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球场图鉴】西甲联赛球队主场巡礼——大都会和卡尔德隆(马德里竞技)
所在城市:马德里
坐标:40°26′10″N 3°35′58″W
所属权:马德里自治区 (1992–2002);马德里市政府 (2002–2013);马德里竞技(2013–)
使用球队:马德里竞技;马哈达翁达闪电 (2018){西班牙皇家足协乙组联赛球队}
座位数:68456
最高上座数:68032(马德里竞技-皇家马德里,2019年9月29日)
足球场面积:105m×68m
球场启用时间:1994年9月6日
2017年9月16日(重开)
翻修次数:1次(2011-2017)
建筑费用:4500万欧元;2亿7000万欧元(扩建)
承办大型赛事:2019年欧洲冠军联赛决赛
2016年12月9日,马德里竞技俱乐部正式宣布了新球场的名字:万达大都会球场。
俱乐部选择用“大都会”致敬历史,因为这是维森特-卡尔德隆球场之前床单军团主场的名字。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同时也已经是俱乐部的控股东之一, “万达集团”出资冠名新球场。
2022年7月19日,马竞官方宣布了大都会球场的新名称。Cívitas指的是西维塔斯商业俱乐部,它是俱乐部新的主要赞助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马德里体育委员会(Sports Council of the Community of Madrid )推动了该市在1997年主办世界田径锦标赛,准备在马德里东部的M-30高速公路旁建立一个奥运体育场。根据克鲁兹·奥尔蒂斯的设计,1990年,新体育场动工,于1993年完工,1994年9月落成投入使用。由于与传统的发梳相似,La Peineta取梳子之意,单层椭圆形体育场容量为2万座。
199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最终在雅典举办,La Peineta在十年间被用于举办小型体育和文化活动。2004年,该体育场被废弃。
2013年9月11日,马德里竞技俱乐部宣布,俱乐部将在La Peineta建造未来的体育场,所有权正式转移到俱乐部。
历史上的“大都会”球场(1923-1966)
1923年,大都会球场建成,可容纳35800人,原是大都会公司为承办马德里一流足球比赛和其他活动而建造的场馆,但在主席朱利安的操作下,这座球场日后就成为了马德里竞技的主场。
1940年,马竞在这座球场拿下了队史的第一个联赛冠军。往后的二十余年,俱乐部又相继拿下四次联赛冠军,三次国王杯冠军和一次欧洲优胜者杯。大都会球场见证了俱乐部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大都会球场的历史
早在1988 年,马德里竞技的新球场设计图已经初具雏形。
从1988年开始,克鲁兹·奥尔蒂斯就开始了球场的设计工作。为了将田径场重新配置为足球专用的布局,他们将田径场进一步挖掘到地下,导致其下沉到地面以下15米。最底层的半矩形球场看起来很平坦,建筑师们将第一排座位与球员之间的距离设计得要比比森特·卡尔德隆球场更近。
根据最初的财务框架,体育场将由私人开发商提供资金,以换取卡尔德隆球场和附近的 Mahou啤酒厂的土地。然而,西班牙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崩溃和崩溃导致该计划发生重大变化,迫使马竞拿出巨额资金,首先是土地本身的 6030 万欧元。金融风暴是体育场延迟交付的原因之一,球场最终于2011年底破土动工,2017年夏末移交。
由于以前的田径场占用了巨大的空间,并且,俱乐部决定将座椅的空间、看球的舒适度以及观众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而非单纯追求球场容量。因此,球场的顶棚只覆盖了96%的观众席。同时,这样的布局在地下提供了大量的地面空间,用于在两层容纳 1,035 个停车位。在体育场外,外部更有多大3000个停车位。在比赛日,拥有季票停车证的球迷将可以享用停车场。
整个体育场的顶部是最具有建筑特色、最重要的设计部分:皇冠。我们可以称它为屋顶,但这似乎有点谦虚。一方面,这种轻轻起伏的覆盖物中和了大都会球场原本是混凝土的形式,使其高度保持相对较低(在 32 到 42 米之间),以免破坏景观。另一方面,该设计在内部使用了96 个类似于折纸艺术品的PTFE(聚四氟乙烯)部件,轻巧且特别耐脏的同时也打造出了极强的流线型和波浪感,效果十分惊艳。
虽然它的整体表面只有46500平方米,但由于其形成方式,屋顶实际上使用了83000平方米的聚四氟乙烯。球场内部有三块由超过300个LED屏幕组成的超大电子记分牌:南北看台均为84平方米,东看台56平方米。同时正门外还有一面长24米高6米的LED帘灯。俱乐部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在大屏幕上呈现变化多端的独家内容。
大都会球场是世界上第一座百分百LED照明的足球场。嵌入顶棚的是飞利浦VayaFlood LED照明灯,能够显示1600万色。在ColorKinetics技术的控制下,球场内可以呈现让观众眼花缭乱的灯光秀,可以做到即时瞬间变换。
新球场占地总面积约88150平方米且完全归俱乐部所有。除了球场本身之外,俱乐部在南看台和北看台外围的场地设置了两个球迷活动区。南看台外是音乐和美食区,北看台外则是儿童欢乐区:北看台也正好是家庭看台和无烟看台的区域(整座球场共有19000个无烟座位)。这样的设计正是为了让球迷们可以全家老小一起来度过欢乐的一天并享受比赛。这也是西班牙的体育场馆中的先锋理念之作。
西看台的外围,是马德里竞技的“传奇之路”。所有为马德里竞技效力超过一百场的球员都在这里有一枚属于自己的纪念名牌。
球场外的西南方,飘扬着俱乐部致敬球迷的一面队旗。旗帜面积338平方米,是目前西班牙最大的旗帜。而在旗杆稍前一点的位置,“勇气和真心”(Coraje y Corazón)的大型标语牌是前来朝拜的球迷们拍照留念的最佳地点。
2017年9月17日,大都会球场启用后的第一场比赛是马德里竞技对阵马拉加的西甲联赛。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出席了比赛。格列兹曼打入了大都会球场的第1个进球,新球场的首场比赛马竞以 1-0 击败马拉加。
坐标:40°24′6.19″N 3°43′14.18″W
座位数:54907
球场启用时间:1966年10月2日
球场关闭时间:2017年5月28日
球场拆除时间:2019年2月13日–2020年7月6日
翻修次数:2次(1972、1982)
建筑费用:4.5亿比塞塔(1982)
承办大型赛事: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
2003年被欧足联评为欧洲五星级球场
最初,这座建筑被命名为曼萨纳雷斯球场(Estadio del Manzanares)。其得名源于球场边上的曼萨纳雷斯河(Río del Manzanares),也就是马德里河(Madrid Río)。1971年7月14日的会员大会上,马竞通过了更改曼萨纳雷斯球场为比森特·卡尔德隆球场的提案,以纪念俱乐部历史上最伟大的主席比森特·卡尔德隆(Vicente Calderón)。
1961年3月17日,俱乐部老板哈维尔·巴罗佐在马德里市中心买下了一块土地用以新建俱乐部主场,之前的主场“马德里大都会球场”的容量已经无法满足俱乐部的需求。这年开始新球场就开始兴建。
体育场开放时,它是欧洲第一个只有座位的体育场。早在 1966 年,它最多可容纳 62000 人,后来由于扩建VIP/媒体/商业区域而减少到略低于 55000 人。卡尔德隆的第一次改建发生在 1971 年,第二次改建是在 10 年后,即 1982 年世界杯之前。
卡尔德隆球场是一个外观奇特的体育场,部分采用“碗式”设计,部分采用“英式”设计,四分之三的场地由连续座位组成,一个看台是独立部分。
Fondo Norte——该看台位于球场北端,位于球门后面。这是一个有两层的座位部分,上层上方有一排行政包厢。
Lateral——这与北侧角和南侧角一起,构成了地面部分碗设计的U形部分。它是无盖的,就像Fondo Norte一样,具有两层座位和一排位于顶层之上的行政包厢。
Fondo Sur——作为体育场碗区的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有时被称为南弧线(Curva Sud),马竞的死忠球迷倾向于在这里观看比赛。
Preferencia——地面上唯一独立的部分是Preferencia。它也是体育场唯一有屋顶的部分,可以保护它免受西班牙有时遇到的罕见恶劣天气的影响。它是场地的主要部分,包括更衣室、球员通道和休息室。
一个有趣的事实——
M30 高速公路在主看台下方运行(迄今为止唯一覆盖公路的球场)。
据说,卡尔德隆球场之所以采取主看台紧挨河岸以及架空隧道等设计,纯粹是因为缺乏资金支持,无法依照原方案施工。但没想到,就此保留下来的独特设计,成为了该地区也是西班牙球场中,最独树一帜的存在。
1966年10月2日,曼萨纳雷斯球场正式落成,当时的容量为6万2千人。新球场的首场主场比赛马德里竞技主场被巴伦西亚1比1逼平。
2017年5月21日,西甲第38轮比赛,卡尔德隆球场举行马竞搬离前的最后一场主场比赛,马竞3-1击败毕尔巴鄂。此赛后象征51年历史的卡尔德隆球场成为马竞一代人的回忆。
2017年5月27日,卡尔德隆球场举行拆除前的最后一场比赛,2017年西班牙国王杯杯决赛,巴塞罗那3-1击败阿拉维斯,亦成为最后一支在卡尔德隆球场取胜的球队。
第一辑——
毕尔巴鄂竞技的圣马梅斯球场参考资料来源
stadiumdb.com
football-stadiums.co.uk
atleticodemadrid.com
维基百科
巴塞罗那主教练弗里克
· 浙江万达这个冠名真的血亏,大家还是叫大都会,万达俩字提都不提
越秀山门神霍深坪
· 广东前几天已经合同到期取消冠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