欢搞小动作的。收起

有一说一,葵花教主也不会离谱到黑李二弑父

亮了(278)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halfdead

· 浙江
虎扑JR0713899715李建成绝对不是现在史书上写的那么无能。甚至可以说李世民在前面打仗,粮草供应都来自李建成。收起

“粮草供应”在初唐开国战争里是出了不少问题的锅,你乐意去捡那真没人拦,典型的比如打宋金刚的时候,出现了粮食不足要靠李世民就地征粮,甚至一开始强制征粮都不顺利,得胡萝卜大棒一起上才勉强撑过去的情况。

亮了(152)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