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想看中专毕业,自考本科,43岁考上西湖大学博士
鲍光胜还是被媒体围住了,在西湖大学博士生开学典礼上。
他微笑着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在视频发布后的评论区,有人说他看上去像30岁,有人猜测他已经财务自由。大数据可能也推给了同类人,有人说自己也是40多岁,同样在读博士。
中专毕业小镇青年,自考大专自考本科,又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微软和阿里巴巴。工作多年后,以43岁“高龄”攻读人工智能博士。
这样讲故事,符合社会关于年龄的标签:随着年龄的增长,追求自己的想法会越来越困难。如果偶有特例,那必须赞扬,可这不是日常。
但是,鲍光胜的故事却不应该这样被讲述。“我们为什么总喜欢给人贴标签?年龄,性别,出身……” 鲍光胜笑着反问。
研究生学习将近三年,鲍光胜考试成绩不算特别出挑。当时,微软来学校选人实习,按照学校的推荐标准,他的成绩达不到。
鲍光胜当时因为兴趣,和同学做了一个语音识别的程序,他就托人把这个作品投递给了微软那边,结果这正是微软所看重的。当时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技术正在快速发展,鲍光胜凭着兴趣做了这个程序。
成绩指标差点成为他的一道“夹缝”,但没想到因为自己的课外研究而化解了。鲍光胜从合肥到了北京,他和不同肤色的人一起工作,身边也有很多博士。他的第一段代码,同事们帮助他修改了16次。他在微软的第一课就是学会慢下来,精益求精。
他看到了更多可能。在微软,有人辞职驾着帆船去环游世界,有人辞职去开发垃圾分类系统。他在北京遇到了如今的妻子,当时她正在攻读古汉语的博士。两人算是“同行”,她研究历史中的语言,他研究计算机处理的语言。非常有意思的是,妻子也是从中专一路读到博士,两人有额外多的共同话语。
从2019年申请博士,鲍光胜差不多花了3年时间准备,这个过程也受到了张岳大量的专业指导。在接到博士录取通知邮件前,鲍光胜已经做出了两篇顶级会议论文。
开学的时候,有的博士生同学就会悄悄问他,微软怎么样,阿里怎么样。两种人生顺序有了一个奇妙的交叉点。伍迪·艾伦说过一种倒叙的人生:从养老院醒来,一天天变得年轻,拿到一笔巨额退休金,然后工作,然后去上学。
他正在一天天变得年轻。他和女儿开玩笑,说要不要和爸爸一起去上学,读5年级的女儿笑了:“我现在还是小学生好吗?我的博士生爸爸。”
鲍光胜也笑了,那些生活的夹缝终究变成了微笑的皱纹。

Kkrotto
· 北京生命在于折腾

yy9523
· 上海这个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是给大家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被社会标签化