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应该给CBA每队一个亚外名额!
一年前我就发过帖子说亚外(澳新球员不算),现在我觉得还是要提倡亚外!
建议初期给每队1个亚外的名额,亚外薪水计入国内球员工资帽,且不限制上场时间。效果好的话,逐步放开名额,2个,3个,再到不限制。同时保持4节4人次的高水平外援政策。最终让CBA变成亚洲NBA!
很多人担心亚外抢国内球员的饭碗,但是亚外的水平是有限的,大家都是亚洲球员,水平天花板也就是阿拉基,哈达迪这样的,水平再高的如渡边就去NBA挣钱了。
国内球员是完全可以参与竞争的,就比如说你队内如果有郭艾伦,那你觉得郭艾伦会竞争不过阿拉基?说白了还是没有练到郭艾伦的水平。平心而论郭艾伦天赋不是特别突出,但是靠着刻苦训练到了今天这个水平,其他国内球员不应该向郭艾伦学习吗?
都说大学生球员是混子球员的鲶鱼。那亚外,就是主力球员里的鲶鱼,工资帽就那么多,想拿顶薪,就得竞争,就得训练。以前的亚外政策不好使,就是没有工资帽,我国内球员该拿多少还拿多少,那我凭什么努力嘛。亚外来了,那些处在顶薪范围内的球员,才会有更多的压力。
与此同时,亚外也会提高CBA的整体水平,现在CBA贫富差距太大了,而且还存在扩军的可能,那弱队会更多的。
辽宁广东这样的强队,打同曦江苏,强队主力球员能得到锻炼吗,弱队球员恐怕心态也早就输麻了,只想着打卡上班了。关键弱队也不是摆烂,就是实力不够。这种比赛也吸引不了多少观众吧,对CBA的传播也不利啊。
周琦今年去了NBL,也让我们看出来了CBA的竞争水平,如果还不想着交流学习,只顾闭门造车,那国家队水平只会越来越差的,因为大多数国家队成员还是在CBA打球的!
CBA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挣钱,很多俱乐部都是亏损的,强如广东队,也是因为有各级政府的夺冠奖金,才做到盈利,这样是不可持续的。
试想如果渡边从NBA回来之后,来CBA打球,那日本企业会不会赞助球队?日本电视台会不会买版权?索托来CBA,会不会扩大CBA在菲律宾的影响力?这甚至符合了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扩大了中国在亚洲国家的影响力,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所以,我还是提倡逐步放开亚外,提升CBA的竞争水平!
六十分钟
· 广东“引进外援/亚外锻炼本土球员”这种错误思维能成立的前提是:中国球员反复打外援打不过,仍然会有大量的充裕的球权再继续反复打怪,直到通关。这种错误思维假设的方式,在你自己作为主角打通关游戏时,能存在。但是,现实世界中的足球篮球等联赛,和你个人打游戏,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游戏中,你可以无限次反复重来,甚至有无限时间无限生命,但是,现实世界中完全不是这样的。事实是,会被中国球员打败的外援/亚外,由于俱乐部的求胜本能,会被立即换掉,换中国球员打不过的外援。所以,“本土球员和外援/亚外“竞争上岗””,是个不可能实现的伪命题。然后,中国球员打不过外援,就会被减少球权,甚至没有球权。特别是年轻球员。而和读书考试不同,实战锻炼的大量球权是运动员成长的必要条件(这是只有读书经验的所谓球迷们经常不了解的一个最基本的体育运动规律),所以,在被减少球权后,本土运动员只会退步,而不是进步。而现在的年轻球员中,必然会出将来的主力。也就是说,将来的主力,在最应该涨球的年轻时代,由于外援的挤压,没有球权锻炼。所以,在本土和外界的篮球水平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只要允许引入外援/亚外,最终结果必然是本土死路一条。三大球的成绩现实,也证明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