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武将能力排名
对太平天国主要将领按军事能力大致排个座次,军事能力主要从战略、战术两个方面考量。具体如下:杨秀清、陈玉成、石达开、李秀成、萧朝贵、韦俊、李世贤、林凤祥、李开芳、曾天养。
东王杨秀清,天京事变前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策划者,定都天京杨可居首功,也是太平天国少有的战略家,排榜首毋庸置疑。而且杨秀清是唯一真正意义上能节制诸王的人,杨秀清死后,太平天国很难在战略上达成一致,给了清军逐个击破的机会。因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不是天京事变,而是杨秀清的死,他死后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石达开等人虽然有过配合,更多时候还是各打各的。
英王陈玉成,天京事变后陈玉成和李秀成并列太平天国最主要的军事将领。相比后者,陈玉成一直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把太平天国当做一个整体在布局,自己本身也骁勇善战,因此排位在李秀成之前。奈何太平天国整体实力下滑,清庭又启动了汉人这个战争机器,加上天国内部战略意见不统一,最终被出卖凌迟。
翼王石达开,把石达开放到这个位子,是因为杨秀清、陈玉成、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仅有的三个拥有卓越战略思维的人。当然,石达开还是有所争议的,他的军事生涯分为两个阶段,天京事变前难求一败,屡立奇功,既深谋远虑又能打硬仗,人称“石敢当”,杨秀清对他赞不绝口甚至有所妒忌;天京事变后难求一胜,最终大渡河兵败身死,十多万太平军精锐折腾一空。。。天京事变时,石达开无论从能力上还是威望上,都是取代杨秀清的最理想人员。因为洪秀全不断作妖,加上洪秀全巨大的影响力,石达开判断出太平天国前途暗淡,事实证明石达开的判断是正确的,洪秀全之后确实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局势稍一稳定,天京内部就开始混乱,一个武昌丢了占、占了丢,一会儿猜忌陈玉成,一会儿猜忌李秀成,一会儿逼迫韦俊,后期更是大封2000多个王,总之怎么乱怎么来。无论石达开出不出走,太平天国焉能不败?再者,石达开带走的10多万精锐,有半数因为各种原因回归了天朝,不能把锅全甩给石达开。。。石达开把夺取四川作为新的战略目标,这个人确实很有想法,只是当时湘军已经成熟起来,清朝的战争机器已经完全启动,战略转移比起兵之初难多了。石达开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没有太多的腾挪空间,只能选择战略冒险。如果天京还能发动类似于北伐、西征这样的军事行动,牵制清军行动,石达开还是有可能成功的。不过当时的天国自顾不暇,也就能拿绿营兵出出气,西边的湘军攻势凶猛,而石达开缺少了太平天国的战略支撑,吃败仗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你根本没有战术牵制、腾挪的空间,就是对方单方面的碾压。。。有人批评石达开流寇式作战,其实很冤枉,那种情况下,流寇式作战是唯一的选择。为啥蒋老拿石达开比喻毛,因为红军长征的方式和石达开差不多,只不过石达开技差一筹,入川失败了而已。后期的石达开,整个军事行动都停留在战略转移阶段,只要最终目标达成,吃多少败仗都是值得的。只是石达开最终没能入川,被人当做了他的黑料。综合考量,把翼王排在第三或者第二的位子都是合理的,因为他最终败得窝囊,以成败论英雄,就放在陈玉成之后吧。
忠王李秀成,很多人把李秀成的位子摆的很高,甚至放到杨秀清之前,说他无论军事、外交、谋略都不在李鸿章之下,也不无道理。可李秀成最辉煌的军事成就破江南、江北大营都是和陈玉成联手完成的,而他自己占领江浙富庶之地军事难度并不算高,只是陈玉成啃了骨头、李秀成吃了肉而已。后期为了保住家底,不配合陈玉成的军事行动间接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覆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最终江浙也没能保住。当然,也要正视太平军精锐大都在陈玉成手上,李秀成也不容易,排在第四的位子还是没有问题的。
西王萧朝贵战死过早,从他早期的表现和在军中的地位,暂且排第五吧。南王冯云山属于军师型人物,不参与排名。至于北王韦昌辉,虽然有一定军事能力,也不算出众,加上他对太平天国的破坏,个人认为没有资格上榜,他的位子应该由他的弟弟太平天国后期右军主将韦俊代替,韦俊打仗也还是很不错的,被策反洪秀全要背首锅。相应的左军主将,李秀成的弟弟李世贤排第七。
剩下的三个位子分别留给北伐、西征的三个主将:林凤祥、李开芳、曾天养。北伐虽然失败了,但牵制了清庭大量军力,对天京之后数年的安全意义重大;老将曾天养虽然战死,可能因为都姓曾的原因吧,曾国藩对他评价很高。
此外,林启荣也很不错,杨秀清很信任他,他的能力特点以防御为主,只能很可惜没有位子了。谭绍光、杨辅清等人也有能力,都只有往后排。然后,赖文光应该在前十里占有一席之地,但细算下来,他应该属于捻军,也就不凑热闹了。
清军这边,绿营兵整体表现都不行,不仅被几破大营不说,都大后期了,连赖文光都打不过。主要看看湘军吧,李鸿章应该比得上李秀成,胡林翼、彭玉麟大致相当于萧朝贵、韦俊这个水平,罗泽南、塔吉布差不多和林凤祥、曾天养持平,接下来是李续宾、鲍超、江忠源,江忠源在蓑衣渡之战中打死了南王冯云山,是改变局势走向的事件。。。总体而言清军军事能力比太平军略逊一筹,但胜在有正确而稳定的战略,有更好的武器和战略空间。不管怎么说,曾国藩比洪天王要好出太多。
唯一的例外,左公千古!左宗棠虽不如曾国藩名头大,但能力应该在杨秀清之上。特别是左宗棠的战略判断,在那个时代,无出其右者。相传左宗棠看热闹不嫌事大,最初对太平天国也有兴趣,想去掏掏满人的老底。不过左宗棠认为太平天国的政治方针是错误的,这会把汉人精英排除在外,如果按照左宗棠的尊儒反清,也许后来就没有湘军了,即使有说不定也是友军,那爱新觉罗早滚犊子了。。。而且按左宗棠的性格,他甚至不会满足于定都南京,可能会趁清军没回过神来召集天下汉人,然后直捣北京,不给咸丰以喘息之机。不过杨秀清、洪秀全肯定容不下他。左宗棠迟迟不出山,最终为清庭效力就在情理之中。。。当然,后来左宗棠和李鸿章有过直接交锋,结局是驳斥了李鸿章,带兵收回了新疆。不过在权术上,左宗棠虽然比杨秀清高明太多,却没有李鸿章圆滑。所谓恃才傲物,本事在那了,弯腰要比普通人更难一些。
闷声小发财
· 福建好帖,基本同意!杨秀清的性格和2000年前的韩信有点像,很能打仗,但是嘴巴大,政治头脑不够阴险
匹马江湖与二丫
· 山东评价一个人很难离开环境,正如楼主所说,为什么前期的石达开和后期的石达开完全就是两个人?按道理来说,石达开经历了更多战火和政治的淬炼,他的个人能力无疑是提高了的,战绩拉胯主要还是缺少了支持,没有了当初那个条件。个人终归还是渺小的,当它要兴盛的时候群星璀璨,当它要溃烂的时候又个个脓包,正所谓时势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