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足球名人堂:德式全能中场,铁血“小猪”施魏因斯泰格
本周一是德国传奇球星施魏因斯泰格38岁的生日,这位出自拜仁青训的中场球员绝对可以说是21世纪以来最全面的中场球员之一。在18年职业生涯中,施魏因斯泰格共出战660场,跟随德国足坛的霸主拜仁慕尼黑队斩获无数国内荣誉,2013年、2014年夏天更是以俱乐部和国家队双料副队长的身份分别带领拜仁和德国国家队拿下了欧冠冠军和世界杯冠军。可以说,除了一座欧洲杯奖杯,施魏因斯泰格几乎拿下了一个足球运动员所能获得的一切奖杯。
有意思的是,绰号“小猪”的施魏因斯泰格在儿时的练习的项目并不是足球,而是高山障碍滑雪,他甚至曾一度被誉为“德国滑雪的希望之星”,若不是他的足球启蒙教练意外地发现了他的足球天赋并成功说服小猪和他的家人,那么德国足球的历史上就要失去一位出色的中场悍将了。
也正是因为其过人的天赋,施魏因斯泰格在14时就被拜仁相中,并于18岁那年上演了一线队的首秀,至此开启了一段梦幻般的旅程。
在笔者看来,施魏因斯泰格的生涯可以说见证了德国足球近二十年来的兴衰,从出道时候的边锋到被改造成为中路球员,施魏因斯泰格的技术特点有其独特之处,而且也很符合德国足球的选材模式。
无论是生涯早期还是职业生涯的巅峰期,施魏因斯泰格的带球能力都算不上强,他比较为人称道的是体力充沛以及覆盖和空切能力强,当初把他定位在边锋位置从现如今来看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但是,并非没有其合理性。
首先需要纠正的一点,边前卫与边锋有着本质的区别,最明显的点在于前者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防守的,而后者则可以适时不回防——前者可以理解为里贝里,后者则是罗本。
那么再回到施魏因斯泰格身上就很好解释了,虽然小猪的技术特点并不足以给对手的防守制造太多威胁,但是他不惜体力的奔跑让他能够满足边路上下翻飞的任务。而且,谁说不擅长带球就不能突破了?
虽然带球过人并不是小猪所擅长的,但是年轻时踢边路的经历也总是能让他在对手意想不到的时候完成突破,给防守他的后卫们一个大惊喜。
这一点就是我在前文中提到的符合德国足球的选材模式。出道是边路球员,而后转型为中路球员,当施魏因斯泰格在一场比赛中出任后腰时,大多数防守球员都不会防范拉边的他,而这个时候小猪就能发挥他的突破以及边路衔接的能力,从而在局部增强球队的边路力量,打开对手的防守缺口。
当然,更多时候,司职后腰和中前卫的施魏因斯泰格还是更擅长用中路球员的方式帮助球队。比如,组织进攻。
在这次进攻中,我们可以看到,拜仁和皇马的重兵原本是集中在画面上方,画面下方则是大片的空当。由于球队整体阵型正在向前压,因此无法直接通过长传转移的方式完成横向调度。这时候,施魏因斯泰格就通过他的短传联系将皮球成功从右路转移至左路,最终形成了在禁区内的威胁。
在这次进攻中,施魏因斯泰格依然是在居中的位置,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小猪在接球前回头看了一眼左路的情况——与上一个片段不同,这次左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使将球转移过去也无法形成上佳的效果。于是,施魏因斯泰格果断利用对手中卫横移产生的空当,送出精妙的直塞球,助攻戈麦斯接球转身单刀破门。
这两个镜头的进攻都是从右路发起,但小猪在中路却做了两个截然相反的选择。这种传球路线的选择,就被称为组织。当然,这是在靠近禁区的位置,也有很多组织是在中圈附近,但是并不影响“组织”这个词的定义——在众多选择中送出最佳路线的传球,是中场球员的天职。显然,施魏因斯泰格在这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组织进攻的基础是传球,那么小猪的传球能力如何呢?
首先是静态脚法。在定位球方面,施魏因斯泰格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专家。在拥有克洛泽、穆勒等一批抢点能手的队友时,小猪的定位球脚法总是能够在比赛中帮助球队打破僵局。
特别是当定位球的位置处于球场左半区时,无论远近、无论角度大小,施魏因斯泰格的弧线球总是能够送到最危险的位置,帮助队友一击制胜。
除了静态脚法以外,施魏因斯泰格在运动战中的传球表现也是独具特色。
施魏因斯泰格经常能够在比赛中送出一脚中距离的过顶球,帮助后插上的队友直接面对门将。这项技术其实是非常符合拜仁和德国队的进攻体系的,被外界成为德国战车的他们在世界足坛中的最大特点就是无球冲击力。
施魏因斯泰格的过顶球能够规避队友不擅长在密集防守中破局的劣势——中锋回撤带出中卫,前卫前插卸球就能直接面对门将。不过这项技术也有缺点——成功率比较低,因此只有施魏因斯泰格和皮尔洛这类过顶球高手,才敢在比赛中不断尝试,不然队友后插上(意味着除了前锋和边锋外还有球员到了对方禁区内,而对手的阵型却没有被压扁),皮球不够精准的话是很容易被对手打出快速反击的。
施魏因斯泰格不仅能够推动队友后插上进攻,自己的前插也是十分犀利。在前文我们提到,小猪小时候是练高山障碍滑雪的,全身各个肌群特别是大腿肌肉素质极强,前插的时候可以说是冲击力十足。
但是小猪的前插不仅有“按断了加速键”的冲击,也还有审时度势的灵活穿插。
在这次进攻中,直传发动攻势的是身处后腰位置的施魏因斯泰格,当本方进攻发展到右边路时,对手中场的防守注意力也牵扯到了边路,从而使中路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当。当小猪发现队友成功在右路打出有效配合后,他迅速前插到禁区前沿,并配合罗本的内切直插对手防线身后,在吸引了对手的注意力后再通过脚后跟做球制造了威胁,只可惜被巴萨球员破坏了这脚精彩的做球。
客观地说,施魏因斯泰格并不是一位技术细腻的中场,即使他的传球非常精湛,即使他的前插十分犀利,即使他的组织思路十分清晰,但是这依然无法改变其传接和控球技术不够细腻、丝滑的缺陷,而这一点对于一名后腰来说是致命的。
在这里,我们并不过多展开去分析小猪的这个缺点,因为这个缺点不外乎是基本功不够扎实、身体柔韧度和协调性欠佳等因素。
我们要着重要讲的是,传接和控球对于中场球员的重要性。在高强度比赛中,两个禁区的能力最能决定比赛结果,因此前锋无论隐身多久,只要进球他就是英雄;因此后卫无论成功解围多少次,只要失误一次就可能让球队整场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才有那句“一个好门将抵得上半支球队”的名言。
简单地说,中场在进攻中的作用就是用技术化解乱球从而降低后场球员的消耗,而后再发挥技术迅速决定最适合、最有效率发展进攻的球路,达到“倍增”进攻球员能力的效果。然而,施魏因斯泰格的技术并不足以达到上述的效果,因此他的存在,在高强度比赛中是影响中场运转的。
说完了进攻端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防守端的优点。小猪之所以在影响中场运转的情况下,依然有首发出场占据后腰位置的价值,而且带领俱乐部和国家队取得辉煌的成绩,还是因为他在防守中的价值,而这一点是被很多人忽略的。
在对阵阿根廷的世界杯决赛中,就有这么两个镜头很有说服力。当梅西在右路通过连续的两次加速强行过掉了胡梅尔斯的防守时,施魏因斯泰格其实是补在了左中卫的位置,与“左边卫”胡梅尔斯、右中卫博阿滕以及右边卫拉姆组成了一条完整的防线。
梅西的下底没有射门的角度,只能选择倒三角回传或者高球传中,后者对于前场身高不足的阿根廷来说显然不是上策。因此,小猪能够沉入卫线并封堵倒三角线路这个特点就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这次防守也是如此,博阿滕顶出后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位置,而胡梅尔斯也因为外扩防守没法在诺伊尔身前形成保护,这时还是施魏因斯泰格站在了最关键的位置。同时,他还适时地关注了埋伏在弱侧的对手,卡住了传球的线路。最后画面呈现的效果像是阿根廷队员之间配合不默契,实则是小猪只留出了这么一条回传的线路给阿根廷队,这球即使传过来也不会有什么威胁。
正是有了小猪的沉入卫线,才能使得双中卫能够放心扩大自己的防守范围,后腰与双中卫的这个正三角形才能有流动性。
就如前文提到的那样,如果施魏因斯泰格放在别的国家,或许会因为带球速度不足被视为废柴边锋,或许会因为技术不够细腻被看作“糙汉”中场。但是,德国的教练们充分认识到了施魏因斯泰格的优势,也通过其他球员的技术特点以及战术体系尽可能地弥补了他的缺点,从而造就了一位伟大的中场球员。
不得不感叹,有时候发现一个苗子、培养一名球员很难,但是当你的帐下有一些有实力的特型球员时,作为教练不能只抱怨他不够强,而是要充分扬长避短。这样的培养模式才是正确的,也是对球员最有益处的。
波尔多多
· 浙江看着他初出茅庐,看着他在边路肆意冲杀,又看着他逐渐成长为中路的全能战士,看着他在2014世界杯上拼到最后一刻,他身上有一股类似巴拉克的气质,就是靠得住。
住房公积金
· 河北不足之处,他罚点球,就很没信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