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和王振在土木堡是如何作死的?

avatar
关注

一个人作死的方式能有多离奇,历史上这种事情可不少。咱们今天就来讲讲一个脑科都治不好的皇帝遇上一个no zuo no die的太监,这样的组合能玩出什么花来。

一、有人治我我不飘,没人治我我叫嚣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逝,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正统初年,因为皇帝年幼,由太皇太后张氏以及“三杨”操持国事。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对于杨荣和杨士奇这两位老搭档三番五次的热情相邀,杨溥感到盛情难却,匆忙赶到地府凑了一桌斗地主。

二十岁的朱祁镇失去了最后的约束,彻底放飞自我,开启了作死的皇帝生涯。但作死也需要引路人,王振表示愿意为皇君带路。

王振当年不知道是不是让黄皮子给迷了,竟然冲冠一怒自断秽根,从一名举人摇身一变进宫当了太监。因为小有文化,又善察人意,明宣宗觉得这人有点东西,就让他服侍太子朱祁镇,被太子称为“王伴伴”

然而后来的事情证明,跟着“王伴伴”,就要“躺板板”。

王振仗着跟太子的这层关系,胆子越来越大,一天不干点坏事就浑身难受。

太皇太后虽然秉政,却把国家政务交给“三杨”,自己落得个清闲。这老太太每天就做三件事:吃饭、睡觉、骂王振。要说王振这时候还没有做出什么太过出格的举动,但她仍旧乐此不疲的没事就把王振叫过来损两句。

不得不佩服太皇太后看男人的眼光(我暂且称之为男人),她总是觉得这个嘴上没毛说话麻里豆气的老头子迟早有一天会祸乱大明的江山。

后来的事实证明,女人的第六感简直就像开了天眼。

二、皇帝亲政我掌权,我是大明公务员

果然,在太皇太后和三杨“络绎不绝”的去世后,王振也开始放飞自我了。

他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残害忠良、结党营私,跟人沾边的事是一样也不干。

他有很多大胆的想法和做法,但此时的国家却没有一套完善的刑法,因为刑法的最终解释权在朱祁镇手中,而朱祁镇拿王振当朋友,王振却拿朱祁镇当“木偶”,真可谓是“镇振友瓷”。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王振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北方屡屡侵犯大明边境的瓦剌部,朱祁镇想想当年老爹明宣宗御驾亲征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是何等的威风,脑子一嗡嘴巴一松就答应了。

但这次的对手可不是那个患有“多动症”(有不懂的以后我专门写一篇)的逗比朱高煦了,而是穷凶极恶的游牧民族。那时重机枪还没有发明,游牧民族可不是现在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样子。

面对这种对手,御驾亲征可不是闹着玩的,文武大臣激烈的表示反对,但朱祁镇这人你瞅他蔫吧的,却有一定的老猪腰子,谁劝也不听。

甚至为了表示自己送人头的决心,朱祁镇把留守北京的重任交给了弟弟郕王朱祁钰,命其监国,又立年仅三岁的朱见深(后来的成化帝)为太子,自以为没有后顾之忧了。

但他却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拍脑门决策御驾亲征,也先(瓦剌首领)却不让他拍屁股走人。

由于当时明朝精锐部队都驻扎在外地,仓促间难以集结。朱祁镇等不及了,便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20万人,指望这些杂牌军去对抗凶残的蒙古兵,都不如指望着也先因为胃肠感冒自己退兵。

这就好比听说一群隔壁学校的高一小混混带着砍刀来找你的麻烦,你不叫高三的好大哥来帮场子,提了个烧火棍就领着八岁的表弟和几个邻居家的小孩去迎战,不被打掉段算你排位保护卡多。

朱祁镇限令20万大军两天之内集结,大有立刻与也先决一死战的气魄。但这不止是政治上不成熟,也是军事上不成熟,总之,除了生理上成熟之外,哪哪都不成熟。

20万大军的粮草物资没有准备充足,武器装备也没有配给到位,就这样一片混乱的向大同出发了。最可笑的是朱祁镇竟然带了2000多个御厨,真可谓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在明军出兵前,瓦剌已经与守边明军打了好几场恶战。猫儿庄之战、阳和之战、大同之战,明军塞外城堡接连陷落,前线败报频传。

三、我方人多我不恐,上了战场我秒怂

朱祁镇曾经是个王者,直到他上了战场。当他行至大同看着战场“漫山遍野”的尸体时,不免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咦,这是大同还是淝水),他害怕了,王振也害怕了。

一个人感到害怕了怎么办?往家跑呗!但王振一天不作死他浑身难受啊,跑了半天又整了一出幺蛾子。

本来大军从紫荆关回北京是一条安全的路线,但王振为了在家乡父老面前显摆一下自己的威风,一个劲撺掇朱祁镇绕道蔚县老家,朱祁镇不愿意王振的面子变成鞋垫子,就答应了。

不料大军刚走了40里路,王振又变卦了,他担心大军过处会踩坏田里的庄稼,提议原路返回。好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太监,格局一下就变大了,但据说田地可能都是他自己的,那他还是个死太监。

瓦剌大军此时赶到,立刻向明军臀反射区发动猛攻,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领约一万明军为朱祁镇殿后,最终明军“死伤略尽”

朱祁镇又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四万余骑兵作为前军赶去增援,自己率领后军赶往战场。(可能怂劲过去了,又来能耐了)。

朱勇率领五万骑兵赶到鹞儿岭,发现这是一座山谷,山上树木丛生,谷道狭窄,跟王者峡谷中路草丛一样,是个非常适合打伏击的地点。

朱勇毕竟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自然看出此地险恶,不宜贸然进兵。

但朱勇是真明白,其他人却是大明白。于是一个叫刘僧的监军(太监)为了抢头功,如同脱缰的哈士奇一样,瞪着一双声东击西的眼睛就率领部将傻呵呵的莽进了山谷。

见有人“带头”开团,其他士兵也有些按捺不住,纷纷想要跟团,朱勇、薛绶此时也没办法了,只能放手一搏,加入团战。

至此,五万骑兵全部进入山谷,彻底被包了饺子,鹞儿岭这个弹丸之地立刻就变成了明军的完蛋之地。

瓦剌伏兵见明军已中埋伏,立刻从山两翼高点夹攻明军,顿时飞石如雨、密箭如蝗。而谷口已被瓦剌军封锁,明军立时大乱,毫无还手之力,自相践踏致死者无数,五万骑兵竟在短时间内全军覆没。

经此一战,明军的机动部队损失殆尽,朱祁镇彻底成了被打断腿的傻驴,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过,只能被也先一步一步赶到屠宰场里去了。

屠宰场在哪?就在离怀来(今属河北)东南不远的土木堡。

四、我军流汗又流血,我君留名又留学

明军逃至怀来时,辎重没有跟上,这时应该进驻怀来城内才能保证安全,王振又下令原地驻扎等候(这是逃命的态度?)。

结果辎重没有等来,却等来了瓦剌大军。前有阿剌知院军截断明军归路,后有瓦剌军主力紧追不舍,明军陷入了瓦剌严密的包围圈,进退失据,动弹不得。

土木堡周围所有的水源皆被瓦剌军占据,明军掘地三尺,挖井二丈,土行孙都被挖出来了也没看见水的影子,十几万人马两日滴水未进,意志已经濒临崩溃。

也先并不愿意与龟缩在严密防线中的明军发动决战,强攻势必会造成大量伤亡,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于是鬼魅的战术涌上心头,他决定遣使者去明军大营,假意和谈,以此麻痹朱祁镇,待到明军走出深壕,无险可守时再亮出屠刀。

朱祁镇虽然不化妆,但口干舌燥的他现在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我要补水!

听说也先要来讲和,朱祁镇裤衩都乐开线了,赶忙召曹鼐起草诏书,派遣二个通事(翻译)与瓦剌使者回去商议和谈之事。

商议的结果令双方都很满意:瓦剌撤军,明军回家。

大愚若智的朱祁镇当真了,大傻如花的王振也当真了,大喜过望的也先也默契的假意当真了。

果然,瓦剌军有条不紊的撤退了。王振紧急下令移营行军,军列不整秩序大乱的明军仅仅南行了三四里,就看见提着鬼头大刀的瓦剌军居然去而复返杀将回来了,并且嘴里还高声大喊:“脱掉盔甲丢弃武器者不杀。”

此时的明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的意志,纷纷扔掉武器,甚至脱光了衣服引颈就戮。但瓦剌骑兵不讲武德,不管是否缴械抵抗,挺枪策马,逢人便杀,而另一边不管是士兵还是大臣都没命的逃,逃着逃着就没了命。

一时间,土木堡变成了人间地狱。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五十多名大臣战死,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兵器马匹粮草损失惨重。

混乱间,一个叫樊忠的将军抓到了跑得如脱缰野狗一般的王振,怒火中烧的樊忠对着罪魁祸首王振的狗头邦邦就是两锤,王振立时暴毙于胡瓜碎颅杀的绝技之下,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朱祁镇见自己这两条腿的大众根本跑不过对面四条腿的法拉利,干脆放弃逃跑,面向南方屈膝打坐,以为学如来佛祖,就能保持着一个帝王的尊严(这玩意你真的有吗?)。

随后,瓦剌士兵发现了有人在草丛里打坐,见朱祁镇仪表堂堂,气度非凡,身份定不一般,于是掳走朱祁镇把他献给了也先。

朱祁镇自此成为了有明一代身份地位最高的“留学生”,专门去漠北学习草原先进文化。

这正是:

大明宫里两头猪,

御驾亲征一顿输。

后人莫要学土木,

学了土木你准哭。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被俘虏了,国家的命运将会如何?请看下篇文章,叫门天子与北京保卫战。



历史区大明风华明朝
发布于黑龙江阅读 2233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太白入月敌可摧

· 江苏
我爱我的爸妈最近在听明朝那些事,明朝的皇帝真的能整活收起

没有老师傅带,不知道潜规则,读不懂明史。比如王振拒绝也先3倍进贡。进贡的潜规则,一般是进贡1回礼3乃至10。这叫厚往薄来。明朝是吃亏的。进贡越多,明朝越吃亏。所以,王振拒绝3倍进贡,要求正常进贡,是替明朝省钱,那些同意3倍进贡的文官,反而有问题。王公公真的公忠体国,替大明朝省钱;但他插手军事,让明朝遭遇大失败,只能被钉在耻辱柱上。说王公公挑起战争,那是不对的,因为也先进贡是假,意在夺城。

亮了(74)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猪神也是神

· 浙江
hardSurface可以说没个正常的 木匠梦 将军梦 道士梦...还有个御姐梦。。
收起

事实证明,御姐的危害是最小的[奸笑]

亮了(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