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创始人:捐款1亿遭“封杀”,击败可乐当老大,为何成逃犯

avatar
关注

2008年,汶川大地震,直接损失高达9000亿。

全国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当时事业刚有些起色的他,一挥手就捐了1个亿。

仅排在“国字头”的中国移动和中国电网之后。

他是谁?

没错,就是凉茶饮料王老吉的创始人,加多宝集团老总,陈鸿道。

你可能会想:

加多宝和王老吉,这两个牌子不是死对头吗?

怎么跑到一个人的手里了?

实际上,陈鸿道这半生经历的起起落落、大喜大悲,远比你看到的要精彩许多。

不仅如此,就在他一路披荆斩棘,即将走向巅峰的时候。

一纸诉状从天而降,让他又成了《福布斯》富豪榜中唯一的逃犯。

从“凉茶大王”到在逃犯,陈鸿道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如今的加多宝和王老吉,又将何去何从?

01 捐款1亿,反遭“全民封杀”

时间回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陈鸿道第一时间捐出了1亿善款,用于灾区重建。

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网上出现了一篇帖子。

标题是: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

啥意思?

难道捐款还出问题了?

实际上,这是一篇“标题党”的文章。

网友的本意是想号召大家到超市买光王老吉:“他上一罐,就买走一罐。”

善举带来好人缘。

很快地,这张帖子便收到无数回应:

“这个夏天不喝水,就喝王老吉了!”

“拒绝可乐,喝王老吉。”

……

那一年,王老吉的销售额一飞冲天,直接突破了100亿。

不仅超过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还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罐装饮料市场第一品牌”。

那年的陈鸿道,也是风光无限。

不仅在捐款晚会上出尽风头,更是获得了“食品行业领军人物”的殊荣。

后来,青海玉树地震,他又捐了1.1亿;芦山地震,捐了1个亿……

然而,随着产品知名度越来越高,陈鸿道的心里却越来越不安。

他深知,自己做得越多,结果很可能会越糟!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02 东莞少年,眼光不一般

如果不是陈鸿道,没人能想象当年只在广东街头见到的凉茶,有朝一日能成为“中国第一品牌”。

上世纪80年代末,靠批发生意赚到第一桶金的陈鸿道,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一路辗转来到香港。

从小生在、长在广东东莞的他,到了香港竟然发现,很少能见到家人常喝的凉茶。

惊诧之余,陈鸿道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便很快找到了“凉茶王”王泽邦(小名:阿吉)的后人,王健仪。

要说起王家的凉茶,那可是不得了。

早在清朝道光年间,王泽邦就研制出了这种“神奇的饮料”。

不仅阻止过疟疾的蔓延与传染,还得过道光的封赐。

传说当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由于过度劳碌,出现了中暑的症状。

看了很多大夫,吃了很多汤药都不管用。

最后,就是被王泽邦的这一剂饮料给治好了。

尤其当林则徐得知,治好自己的只是几味不值钱的草药,他便建议王泽邦把方子配成可以随时取用的饮料,让普通老百姓也喝得起。

临走时,他还送给王家一个刻着“王老吉”的黄铜葫芦,寓意着悬壶问世、博施济众。

从这以后,王老吉凉茶的名号,在当地越来越响亮。

经过一代代地传承,到了王健仪这里,已经分成了两部分产业。

留在内地发展的一支,在1956年与嘉宝栈、常炯堂等8家企业合并,成立了“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后来,又经过更名、改制,摇身一变,成了国企“广药集团”。

但不论叫什么名字,王老吉的商标和配方,始终被广药掌握在手里,独家经营。

另外一支,则辗转到香港发展。

也就是陈鸿道拜见的王泽邦第五代玄孙女,王健仪。

说明来意后,陈鸿道详细描述了自己想要推广王老吉凉茶的计划。

于是,很轻松地就从王健仪手里拿到了王老吉的加工秘方和品牌使用权。

随后,陈鸿道又成立了加多宝集团,开始在香港卖凉茶。

可没过多久,陈鸿道就不满足了。

他想到内地卖凉茶。

可内地的品牌权在广药集团手里,陈鸿道开始想到换个名字卖。

可同一个配方的“清凉茶”,就是没有“王老吉”好卖。

无奈之下,陈鸿道找到了广药集团,希望能获得王老吉的商标许可权。

本想着这是场“艰难”的谈判。

可谁知,对方一听是要租“王老吉”商标,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为啥呢?

原来,当时广药正在全力搞制药,饮料行业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甚至,他们已经开始计划将王老吉剥离出集团。

可谁知,来了个陈鸿道,不仅要帮自己做饮料,还愿意交每年几百万的租赁费。

真是瞌睡送来了花枕头。

陈鸿道与广药集团一拍即合。

到这里,香港与内地的王老吉,就统统归在了加多宝集团的麾下。

然而,拿一款地域性极强的产品往全国推广,难度可想而知。

人家做不来的东西,他陈鸿道能有什么高招?

结果就是,准备大干一场的陈鸿道使尽了浑身解数,仍是收益寥寥。

年销售额只有区区1亿元左右。

这可怎么办?

03 短短十年,走上巅峰

2003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在即,陈鸿道也终于迎来了凉茶事业的转折点。

刚开始,陈鸿道其实就是想拍个广告片,借着奥运会做一波宣传。

可当他把想法跟广告公司一说,对方直接摇了头:

“陈总,恕我直言,您缺的不是一支广告片,而是产品定位。”

一语点醒梦中人!

陈鸿道这才明白,虽然凉茶很好,但毕竟是个地域性产品。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药不是药,水不是水,说是保健品吧,又没有明确功效。

人家凭啥买单?

于是,在专家的建议下,陈鸿道终于得到了那句脍炙人口的话——

怕上火,喝王老吉!

将王老吉从一个面目模糊的饮料变成了专门应对“上火”的养生品。

有了定位,陈鸿道又紧锣密鼓地制定出一整套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餐饮业;

亲手打造出一支万人的销售团队;

地毯式推销……

就连海报怎么贴、条幅怎么挂,怎么和餐饮店主拉近距离……等等细节,陈鸿道都会手把手地教给团队,丝毫不敢松懈。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买单,经销商自然就愿意代理,整个销售渠道终于跑起来了!

而王老吉也趁势在全国建起了一张覆盖“特大城市—省会及沿海发达—地级市—县镇—乡村”的立体销售网。

陈鸿道告诉员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区域、任何一个客户。

“我们要确保在每一个区域市场上都力求做深、做透。”

巅峰时期,在县镇以上的市场,王老吉的覆盖率竟达到了90%以上。

到了2007年,王老吉的总销售额接近90亿。

2011年,总销售额更是直接突破160亿。

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则宣布:广药集团旗下的“王老吉”品牌,估值高达1080亿元!

妥妥地坐上了中国品牌的第一把交椅。

一个原本寂寂无闻的百年凉茶品牌,在短短10年里,迅速到达巅峰,陈鸿道也成为当之无愧的“凉茶大王”。

步行街主干道可乐有多卷
发布于安徽阅读 300487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愿一生不醉醒

· 广东

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无非是广药有商标,有配方,但是开发度真的不太行,广药的王老吉当年只有盒装,所以盒装为广药出品。加多宝,从外地拿到配方,没有商标,租借王老吉的商标挣了钱,想抢广药的商标,却拿不到,只好含恨使用加多宝商标。广药拥有商标与配方,但广药商业开发王老吉真的不行,也许广药摊子铺的大,当年并不很重视,没想到饮料市场这么挣钱,租期约满收回商标,却达不到加多宝当年营销的盛况。加多宝,没有商标,就一个收到的配方,把王老吉营销成功,确实是商业手段拉满,但是无根之水终是一个过客。一个纯老广的个人观感,这俩货都是纯纯的饮料,当年的王老吉冲剂还马马虎虎算是凉茶,至于饮料还是算了吧,真正的凉茶还是得二十四味之类的,直接去中药店捡药材就是了,大多中药店有公开凉茶配方,或者买包装二十四味自己煲,这才叫凉茶。顺便说一句,街市的凉茶铺很多都是差不多的配方,加的黄连多所以苦,有些还加了阿司匹林,你懂的

亮了(349)
查看回复(1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极轻很轻

· 江苏
土坷垃抠鼻加阿司品林能干啥收起

消炎止痛,哦不对,去火

亮了(142)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