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40公斤减肥经验分享,关于新手减脂、增肌,新手计划分享,男性脂肪胸改善
#万字超长文,字数注意😂
来虎扑2400多天了,终于发了个人第一篇帖子。想聊一聊自己2019年至今的减肥之路,里面也会讲一些小白增肌、新手计划、如何减胸部脂肪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到需要的朋友。
一些观点属于个人经验之谈,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da)正(lian)
(ps:本文有大量露点照😂比较辣眼睛,不过主要也是方便讲解自己的变化过程,还请各位jr多多包涵)
一、个人减肥的时间线
关于我:我和各位一样,是一个普通人,小的时候学过游泳,但也仅比一般人游得好一点,比不上正儿八经的游泳队。我照样会为1000米烦恼,身体素质和一般人相比并不特别出众之处。所以我觉得我的例子还是挺有参考性的。我高中的时候就很胖,高三毕业差不多就有80公斤了,大一的时候小幅变轻,到了78公斤左右。但是我很贪吃,大学四年胡吃海塞,各种管不住嘴,大四毕业到了90多公斤。毕业之后我去新东方当高中语文老师,因为工作忙压力大,所以体重进一步飙升,直接破了100,最重的时候114公斤。(我在后文附的几张照片,是按照我的体重时间顺序排列的,最开头的是体重最大的时候,往后分别是体重下降后,减到90、80来公斤时的样子,最后面的就是现在的样子)过度肥胖给我带来了很多的苦恼,除了健康问题,还有谈不到女朋友等种种烦心事。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女生突然捏我的胸,还跟别人说“诶他胸好软啊”,我当时觉得真的是尴尬到裂开。这也是我下大决心减肥的契机。
我是2019年6月进的健身房,因为体重大,力量训练还没法做,所以只能先从一般的有氧开始。包括:跑步机上爬坡一小时,波比跳,开合跳,甩绳子等等。这个时期饮食还不够重视,只是稍微吃的少了一些,吃的不那么油,但是类似吉野家之类的快餐,还是会经常吃。
到了2020年初,靠着有氧,我的体重减到了99公斤左右,毕竟大基数掉体重还是很快的。不过疫情来了,健身房关门,我的体重出现了反弹,回到了100公斤出头。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饮食干净的重要性,所以我的饮食开始更加注意,早饭几乎只吃水果,午饭吃鸡胸,蔬菜,虾仁等等,晚上什么也不吃。这样饮食其实是不太好的,不过我的体重终于开始继续下降了。
到了2020年6月满一年的时候,我终于减到了87公斤左右。但是我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胸部的脂肪依然很多。这个是我觉得最尴尬的事情。我一开始以为我只要减到08来公斤就能摆脱脂肪胸,但是开来并不行。所以我只能继续刷脂。这一阶段,我开始了力量训练,我曾经走过的一些新手计划,我会在后文介绍。
到了2021年6月,就这么怼力量怼了一整年,我终于把体重减到了76公斤,我之前从没有这么轻。这个时候我周围的人已经能明显看出我瘦了。脂肪胸的问题还是没完全解决,但是已经变好太多了。我开始能挺胸抬头走路,胸前那俩凸点也不那么明显了。这个时候我的力量水平其实不太高,卧推也就60公斤做组,70公斤做组直接力竭被压了。深蹲和硬拉比较好,深蹲可以蹲110公斤做组,硬拉可以拉起130公斤,140公斤比较腰拉,其实挺危险的,还好当时没受伤。
然后到了21年,也是我考研的那一年。那年6月到12月,我一边备考一边继续着训练,这段时间因为考试压力很大,我就不再控制饮食了,每天随便吃,薯片什么的想吃啥吃啥。2021年也是我的训练知识进一步丰富的一年,我学了很多的知识,读了不少书,也学习了一些力量举的训练模式。随着体重的增加,我的力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到了考前一个月,我的体重差不多到了90公斤,卧推可以完成97.5公斤5次,硬拉150公斤5次,深蹲130公斤8次,135公斤5次。
2021年12月到2022年,考研结束的我开始了第二轮减脂。不过比较不幸的是疫情又反弹了,健身房关门,小区甚至还封控了。所以我2022年上半年,训练一直断断续续的,期间还停练了3个月左右。我只能在家里每天遛弯,爬楼梯,偶尔跑跑步。这段时间我的体重掉的很快,但是大部分都是肌肉,还是挺心痛的。不过我的体重最重也到了71.9公斤,达到了新低。这个时候我的胸部多余的脂肪已经大幅减少了,胸肌不很饱满,但是比起以前的两坨奶子,真的进步巨大。
6月,终于解封了,健身房也开门了,我可以回去继续训练了。我也惊喜地收到了考研上岸的消息,21年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重要的一年。我这个时候想开始慢慢增肌了,这次我选择吃的更干净,缓慢地涨体重,也慢慢到了现在的样子。
控之境界楼主
· 北京二、关于减脂 减脂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摄入的热量小于消耗的热量。我们要基于这个逻辑去操作。 无论你是想走进健身房,减肥的同时锻炼出一身肌肉,还是只是单纯地想瘦下来,对身材没啥硬性要求。我都觉得:减肥就等于减脂。稳步减脂的好处要大于直接掉体重。请相信我。 (1)关于消耗的热量。 男性基础代谢✖️活动系数的计算 【66+13.8×体重(kg)+5×高度(cm)-6.8×年龄】✖️活动系数=全天总代谢 女性基础代谢✖️活动系数的计算 【655+9.6×体重(kg)+1.9×高度(cm)-4.7×年龄】×活动系数=全天总代谢 活动系数为1.1-2.0。1.1-1.2是不运动,1.3-1.4是中小强度运动,1.5-1.6是中高强度,1.7-1.9是高强度,2.0或者以上是特高强度。 假如你宅在家一天,看看电视下楼买个菜,或者在家里办公,总之就是坐着一天,挤地铁公交,一天消耗可能是基础代谢✖️1.1-1.2。 如果你出去散步一小时,大概5、6km,或者工作要经常徒步跑来跑去的,但没有力量或者心肺训练,那就1.3-1.4。 如果你上班回来还做45分钟中高强度力量和30分钟低强度有氧,那么范围大概1.5-1.6。 如果你工地搬砖一天,即使不去健身房运动,也能达到1.8-2.0了。 (2)关于摄入的热量,吃什么 摄入的热量,大约是每天基础代谢-600,如果你觉得瓶颈了,可以把赤字提高一些,比如-800,但是不要超过1000以上。 关于具体的吃什么的问题,我建议尽量干净。 1⃣️蛋白以鸡胸,鱼,虾,鸡蛋,牛肉为主 2⃣️碳水以燕麦,糙米,土豆,红薯等为主 3⃣️脂肪我没有专门计算,但是尽量吃的干净。一般肉类自带的脂肪就足够了。我在增肌期会吃一小勺尖的花生酱,就一个小勺尖,毕竟这玩意热量不低。 4⃣️绿叶菜的热量很低,可以放心吃。 我目前的一日三餐差不多就是: 早饭两个鸡蛋,燕麦,牛奶,在楼下食堂买一份凉菜 上午带一点糖分不那么高的水果。比如蓝莓。 中午会点轻食外卖。 晚上下班到家之后,吃一片全麦面包恢复体力,然后去锻炼。锻炼完了回来,吃一些之前准备好的鸡胸,微波炉加热一下就好,还有燕麦,小半勺蛋白粉。零度可乐。 饮食要根据你的生活进行调整,从没有固定的食谱,如果你想减肥成功,要多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照搬别人的。不要不吃某一顿饭,这样对身体是不好的。而且如果你长期饥饿,身体会以为你要饿死了,就会进入节能状态,体重就卡住了。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该吃还是得吃的,营养要管够。 新手其实不太推荐考虑欺骗餐。我还记得我在健身房遇到了一个大妈,问我关于减肥的问题,然后张嘴没聊两句,就开始问欺骗餐怎么安排,一周可以吃几次。我还记得她提到“欺骗餐”时闪闪发光的眼神(流汗黄豆)减肥就像存钱,这不是一天就能搞定的。比如你存了一万了,那你当然可以拿出500去享受一下生活。可是你手头只有600块钱,拿出500块钱去享受生活,未免太过奢侈。所以在你的减肥之路刚起步时,先关注减肥本身,而不是立刻想着如何犒劳自己。 当然,有的时候你觉得减肥减得身心俱疲,稍微放纵一下,也是完全没问题的。我特别喜欢吃自助(虽然现在自助没落了),我会弄一个盘子,把自己想吃的往里装,但是只能吃这一盘,不能无止境地吃下去。 (3)关于碳水循环 如果你长期饿自己,你的体重可能会卡住,而且长期饿自己,也会造成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暴饮暴食,让努力前功尽弃。 我采取过一个叫碳水循环的办法,也挺有用,就是操作有点麻烦。不过这里还是把它分享出来。 大概就是在一周里,安排两个高碳日,三个中碳日,一个低碳日。 比如一个人,经过计算后,代谢是2900大卡,他为了减脂,每天的热量缺口设置为600大卡,也就是每天要摄入2300大卡。 碳水占据全部热量的3/10左右。所以碳水在一天的热量中,大概是690大卡(2300x3/10) 那么一周的碳水大概要吃690x7=4830大卡 碳水和蛋白每克有4kcal,脂肪每克有9kcal。 也就是一周要吃4830➗4=1207克左右 高碳日碳水摄入量:(七天碳水总和×50%÷2) 中碳日:(七天碳水总和×35%÷3) 低碳日:(七天碳水总和×15%÷2) 这样就可以算出自己每天吃多少克碳水,再把这些碳水换算为你要摄入的具体食物,比如米饭,燕麦等等。 (楼主文科生,数学不太好,已经要晕了) 蛋白的话不用变,每公斤体重1.5克就好,脂肪也不用很管,尽量干净就可以,只计算碳水的量就够了。 (4)关于喝水和睡眠 多喝水,好好睡觉。它们对减脂有好处。 我买了一个1.5升的大杯子,就放在手边,看到了就喝一口,训练的时候也带着喝水,一天下来可能要喝2.5到3升的水。 我现在基本上养成了睡前不看手机的习惯,能多睡就多睡。 (5)关于减重速度我建议每周减少体重的1%左右。因为人体有一个习惯,就是特别爱掉肌肉,毕竟肌肉更消耗营养。 所以当你变轻的时候,肌肉和脂肪是一起掉的。消耗大于摄入,减脂,掉肌肉。消耗小于摄入,增肌,涨脂肪。 所以理论上虽然增肌和减脂可以一起进行,但是很难操作。 回到正文,如果你减重过快,肌肉也会快速地掉,所以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但是体脂率不变的情况,这就很尴尬。自己变成了一个瘦胖子。 而且我听说如果你是大体重的训练者,减重过快可能会导致皮肤松弛。这个说法我不是很确定正确性,我不太确定皮肤松弛是因为以前的肥胖导致的,还是因为减太快导致的。所以在这里为了严谨,不采取一口咬定的说法,只是提出可能性。 不过无论如何,在我看来,减肥的理想状态,就是减脂;而减脂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不要听信几个星期,几个月减掉多少多少公斤,要持之以恒。
控之境界楼主
· 北京三、关于训练我个人的话,有几个观点,就现在开头一起列一下。1、有氧和力量训练结合2、不太推荐高强度短时间的有氧,比较推荐中低强度,中长时间的有氧(大概20-40分钟)3、推荐两本书《力量训练基础》《力量训练计划》,健身和健脑同步进行,多学习知识,就不容易被现在各种健身网红和教练割韭菜。 (1)关于新手计划 有几个挺不错的新手计划,我都走过,效果还挺好的,给大家推荐一下。其中一些需要各位自备微重杠铃片,买两只0.5公斤的,两只1.25公斤的,淘宝就可以买到。 1⃣️starting strength新手计划(详见马克瑞比托著的《力量训练计划》) 这个计划分为A部分和B部分,每周训练三次,然后第一周按ABA走,第二周按BAB走,第三周同第一周,以此类推。 A部分:深蹲3x5,实力推3x5,硬拉1x5B部分:深蹲3x5,卧推3x5,引体向上3组力竭(记好次数,争取下次多加一些次数)注:3x5即3组5次,1x5是只做一组5次,因为硬拉很容易疲劳,所以只练一组。 每一次训练,用你买的小杠铃片,把卧推/实力推加重1公斤左右,比如50公斤,51公斤,52.5公斤,53.5公斤,55公斤… 硬拉和深蹲加2.5公斤。 当深蹲感到每次都加重很困难的时候,就把第二天的深蹲减轻重量,按第一天的90%计算。 比如之前是第一周第一天深蹲90公斤第二天深蹲92.5公斤第三天深蹲95公斤 第二周第一天深蹲97.5公斤第二天深蹲100公斤(感觉继续连续三天加重会有压力) 新版本将类似于第一周第一天深蹲100公斤第二天深蹲90公斤第三天深蹲102.5公斤 第二周第一天深蹲105公斤第二天深蹲92.5公斤第三天深蹲107.5公斤 硬拉如果一周两天开始感到吃力,那么可以只练一次,加入山羊挺身训练来强化竖脊肌(避免伤病)原来的另一天硬拉改练小重量的罗马尼亚硬拉/直腿硬拉,甚至高翻 比如第一周第一天 硬拉第二天 引体 山羊挺身第三天 罗马尼亚硬拉/直腿硬拉/高翻 第二周第一天 引体 山羊挺身第二天 硬拉第三天 引体 山羊挺身 第三周第一天 硬拉第二天 引体 山羊挺身第三天 罗马尼亚硬拉/直腿硬拉/高翻 如果加重失败了,那么可以把重量回滚10%,继续加上来,一般就可以突破之前的瓶颈。 比如90公斤3x592.5公斤3x595公斤3x597.5公斤3x5100公斤(失败),只做了4,3,2次那么减到90公斤,重新继续做3x5一路加上来,争取再次尝试100公斤时完成3x5 书上还介绍了一些别的突破瓶颈办法,我比较推荐你去买一本书来读一读。 优点:这个计划的优点是非常简单,好上手,作为入门计划真的接近完美,它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你可以在主项(深蹲,卧推,推举,硬拉,引体)后加入:1、一些手臂训练2、哑铃上斜卧推3、水平划船/杠铃划船4、一些侧平举,三角肌后束的训练5、腹肌训练每个动作3-5组即可。 缺点:容量不足,因为它只是个新手计划。新手就是几乎可以每次都进步的训练者。3x5对于小白来说简洁易懂,哪怕没有教练,也能理解它并付诸实践。而且新手可以通过3x5这种简单粗暴的设计驱动自己快速进步。但是当新手从萌新慢慢到了老新手,甚至进入了中阶之后,3x5的容量就过小了。这个计划很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瓶颈,而一直重复3x5是很无趣的。 同时训练的上下肢训练容量有点失调。一周要三次深蹲,但是卧推可能只练一次,而事实上上肢训练需要更多的容量,一个卧推厉害的人,必定会有强大的胸肌,肩部肌肉,手臂肌肉和背部肌肉。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在主项后加入更多推类的辅助训练,在推举日加入臂屈伸/窄距卧推,也可以解决。 比如周一卧推,哑铃卧推周三实力推,臂屈伸/窄距卧推周三卧推,哑铃卧推 2⃣️reg park 新手计划 也是一个ABA,BAB交替的计划,相传是施瓦辛格的导师reg park给运动杂志写的新手计划。网上有说施瓦辛格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你信么?我反正不信。但是这个计划作为新手开荒计划还是挺不错的。 A:深蹲3x5,引体向上/反手引体向上3组(可负重),臂屈伸/卧推3x5,二头弯举2x10B:前蹲3x5,杠铃划船3x5,实力推3x5,硬拉1x5注:在每天训练后,都加入2组15-20次的小腿,2组10次小臂 加重思路、遇到瓶颈的应对策略和上一个starting strength新手计划一致,优缺点我觉得也差不多,就不再做评价了。 3⃣️stronglift 5x5 很有名的壮举5x5,如果你去逛Reddit ,很多老外都会推荐这个新手计划。但是感觉也是starting strength的翻版,换汤不换药。 A:深蹲5x5,卧推5x5,划船5x5B:深蹲5x5,实力推5x5,硬拉1x5 容量稍微高了一些,从3x5变成了5x5。作者表示如果深蹲做5x5开始感到压力,可以尝试把每一次训练的深蹲5x5变为3x5。 4⃣️灰色骨头grey skull线性计划 我很推荐的一个新手计划,它和strating strength很类似,但是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它也是ABA模板,每日的训练如下: A部分:卧推3x5+,深蹲3x5+,划船3组B部分:实力推3x5+,硬拉1x5+,引体上相3组 它和starting strength的区别在于:1、只换卧推和实力推,不换深蹲和硬拉,也就是每周固定只做2次深蹲和1次硬拉,而非三次深蹲 比如第一周周一:卧推,深蹲周三:实力推,硬拉周五:卧推,深蹲 第二周周一:实力推,深蹲周三:卧推,硬拉周五:实力推,深蹲 2、5+组的意思就是,完成至少5次,然后继续做到力竭为止。比如第一组5次,第二组5次,第三组力竭做了8次。但是不要真的力竭,不然容易受伤,在合适的次数,觉得自己马上要萎了,停下来就可以了。 优点:1、深蹲和硬拉安排更合理了,我很喜欢练深蹲,不过大部分训练者也许会更可以去让自己有更强壮的上半身,而不是天天去蹲腿。 2、5+组是这个计划的精髓。传统的新手计划,会让你一直加重量,可是卡住了怎么办呢,那么就回滚10%,继续加回来。这样的过程可能会打击人的积极性。灰色骨头线性计划给你准备了一个力竭组,如果你加重失败了,不要紧,在重量上无法突破,但是我可以在次数上突破呀。试想你之前60公斤只能卧推2次,现在你60公斤能一口气卧推20次,眼睛都不眨,那你100%变强了。这个力竭组除了提供代谢压力,以实现增肌之外,更是让你有了另一套打破纪录的办法。 比如50公斤,5,5,6次52.5公斤,5,5,5次55公斤,5,5,4次(失败了,没完成3组5次)那么把重量回滚10公斤,从45公斤重新加上来…50公斤,5,5,7次52.5公斤,5,5,6次55公斤,5,5,5次(成功了) 没有什么计划是可以无限使用的,但是我们可以延长计划的使用时间,加重量是一种进步,加次数也是一种进步。灰色骨头线性计划在它的灵活性上让人眼前一亮。 缺点:虽然有了力竭组,但是灰色骨头线性计划的容量还是不太高,没有人能只靠3x5练一辈子。为了增加训练量,你可以按我在starting strength的缺点部分提到的,增加一些辅助项目,增加一些上身训练量,可以把这个计划走得更久一些。当你既无法打破次数,也无法打破重量时,灰色骨头对你而言可能就榨不出什么油水了。 5⃣️candito新手线性计划 大名鼎鼎的candito新手计划,设计的很合理,提升力量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健美的需求。相比于前几个按次加重,candito是按周加重,上肢训练增加一公斤左右,下肢训练增加2.5公斤。 周一深蹲:3组、6次硬拉:2组、6次自选动作:3组、8~12次自选动作:3组、8~12次 周二卧推:3组、6次主要上背训练动作:3组、6次肩部练习:1组、6次次要上背训练动作:1组、6次自选动作:3组、8~12次自选动作:3组、8~12次 周四后蹲或者前蹲:5组、8次(如果是后蹲,则比周一的重量轻10公斤左右,前蹲可以更轻一些)硬拉变形动作,比如罗马尼亚硬拉,直腿硬拉:3组、8次腿弯举:3组、12次提踵练习:5组、15次自选动作:4组、8~12次自选动作:4组、8~12次 周五胸推练习(平板):4组、8次(比周一的重量轻10公斤左右)上斜胸推:4组、8次上背训练动作一(顶峰收缩):4组、8次上背训练动作二:4组、8次肩部训练:3组、10次二头练习:3组、10次自选动作:4组、8~12次自选动作:4组、8~12次 优点:很难找出什么毛病的计划,感觉作者是一个特别严谨的理科生,把一切做的和齿轮一样精密。当你的starting strength和灰色骨头线性计划走到瓶颈了,就可以换到candito继续训练。当你的进度卡住时;就把重量减轻10公斤,继续进步。 计划留出了很多自选的空间,你要去学习,了解自己可以插入哪些辅助训练。你可以加入爆发力训练,可以加入健美训练,可以加入举重训练,了解自己,将计划调节得更适合自己,这是一个重要的能力。 缺点:第一天的实力推只有一组,我觉得你可以多加几组,次要上背训练也是如此。 6⃣️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五分化计划,这个其实很好找,你在网上一搜“五分化计划”就能搜到。 大概就是周一胸周二背周三肩周四腿周五手臂 在外国这个叫bro split。很多人觉得五分化不科学,是科技选手用的。诚然,我更喜欢三分化或者无分化训练,但是五分化也有它自己的好处。 比如它对神经的压力相对小,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肌肉恢复的不错,但是神经那根弦就是绷不住,提不起精神来。这个时候就说明你神经疲劳了。那么这个时候,我就会切换成五分化训练1-2周,缓解一下压力。 另外,五分化有利于新手更好地学习动作,就比如胸日,所有的动作都要调动胸肌,那么新手也许就可以从中寻找发力感。这也不乏为一种开荒策略。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从没有最好的计划,只有最适合你的计划。要灵活调整。互联网上的知识都是零碎的知识点,你要多学习,多实践,把它们串成知识体系,你将获得更大的进步。不要被某一种观点限制死了,也许并没有所谓最高效,最完美的计划。 5⃣️另一种加重策略这个思路,我是在读知乎一个叫“实践出真知”的老司机的回答时学到的。我也很推荐各位去看一下他的回答和一些文章,可以学习很多的东西。 这个加重思路不需要微重杠铃片,就是加次数。比如你一开始用60公斤推5x5,然后慢慢加次数,加到5x8,这时你70公斤肯定可以做3次。 那么你就用70公斤,从3x3开始推,然后什么时候凑齐了5x8,就继续加重量,然后退回3x3,继续打磨次数。 这个思路好在,可以打磨技术,技术的进步意味着受伤风险的降低。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需要买片了😂省钱 我以前一直不喜欢这个办法,但是我今年尝试了之后,才体会到了它的妙处。我那时太急功近利,觉得自己得每次都加重,才能满足我的虚荣心。但事实上,你要学会享受训练本身,进度总会变慢甚至停滞,你得花更多的心思去增肌,适应重量,力气才会继续增长,如果你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加重,加重”上,碰壁会让你内心无比纠结,也就失去了很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