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篮球鞋的龙骨落差
重新发一下昨晚的帖子。
今天看到有个兄弟@河东德罗赞
开帖聊龙骨落差,我就去评论区聊了聊,原帖链接在此:https://bbs.hupu.com/54553259.html?is_reflow=1&cid=36737732&bddid=AKYBQPPYHPW7L6RDKJ23NVS4ATE4VRROADQJWKMLYAJF2SHY7KHA01&puid=41374953&client=336f33b20e60d84eee2acb1321ab292f72769e52
因为码的字数比较多,我转念一想不如专门发个帖子吧。这里直接复制我的原回复,仅有几处小改动,各位可以结合着原帖看。
前后落差8毫米是比较常规的落差,真正达到你所说的前后一致的落差是5毫米。近几年比较高端的后卫鞋都是5毫米低落差,我记得极客老牛就非常推崇5毫米。
超过10毫米的高落差在比较老的国产鞋和现在的安踏阵营比较常见,基本都是些不走心的款式。不过驭帅13䨻和14䨻的落差都比较大,没记错应该是12毫米左右,主要是为了方便碳板弯折,减轻跟腱负担。
另外,前高后低可以认为是一个伪概念。前高后低的感觉来源于用力压缩气垫时气垫给予的反作用力,实际上是你的一种错觉,专业的品牌基本上不会做一双负跟差的球鞋。大部分前掌单气垫的球鞋,比如欧文6威少4之类,实际的落差仍是前低后高的(当然,欧文6落差仅2毫米)。
即便是最受人诟病的欧文5,也仅仅是脚趾尖处与后跟高度与持平,跖骨所处的高度其实是相对合理的,只不过你的脚在欧文5里是一种略微背伸的状态。
你会发现,前高后低的感觉基本上只在耐克鞋上出现,这一问题应当归因于气垫的物理特性,而不是所谓的耐克坑消费者或者前掌单气垫是垃圾。压缩气垫就是比压缩缓震材料要费力,而不是因为前高后低才费力。
快传体育曾经专门分析了耐克的龙骨落差,后卫鞋基本上都是5毫米,锋线鞋基本在8毫米。这是耐克在将近20年前就摸索出来并投入应用的设计经验。相关视频可以在b站搜索到。
综上,楼主对龙骨落差的分类应当具体量化为5mm、8mm和10mm+。至于前高后低,更多是一种错觉,这类鞋款本身也少之又少,不具备普遍性。
题外话:
想减轻跟腱负担,最重要的是让前掌材料易于压缩且易于弯折,和落差高低关系没那么大(只要不是0落差或者负跟差)。
原帖主多次引用了xcin的观点,他们的那些观点更多是来源于主观体验,不一定符合客观情况,也不一定多么专业。真“专业”真“客观”还得看“开启球鞋测评新时代”的鞋道馆🐶🐶🐶@鞋道馆yyds
……………………分割线……………………
以上内容均来源于我这几年看球鞋节目积累的知识,不一定完全正确,欢迎各位讨论。
福利就上刚刚下单的特雷杨1吧,话说我这审美是不是没救了……
J1n7
· 湖南好帖
赚钱买车
· 辽宁这个配色的特雷杨颜值到顶了!在等一个好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